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韩露)2020年以来,河南省洛阳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聚焦聚力、善作善成治标,一抓到底、久久为功治本”的工作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盯空气质量改善和各项攻坚任务落实,统筹实施十大专项行动,持续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用地结构,全力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一、2020年上半年我市空气质量情况 一是六项空气质量指标持续向好。截止6月30日,pM10平均浓度90µg/m3,同比下降26.8%;pM2.5平均浓度53µg/m3,同比下降26.4%;SO2平均浓度8µg/m3,同比下降33.3%;NO2平均浓度32µg/m3,同比下降23.8%;CO平均浓度(95%位浓度)1.4 mg/ m3,同比下降12.5%,O3平均浓度(90%位浓度)170µg/m3,同比下降8.6%。综合指数5.144,在168城市排第125,为近年来最好水平,同比下降22.4%,同比改善率在汾渭平原11个城市和河南省均排第1。 二是上半年优良天数为近五年来同期最多。上半年优良天数达到119天,同比增加38天,也是近五年来同期最多。同时,因臭氧损失优良天数为25天,同比减少11天。 三是pM10和pM2.5浓度连续2个月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10和pM2.5浓度在5、6月份分别为67µg/m3、60µg/m3和24µg/m3、28µg/m3,均连续2个月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四是pM2.5达标县创建扎实推进。截止6月30日,栾川县、汝阳县、嵩县、孟津县、洛宁县pM2.5浓度分别为33、35、37、38和38µg/m3,有望实现pM2.5年度二级达标。5月份,在全省县(市、区)月度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排序中,我市洛宁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宜阳县依次排在全省前5名,孟津县、吉利区分别排第9名、第10名。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二、2020年以来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标本兼治,统筹实施十大专项行动 一是煤炭消费减量及城市区燃煤机组基本“清零”专项行动取得重大进展。严控煤炭消费总量,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煤耗955万吨,占全年进度48.2%。采暖季结束后停运燃煤机组10台共305万千瓦。新安县2×66万千瓦机组建设正在加快进度,新安“引热入洛”工程供热首站厂房基础承台浇筑结束,30公里管网已敷设7公里。城市区末端供热管网热媒置换工程,共25条道路已完工8条。供热管网工程已开工23公里,敷设完成16公里,新建、改造换热站20座,中心城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27万平方米。 二是高排放企业退城搬迁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在完成34家高排放企业退城搬迁、关闭退出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列入年度任务的35家企业加快实施进度,目前洛阳市益昌工贸有限公司、洛阳天浩泰轨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洛阳海特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洛阳瑞金耐磨抗腐材料厂、洛阳炬石热工设备有限公司、双瑞特种装备公司一期项目等6家已完成,14家已开始拆除生产设备,13家企业已明确设备拆除计划。持续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洛阳骏化生物16个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炉已拆除,单套15万吨/年合成氨产能已退出,将7家企业的8个砖瓦轮窑纳入淘汰任务,目前均处于停水停电状态。加大力度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督促17个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本辖区特色产业集群整治方案并加快推进实施。 三是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专项行动取得新突破。持续提升铁路货运比例,全市铁路货运量达到859.2吨,火电、钢铁、焦化、电解铝等行业铁路运输量492.4万吨,铁路运输比例占38.5%,全市9家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且拥有铁路专用线的企业,中长距离运输铁路运量均达到80%以上。推动11家重点企业与重点客户签订运量运能互保协议。积极推进万基、伊电、中储3条铁路专用线建设。尧栾西等6条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加快。全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505辆,其中公交、市政、邮政、出租等重点领域推广578辆。 四是工业污染及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全年确定的553项工业及VOC污染治理任务已完成384项。对2019年“六项治理”任务完成情况开展“回头看”,完成自主验收647项、完成备案723项。 五是柴油货车治理专项行动稳步开展。累计淘汰国Ⅲ及以下柴油货车7723辆,排查城市区市政、环卫等领域特种老旧车辆452辆,已完成淘汰95辆。累计路查路检柴油车38403台,查处尾气超标车辆468台,累计入户抽检柴油车3726台,检测出尾气超标车辆11台。出台了重型柴油车安装OBD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实施意见和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正在加快实施。推进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部门实现车辆基础信息、道路交通信息、排放信息共建共享,加快形成“天地人车”一体化的在线监控系统。推进柴油货车治理I/M体系建设,建成30家M站,梳理尾气超标未治理车辆1391辆,要求在7月底前督促车主全部完成维修治理工作。 六是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全面展开。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建筑施工工地910项,其中房建634项,市政108项,拆迁19项, 交通32项,水利51项,城管14项,轨道52项,全部实施网格化监管。南昌路立交等7项路网提升改造和2项断头路打通工程的完工有效缓解了部分路段交通拥堵。推进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平台市、区、街道办三级联网,城市区在线监控大型餐饮服务单位达194家,各县(市)全部建成油烟在线监控平台,在线监控259家。 七是“散乱污”企业整治专项行动有效开展。全面落实“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今年以来共排查出“散乱污”企业45家,取缔43家、提标改造1家、搬迁整合1家。 八是“散煤”治理专项行动加快推进。组团县21家洁净型煤加工中心已退出1家,85个配送网点退出23家。 九是油品质量监管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共抽检成品油生产企业20个次,合格率100%;流通领域加油站抽检7个,合格率100%。共查处黑加油站13处,查扣流动加油车9辆。 十是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常态化推动。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质,完成造林43.9万亩,森林抚育18.5万亩;认真开展秸秆禁烧工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9%以上。 (二)坚持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夏季攻坚行动 针对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O3,我市从6月份开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夏季VOCs治理攻坚行动。大力推进源头替代,加快VOCs治理进度,督促石化、石油炼制、包装印刷等行业全面落实新标准新要求,深化园区和集群整治,将390家VOCs排放量10吨以上企业纳入重点企业清单,实施集中治理、精准管控。加强油品储运销监管,持续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坚持帮扶执法相结合,整合执法、监测、行业专家等力量组建专门队伍,开展指导帮扶和执法监督。对涉VOCs工业企业实施了差异化管控,对涂装施工作业、汽车维修涂装实施了错时作业,鼓励倡导市民错峰加油,有效减少VOCs产生。 (三)坚持科学管控,不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按照重点时段联防联控要求,实施了“一厂一策”和绩效分级管控,对5251家工业企业实施精准管控,在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对120余家集中供热、涉军、涉外企业和70余项民生工程建设工地,实行差异化管控措施,有效削减了污染峰值,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进一步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快制定减排措施,正在组织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清单核对工作,将对所有纳入重污染企业实行ABCD绩效分级,落实差异化管控。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城市区加密布局200个空气质量微型站及13个重点乡镇小型标准站已开始安装。着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完成了臭氧污染成因分析与控制路径研究,2019年源清单动态更新已完成初步计算,pM2.5源解析工作正在进行。 今年以来,洛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合力攻坚,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完善了攻坚任务推进机制。经市污染防治攻坚领导小组批准,我们成立了由市级领导牵头的十大工作专班,建立了市级领导和十大专班攻坚任务台账,严格执行月度调度通报制度,精准实施了督政督企工作,确保了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下半年,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扛牢污染防治政治责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持续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