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 礼•军 魂
(纪念人民军队建军93周年八一集颂)
策 划 左 波
配乐制作 吉 宁
文章推荐 秋叶 姜小俠 珍馨 宛星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h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军 礼》
作者 石钟山
诵读 孙义 吉宁
(孙义)
天下着鹅毛大雪。
一支红军队伍
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酷寒中艰难地行进着。
突然,队伍中有人喊起来:
“有人冻死啦!”。
军长一震,急步向前跑去。
松树下,一位战士倚着树干,
坐在雪窝里,一动也不动。
他的左手夹着半截用树叶卷成的烟,
小心地放在胸前,
仿佛在最寒冷的时刻还在渴望一支烟的温暖。
(吉宁)
他的右手握着一个小纸包,
脸上还挂着一丝早已冷却的笑容。
军长用颤抖的双手打开小纸包,
一只红辣椒跳进了军长的眼帘。
军长轻轻地拂去战士肩上的积雪,
猛然发现他身上竟然穿得那样单薄,
单薄得像一张纸。
“棉衣,棉衣呢?为什么没给他发棉衣?”
军长两眼发红:“军需处长呢?”
警卫员在发愣。
“给我找军需处长。”
还是没有人应声。
“快,快给我找军需处长!”

(孙义)
警卫员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报告军长,他就是刚任命的军需处长。
棉衣不够了……
每个人发的御寒辣椒他都没舍得吃一口……”
(吉宁)
军长愣住了,
他望着雕像般的军需处长,
眼泪成串成串地流了下来。
他高高地举起那只鲜红的辣椒,
在铅灰色的天穹下,
在迷漫的雪雾中,
辣椒就像一把燃烧的火炬,
照耀着前程。
在这火炬下,一支又一支右手缓缓举起。
军礼是那样庄重,
整个队伍发出一片抽泣声,
像一曲悲壮的哀乐,
回荡在雪地上空。
(孙义)
人们不知道这位军需处长的名字。
可是,永远也忘不了
他留给我们的那只鲜红的辣椒。

《一碗炒面》
作者 佚 名
朗诵 嫣 然 姜小侠 云 帆
(嫣然)
草地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最难走的一段路程。那里,没有人迹,甚至连一只鸟的叫声都难得听见。在我们视力所及的地方,是灰色的云,灰色的草,还有腐草拌着积水的土地。每天我们的两只脚就在这又湿又滑的草地上艰难地行进着。这还不算什么,糟糕的是我们都空着肚子,粮食早就见不到了。连野菜干儿都吃光了。起先,军团首长杀了自己的马,分给大家吃,后来连马骨头、马皮都变成珍食美味了。但是,为了北上抗日,我们仍然以最大的耐力,忍受着每走一步带来的痛苦,坚持前进。
(姜小侠)
那时我是党支部书记,又是排长。起先还强打精神,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可是,自己也渐渐支持不住了。有一天,我简直抬不起脚了。刚出发时有两个同志扶着我走,后来我觉得他们的情况并不比我好,拖下去三个人都要垮台,便用各种方法摆脱了他们。可是,我自己走了不远,头就涨的老大,眼睛冒金星,两条腿象软面条似的,摇摇晃晃,一下子栽倒在有水的草地里,昏迷过去。当我神志稍微清醒的时候,我想:我要完了,我不能同大家一起到达目的地了……
迷迷糊糊过了很长时间。当我又一次睁开眼睛想看看这个世界时,忽然发现一个三十多岁、憔悴、疲惫都不亚于我的同志,站在我面前,伤心地望着我。

(云帆)
“怎么?病啦?”
(姜小侠)
“不。”我苦笑着说,“……两天……什么也没吃了,走不动……”我尽所有的力气想把声音放大些,使他明白我的处境。
(云帆)
“啊!是这样。”
(姜小侠)
他连忙低下头来,解开已经空了大半截的米袋,从里面倒出一碗黄灿灿的炒面来。那是多么好的炒面啊!我闻到那香喷喷的味道,恨不得一手抓到嘴里大嚼一番。可是当我看见那已经差不多空了的袋子时,我的心一沉,便说:“你也要赶路,我怎么能要你仅有的一点口粮呢?”
他见我这样,流下泪来,并且用嗔怪的语气对我说:
(云帆)
“同志,你到这个地步,还想那么多干吗。我不能亲眼看着自己的同志活活饿死。”
(姜小侠)
我也流泪了,这是感激的泪,一时不知再说什么好。
他又从小沟里弄来一碗清水,和炒面一起推给我,并且不住的叮咛:
(云帆)
“不要急,慢慢吃。”
(姜小侠)
我吃了东西,渐渐有了生气,两腿也觉得有劲了。开始他怕我身体虚弱,还扶着我走了很长一段路。
第二天,我顺利的赶上了队伍,到了有人烟的地方。我很懊悔,由于当时过分激动和兴奋,竟然忘了问他的名字。不过我知道他是红军战士,是千百万个红军战士中的一个。

