
三次飞跃 9
——王杰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系列讲座之九
文/周凤森

生命成长过程就是人生自我抉择的过程,王杰的生命历程中有三次重大飞跃造就了一代英雄及其不朽的精神。王杰出生在旧社会,但从小过继给了伯父王廉堂而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王杰从小喜欢听故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岳飞传等,关羽、岳飞、武松这些英雄好汉令他崇敬入迷,这些历史英雄身上所具有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品德曾对王杰幼小的心灵深深地熏陶过、感染过;王杰就读的金乡一中的前身就是创办于1940年的湖西抗日中学,前后几任学校领导都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这里英雄人物辈出,革命基础深厚,红色基因传承。王杰成长历程中耳濡目染的英雄故事与战斗故事很多,这正是王杰灵魂塑造的年代。王杰在毕业论文《我的志愿》中这样写道:“我很早就确立了做一个革命战士的志愿,……如果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紧握钢枪替祖国和人民站岗放哨,是多么的幸福和自豪……”1961年7月成为了王杰一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也是第一次飞跃,王杰在升学深造与参军入伍之间选择了应征入伍。1961年7月14日,王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人一生以服从祖国的需要为最快乐。服兵役为第一志愿,升学和参加农业生产为第二志愿。”升学与参军,如何选择?王杰最终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机会,汇入了人民军队的洪流,王杰用实际行为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作出了正确选择。在金乡一中的欢送会上,老校长杨经元送给包括王杰在内的入伍同学的纪念册上写着“剑胆琴心”四个大字,就是告诫一中参军的学子们,对祖国人民充满无限的热爱,对盘居在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及美帝国主义充满无限的仇恨。
1961年8月,王杰带着凌云壮志满怀激情地走入了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大熔炉、大课堂,四年的工兵生涯将王杰同志从一个质朴青年熏陶历练成一位具有远大理想信念、热爱党和人民并且富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时势造英雄,也许就是那个时代造就了英雄王杰这样的传奇人物,1964年7月14日,王杰带领民兵进行布雷训练时,炸药包发生意外爆炸!他能在炸包意外爆炸时的瞬间作出正确的选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从而保护十二位民兵和人武干部,王杰毫不犹豫地扑向炸点,从容以赴,壮烈牺牲!这就是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与共产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他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豪迈誓言:“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这也是王杰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壮丽赞歌,这也是英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与写照,这更是王杰精神的最直接、最全面、最壮丽、最高度的集中体现!崔毅将军这样评价王杰:英雄的行为绝不是偶然的!只有不断地改造自己的思想,提高无产阶级觉悟,才能在一旦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生前所在部队视察时指出:“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2017年就是王杰精神的分水岭,此前,人们重点学习其“一心为革命”、“两不怕”精神,为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无限活力。今天,王杰精神由“个体精神”汇入到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的洪流之中,习近平总书记评价王杰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王杰精神从此成为了国家与民族“不朽的丰碑”,王杰精神由“个体精神”升华为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采访王杰生前的同连战友时,王杰的亲密战友们至今还记得,1965年6用28日,王杰看完电影《自有后来人》后,他在当天日记中这样写道:“只要革命需要,我一定像李玉和那样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钟。”时任王杰部队原济南军区装甲兵坦克二师政治部主任的刘德一,在回想起看到王杰日记时的情景时,这位老军人至今依然心潮难平,他被王杰日记感动的热泪盈眶,颤抖的心都有些看不下去。王杰日记已经将王杰精神文字化、思想化、符号化,这种精神具有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伟大力量!尽管王杰生前没有入党,但他始终坚守信念,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根据王杰的生前愿望和实际表现,王杰所在部队党委1964年9月10日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当今时代,国家提倡“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在“一心为革命”、“两不怕”精神的基础上,“三不伸手”精神与“四问四答”的人生箴言已经彰显出了时代价值。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