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明用先贤名作韵填写的二首长调词赏析
1.
暗香•咏西施
——步姜夔韵
太湖夜色,蕴古今韵事,波心闻笛。慕意怨音,素手凝香记梅摘。顾盼玉人脉脉,何必借、诗书文笔。尽缱绻、笑靥如花,疏影映嘉席。
倾国,恨永寂。叹艳枕梦惊,绮馆忧积。别时可泣?回首缠绵忍相忆?吴越兴亡漫议,归去也、蠡湖澄碧。更远泛、沧海外,或曾见得?
注:根据日本传说,西施最后到了那里。
2019年10月20日草于苏州,后经多位诗友切磋建议,再三修改如是。
林峰先生(香港诗词学会创会会长)点评:
玉明先生《暗香·咏西施》與白石《暗香》咏梅,雖題面不同而詞情相似。美人與梅,自古緣深。縱觀咏梅名句,盡管描其品之高潔,或狀其色之艷麗,無不喻美人之高妙絕倫。故王詞之咏西施與姜詞之咏梅如出一轍。
白石咏梅兩闋,自古奉為絕唱。
如今玉明詞以暗香為題步白石,可見其詞筆何其自信矣!且看:
王詞破題,「太湖夜色,藴古今韻事,波心聞笛。」就與姜詞「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聞笛」毫不遜色。王詞其氣縱橫,其情激越。以太湖、古今、波心述盡時空;以夜色、韻事、笛聲言盡情事,以毫無穿鑿之境直步古今。
接着以「顧盼玉人」之「詩書文筆」婉囀吟唱後,進入下片。
下片又以「傾國,恨永寂」這樣驚人之音展開,直至煞闋數句「吳越興亡,漫議,歸去也」唱盡「艷枕夢驚」「別時何泣」之「纏綿相憶」之情。最後以「更遠泛,滄海外,或曾見得」煞闋。以回應太湖夜色之古今韻事,令人回味無窮⋯⋯
如今,吳越興亡何處,蠡湖吊影猶存,真絕唱也!
2.
永遇乐·鲁迅故居感怀
——步辛弃疾韵
风雨如磐,冻云翻墨,魂魄何处?一缕心香,九重夜色,彼岸扶摇去。瑶台琼阁,芳莎玉树,豪杰圣庭应住。立寒宵、栏杆拍遍,俯看尘世龙虎。
权谋胜负,轮回无数,谁屑回眸一顾?可叹黎元,浩茫心事,难觅桃源路。暮秋萧瑟,杜鹃声断,但听群鸦噪鼓。悲凉问、轩辕荐血,昊天晓否?
注:鲁迅诗云:“风雨如磐闇故园”,“心事浩茫连广宇”,“泪洒崇陵噪暮鸦”,“我以我血荐轩辕”。
2019年10月
韩倚云(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点评:
《永遇乐》这个词牌每三小句为一拍,共八拍。这阕词的逻辑脉络如下:
上半阕第一拍,从“风雨如磐”起步,以鲁迅“风雨如磐闇故园”之典故入手,写鲁迅逝世时所处之社会环境氛围。第二拍,从“一缕心香”开始,写鲁迅之逝世,其高贵的灵魂直上云天。第三拍,从“瑶台琼阁”开始,写鲁迅在天上所处之纯洁环境,以与下界之污秽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第四拍,以“立寒宵”起步,写鲁迅在天上“俯看”人世。
下半阕首拍和第二拍与上半阕末拍相呼应,分别写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硬骨头精神;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浩茫心事”引用鲁迅之诗句“浩茫心事连广宇”,表示他对黎民百姓的关怀。第三拍,“暮秋萧瑟……群鸦噪鼓”,进一步渲染他当时在天上感受到的人间氛围,并引用了他“泪洒崇陵噪暮鸦”的诗句表达他深切的人文关怀。最后一拍,以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总结概括他的赤子之心。
鲁迅精神,万古流芳。江河未改,青山依旧,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当今时代,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当时的黑暗来反衬现在的光明,不忘有志之士付出的鲜血和生命。词人的反衬手法用得非常到位。
韫辉院士词,豪放处,气势雄浑,境界开阔,直干云天;婉约处,细腻如丝,穿透无声,直入心扉。难怪迦陵先生这样评述其弟子韫辉:“你的成就,主要由于你禀赋有一种纯真的赤子之心”。这首词就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