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程流锁Ⅱ严师要知对象殊
精华热点

程颐(字正叔,1033——1107)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宋明理学奠基人。“程门立雪”的典故,足以证明他是一个严师。他不仅对于进士出身的官僚严,对于已经继位的小皇帝,要求同样严。他对学者严,可流芳后世,他对小皇帝宋哲宗严,却被朝廷辞退了,要他去西京国子监,实行他那一套。按他的理念,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特别重视传道。他认为:‘ “闻道”知所以为人也’;“学本是修德”;“明德乃至于至善”;“学问之道无他也,唯其知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就是说,学,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的,明确做人的道理。所以当师傅,不是纯粹是讲明经义,详定训诂。门弟子请问《易传》事,虽有一字之疑,伊川必再三喻之,盖其潜心甚久,未尝容易下一字也。(440)思叔诟仆夫时,程颐训斥他:“何不动心忍性?”思叔惭谢。(430)张思叔买地准备办学被范温讥之:“买取锦屏三亩地,蒲轮未至且躬耕”程颐听说后,训斥范温:你认为这样对张绎有多大损害呢?(418)程颐问秦少游,“天若知也和天瘦”是你的词么?秦少游想着程颐要称赞他,拱手逊谢。伊川曰:“上穷尊严,安得易而侮之?”程颐不但讲学认真,斋学生道德品质的要求上,同样非常严格。他在司马光、吕公主的极力推荐下,被任命为崇政殿说书时,他三辞而后上任,充当了宋哲宗的老师。他三次上书提出有利于“辅养圣德”的三点要求:1、 上(皇帝)富于春秋,辅养为急,宜选贤德,以备讲官,因使陪侍宿直,陈说道义,所以涵养气质,熏陶德性;2、 请上左右内侍宫人,皆选老成厚重之人,不使侈靡之物、浅俗之言,接于耳目,仍置经筵抵应内臣十人,使伺上在宫中动息以语讲官,其或小有违失,得以随事规谏;3、 请令讲官坐讲,以养人主尊儒重道之心,寅畏祗惧之德。程颐任职后,已辅导幼主为己任。“先生在经筵,每当进讲,必宿斋豫戒,潜思存诚,而其为说,常与文义之外,反复推明,归之人主。一日当讲“颜子不改其乐”章。门人或疑此章非有人君事也,将何以为说,及讲,既毕文义,乃复言曰:‘陋巷之士,仁义在躬,忘其贫贱。人主崇高,奉养备极,苟不知学,安能不为富贵所移?且颜子,王佐之才也,而箪食(si)瓢饮;季氏,鲁国之蠹也,而富于周公。鲁君用舍如此,非后世之监乎?’,闻者叹服,而哲宗亦尝首肯之。不知者或诮其委曲已甚。先生曰:‘不于此尽心竭力,而于何所乎?’上或服药,即日就医官问起居,然入侍之际,容貌极庄。” (《二程集》341——342)“元祐初,文潞公(文彦博)以太师平章军国事,召程正叔为崇政殿说书。正叔以师道自居,侍上讲,色甚庄,以讽谏,上畏之。文潞公对上甚恭,进士唱名,侍立终日。上屡曰:‘太师少休。’顿首谢立不去,时年八十矣。或谓正叔曰:‘君之倨视潞公之恭,议者以为未尽。’”(423)“拘礼自守,不少假借,议论褒贬,无所顾忌”(《二程学谱》P32)程颐还解释说:‘潞公三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吾以布衣为上师傅,其敢不自重?’(423)“文潞公尝与(宰相)吕(吕公著)、范(纯仁)诸公入侍经筵,闻先生讲说,退相与叹曰:‘真侍讲也。’一时人士归其门者甚盛,而先生亦以天下自任,议论褒贬,无所顾避。由是,同朝之士有以文章名世者(如苏轼、秦观、黄庭坚等),疾之如仇,与其党类巧为谤诋。”(343)为了专心辅导小皇帝,他要求辞去“修太学条例”和登闻鼓院的职务,理由是“以劝讲之官,体以专任。”。在讲明经义之外,还批评小皇帝在课间戏折柳枝:‘方春发生,不可无股摧折’使得小皇帝很不高兴。小皇帝室内使用金桶,他亦欲制止。讲经时有容字,中人以黄复之,说是哲宗嫌名,程颐讲罢进言:‘人主之势,不患不尊,患臣下尊之过甚,而骄心生尔或皆近习辈养成之,不可以不戒。请自今旧名嫌名皆勿复避。’(342)程颐听说小皇帝盥漱喷水必避蝼蚁,他日,“因请之曰:‘有是乎?’上曰:‘然,诚恐伤之尔。’先生曰:‘愿陛下推此心以及四海,则天下幸甚。’”(342)