《父亲在朝鲜的岁月》之一
我的老爸
作 者 王在军
诵 读 左 波
我的老爸是一名志愿军汽车兵,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老爸驾驶着战车不但要穿行在炮火和飞机轰炸的枪林弹雨之中,还要时刻防范李承晚匪帮的特务。
据老爸的战友讲,有一次,老爸和战友们去往前线送弹药,在路过当地一个村子的时候,突然走出一个年轻的朝鲜女人,头上顶着一个瓦罐,看上去年轻漂亮,眼睛却死死的盯着披着伪装网的志愿军车辆,老爸立刻警惕起来,用暗号提醒全车队做好应战准备,不一会,那个年轻女人跑到村子前面的树林中,紧接着,一颗信号弹从小树林中升起,发射信号弹后,这个李承晚匪帮的女特务以为完成任务,得意洋洋的从树林中走出来的时候,被早已隐蔽在两边的几名志愿军战士手持冲锋枪堵在那里……
在后来的史料中了解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关键环节就是运输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主要轰炸的就是志愿军的运输线。老爸的好多战友都长眠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
如果说我老爸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是一名出生入死的勇士!忍饥挨饿挨冻就是家常便饭。由于朝鲜基本都是盘山路,而且被飞机轰炸的到处都是深坑。老爸和战友们有时饿着肚子还得把棉衣脱下来,垫在汽车轮子下面,自己穿着单衣驾车赶往前线。为了躲避敌机轰炸,很多时候都是夜间开车,而且不能开车灯。一个刚刚参军几个月的小战士在夜间为了给车引路,胳膊上系着白毛巾,右手拿着一块红布(当举起红布的时候车队停止前进),在一次夜间执行任务时坠入山崖牺牲了。顽强的志愿军汽车兵,就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实战经验坚持到每一次完成任务。
残酷的战争环境磨练了志愿军战士的钢铁意志!老爸是他们汽‘车连幸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
我的老爸今年已经是九十三岁高龄了。但是仍然精神矍铄。每当我们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老爸总是笑得那样阳光、开心、爽朗!

《高原的茶花》
作 者 腾 丽 娜
领 唱 阙 连 秋
小合唱 珍韾 小乔
朗 诵 红 莲 大智若愚
一米阳光 珍 馨
苑 亚 东 齐 心
(红莲)
1987年的冬天,新年快到了。这一天,从山东农村来的军嫂贺英奇带着年仅四岁的女儿小茶花坐在开往昆仑山巅不冻泉兵站的卡车上,心急如焚。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在高原恢宏美丽的外表背后,等待着她的却是残酷而严峻的现实。
(大智若愚)
此时,小茶花昏昏沉沉地睡在妈妈的怀里,双唇干裂,小脸蜡黄,几天几夜的路程使孩子像变了个人,只是嘴里不停地喊着:"爸--爸--"
贺嫂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双眼直盯着前方,她的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无论如何也要和老贺一起过个年。5年了,茶花已经4岁了,可是还从来没有见过爸爸。
(一米阳光)
为了这个愿望,贺嫂早已忘记兵站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不能带小孩上雪线。
汽车向着兵站驶去,一程又一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然而小茶花已经停止了呼吸,贺嫂抱着的是女儿微温的尸体。悲剧已经发生在路上了。
(珍馨)
整个兵站的人都被惊呆了,大家围着这辆汽车,脱帽默默肃立着。贺嫂抱着小茶花坐在驾驶室里一动也不动。
此时的老贺却不在兵站,他还在百里以外的哨卡执行任务,妻子到站和发生的悲剧他自然一概不知。
(苑亚东)
天黑后,战士们实在不忍心再这样让贺嫂抱着小茶花坐在冰冷的驾驶室里,便劝她进站歇歇。贺嫂下了车,只是依旧抱着女儿,不说一句话。
不冻泉兵站的元旦之夜,像死一般地寂静。没有笑声,没有歌声,甚至连灯光也没有。警卫班长心疼嫂子,对她说:"嫂子,你太累了,让我抱抱咱们的小茶花吧!"说完,从贺嫂手里接过了孩子。
(齐心)
看着班长这么做,所有的战士都跑过来排队等候抱小茶花。就这样,你抱半小时,他抱10分钟,一直到天亮,又到天黑。
整整两天两夜呀,小茶花的小身体在不冻泉兵站指战员的手里传递着。直至老贺执勤回来,站上才爆发出雷吼一般的哭声。
这一夜,不冻泉兵站的指战员们唱起了《十五的月亮》,一遍又一遍。

好声音朗读群八一专题朗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