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李兵役)“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这是东晋时期陶渊明在巜杂诗》中的一段话。意思是说,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情、血缘之亲呢?笔者在本文谈论的重点,就是兄弟之情,确切点说即“兄友弟恭”。
我国传统伦理观念中,与“父慈子孝”一起并列的,还有“兄友弟恭”,它们都是家庭伦理的重要原则,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要重长幼有序,这就叫“兄友弟恭”。“友”是友爱,就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自己的弟弟妹妹;“恭”,就是恭敬、尊重的意思,弟弟妹妹要尊重哥哥姐姐。一方面,哥哥姐姐要担负起关爱弟弟妹妹的职责;另一方面,弟弟妹妹也要自觉建立起对哥哥姐姐的恭敬和尊重。
“兄友弟恭”是“父慈子孝”的自然延伸,都是长幼有序的社会原则具体化。在以血缘和家族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关系中除去夫妻、父子之外,最亲近的关系就是兄弟姐妹了。兄弟姐妹伦理关系的最高境界是“兄友弟恭”。悌道是孝道的延伸,因为兄弟姐妹的血缘来自父母,所以悌道不离于孝道,孝道无亏,悌道自然就能圆融。因此我们说,父子子孝,兄友弟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基础的目标,兄弟姐妹间友好和睦相处,本身就是对父母的一种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