程颐在“讲‘一言可终身行之,其恕乎!’因言人君推己欲恶,知小民饥寒稼樯艰难。明宗年六十余即位,犹书田家诗二首于殿壁,其实云云,进说甚多。”(421)因暑热罢讲,程颐几次上书,唯恐耽误小皇帝的学业。另外还可以从孔文仲诬诋程颐的章疏,也可以看出程颐的爱君之心(《二程集》注)。他写道:“观颐陈说,凡经义所在,全无发明,必因藉一事,泛滥援引,借无根之语,以摇惑圣听,推难考之迹,以眩惑渊虑。上德未有嗜好,而常启以无近酒色;上意未有信向,而常开以勿用小人。岂惟劝导以所不为,实亦矫欺以所无有。又如曰:‘伏望陛下燕闲之余,深思臣之说,勿忘臣之论。’‘臣不敢仔细敷奏,虑烦圣听,恐有所疑,伏乞非时,特赐宣问,容臣意义开陈。’当陛下三年不言之际,颐无日无此雨衣感切上听,陛下亦必黾(mian)勉为之应答。又如陛下因咳嗽罢讲,及御迩英,学士以下侍讲读者六七人,颐官最小,乃越次独候问圣体,横僭过甚,并无职分,如唐之王伾、王叔文、李训、郑注是也。”(445)程颐研经,尊礼致用,在朝廷因为坚持“礼”,惹得很多人不高兴,例如他主持司马光葬礼,拒绝参加过贺讫明堂降赦的官吏,理由是“哭则不歌”苏轼以鄙语戏程颐;另一次是国忌行香,程颐认为忌乃丧之余,按理应该不吃肉、不饮酒,故令供素馔,苏轼令具肉食,号召‘为刘氏者左袒’(东汉典故),分成了两派:范淳夫辈食素,秦(观)、黄(庭坚)辈食肉。冬至到,宋神宗之丧未除,百官表贺,程颐上疏要改贺为慰;夏天,神宗丧除,,有司准备开乐致宴,程颐上疏奏请罢宴,……更惹朝廷不高兴的是皇帝患病没去听课,只有太皇太后在听,程颐提出,皇帝不在,太皇太后不应独坐听讲,所以孔文仲的奏章一上去。朝廷就决定罢了程颐的官,让他管勾西京国子监。程颐再三赐避,“乞归田里”,说道合则从,不合则去,儒者进退之大节,三状不准,又两求致仕。常言说严师出高徒,不可否认,这时需要师徒密切配合的,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都值得考虑。“徒”没有成为“高徒”的愿望,或没有要求“师严”的周围环境和条件,“严师”招惹出逆反心理。“高徒”还是造不出来。天地君亲师,是封建社会公认的地位排列顺序。虽然弟子应该尊师,但是特殊情况下,弟子又是未来的君,师在君之下,“严师”是不是应该把理论和实际都分析周全,有时光凭好心和美好的愿望,恐怕不能完全达到目的。(2020·7·11)文章结束了,读到网载《人民日报》发声: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事为五莲二中优秀教师杨守梅撤销处罚,调入一中。杨老师因为用课本抽打逃课的顽略学生,而被家长以“骇人听闻体罚学生”闹事,学校为息事宁人,令该教师停职、赔礼道歉、取消评优资格、党内警告、行政记过。教体局在新的压力下,追加处理决定:扣发绩效工资一年、不再聘用、纳入信用评价黑名单。讲什么“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 “教不严,师之惰”,教师背后孤立无援,他们敢严吗?
程流锁,1940年10月生于洛宁丈庄村,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洛阳市物理学会理事,原宜阳一高、电大副校长,宜阳诗词学会会长,宜阳县人民政府督学。北宋二程第31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