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岸边的夜莺
——《珠江放歌》序
华琴之

珠江岸边的夜莺——《珠江放歌》序 华琴之
有一位歌者,唱着珠江的歌,从珠江的源头云南马雄山,一直唱到贵州、广西;一直唱到广东、澳门、香港……
这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歌者:麦文峰。
当八年前麦文蜂兄把他的处女书稿《珠江情思》拿给我看时,我感动了,那是由于他的珠江情结,由于他在书中表现的纯真,那种对大自然的惊异力,那种赤子般的质朴,因而为那本书写了序言。八年后的今天,他的《珠江放歌》又将付梓了,麦兄面对母亲河,由“思”而“歌”了,而且歌声是那么动人——
当麦兄描述了马雄山顶的云南松枝叶低垂,倒伏地面的奇特现象后,深情地写道:“它们为什么面对母亲河之源,甘心情愿以古老隆重的仪式终生跪拜?这是不是给我们一种启示:母亲河是伟大的,母亲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呵,大自然的生物尚且如此有情,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岂能对生育、养育自己的母亲河无动于衷?于是,我走到洞穴前面,虔诚地鞠了三躬……”

麦文峰的率真打动了我。
此刻,我想起我自己同样是生长在珠江边,喝着珠江水长大的,麦兄撩拨了我对母亲河的感情。珠江河面的如织帆檣,渔歌唱晚的景致已成为我孩童生活的底色。珠江也曾给我的教训,记得小时候不谙水性,却常独自去江边嬉水,一回被波浪卷了去,险些葬身鱼腹,因此对母亲河充满敬畏。这种感觉,这种虔诚,我想与麦兄是共通的。
此刻,我想起了一位老母亲,岁月在她臉上刻下了沧桑的印记。但那一对依然燃烧着爱火的眼睛分明书写着刻苦辛劳。那,当我每次去拜访麦兄,都出现她瘦小而老态龙钟的身影,她给我让座、倒茶,没有过多的语言,但她的身体语言,已可令人感受到对儿子的朋友的欢迎,闪射一种内敛的热情和质朴,使人敬意油然而生。那是麦兄的老母亲。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较少去他处,有时去了也没留意老母亲的存在与否。一回,我问他伯娘近况,他才告诉我,老母亲几年前已骑鹤西去了,说时眼睛里掠过一片忧伤。我深信麦兄在向母亲河源头三鞠躬时,一定想起他的老母亲,因为面对母亲产生的虔诚和敬畏,是一种永恒的感觉——孩子是母亲心灵的岸,母亲是孩子永远的灯光!

此刻,我当然也想起我亲爱的母亲,因此想起《那就是我》这首歌,如同听见戴玉强无比动情的歌唱。这些那是麦兄生花之笔带来的美学效应,这是麦兄的文章带给我的感动。本书中有不少地方充满感动的力量。是呵,没有了感动,人生还有什么呢?麦兄正是首先有了感动,才能写出感动人的文章。因为没有感动,就没有敏感,没有灵性,没有观察的敏锐和深邃,也就没有奇异的发现。
《珠江放歌》带给我们的更多是愉悦的心境和丰富的信息。随者麦兄的歌,我们在阿诗玛的故乡流连忘返、和贵州埔里的苗胞共度芦笙节、在漓江的画山数马;麦兄的歌声还带我们在珠江的故乡广东境内驰骋,并畅游了香港、澳门……不一一列举了,掩卷沉思,觉得本书最大的特点,最有价值之处是“真”。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典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这个“真”是艺术的核心。我与麦兄相识二十余年,虽不能说彼此十分了解,但亦同在文联共事多年,彼此心性为人略知一二。麦兄是一个率真的人,是一个真诚的入。由于他的率真、朴实,不善圆滑投机,所以现实生活会给他带来不少的困惑,有些事情可能未必处理得好。但这并不会掩盖他率真品的光辉。我喜欢率真的性格,那些常常要戴着假面具的人活得真累!文如其入,他的文章自然以率真见长,以率真为其亮点,以“真”为核心,正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他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自然的艺术效果。散文家宗璞说过:“美文不在词藻,如美不在衣饰,而在天真烂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这个“自然”,虽无骈骊的华美、排偶的厚重,虽无大气魄大阵势,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麦兄在寻找着自己的语言风格,寻找自己的天空,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越发走向精确与简洁了。

作家麦文峰最令我钦佩的是他对文学艺术创作的执著和勤奋。回想20余年前,当他还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时,就向我表述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向往,他说,“我挣扎了几十年,至今未能挤进文学的殿门。该是灰心了吧?不!我是一个吊在墙上的洋葱—— 皮焦肉烂心不死!……”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当时他是文联的领导人之一,工作繁忙,但他就是凭借毅力和信心,写出了几本书,被批准加入省作家协会。如今已是一个有名气的作家了,作为文友,我真为他高兴!我真诚地为他鼓掌!

麦兄主攻散文,从第一本散文《珠江情思》到现在这本《珠江放歜》,之间已出好几本集子,他在不断地超越自己,他的文字日益老到和精彩,他的不少文章有了独特的发见。他正在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在一篇篇热情洋溢的文章中,尝试注入对人生更关切的情感,努力将活生生的由大自然引发的生命问题浸染了深层的情怀色彩。通阅本书,我们可真切地感觉到,《珠江放歌》以澎湃的激情,丰富的史料,构建着一座精神丰碑,为庸常岁月插上了超越世俗的翅膀。麦兄就象珠江岸边一只不倦的夜莺,为了珠江光辉灿烂的明天纵情地歌唱!
2 004年8月于广州滨江东“圆梦居”

作者小介
华琴之,本名张文峰,出版专业副编审。诗人、音乐家、书法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任广州巿东山区文联专职副秘書長、副主席。現为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会长、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已出版新诗、散文、小說专著九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