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风·心帆
――读邹岳汉老师的诗集《远去的帆》
文/颜克文
我于1985年下半年参加工作,翌年,得知益阳市有了《散文诗》刊物,这本杂志是由散文诗前辈邹岳汉老师主编的。他是益阳人,我是桃江人,按原地域划分,我们都是益阳人,也算老乡吧!那时候,我很关注家乡名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我有幸读到邹老的诗集《远去的帆》,其中的篇什皆字字珠玑,且又富含哲理深意,让我心中别有一番滋味。从诗集的目录看,无非是揭示人生路途上的情感体验与心路历程,有无数条道路可以通向魔幻的远方,但在给人的正确方向的指引上只有一条,即是生活的目标和理智的选择。诗集一共分为八辑:三支烛光(人生篇)、夕阳之恋(情爱篇)、回望神女峰(云游篇)、秋天的蒲公英(吟咏篇)、海螺号(江海篇)、时间的墓地(时光篇)、真理的命运(求索篇)、月下老僧(艺苑篇)等。大多数诗人注重个性抒怀与自我歌吟,无法给人一种精神昭彰的力量。而邹老的诗正好抵达了这种精神昭彰的向度。“流落夜的海滩 / 一阵风 / 吹失了白昼的方向”,这是一对诗歌的翅膀,能够把你带进一个理想的境地。“三支烛光 / 吐三条火炼蛇的信子 / 引诱三重前进的欲望”(《三支烛光》),这是昭示生命中如何排除迷雾的一种前奏。诗人认为只有把生活设定在海面上,雾才会出现,这是诗人采用的一种情感边缘化的写法。此作于1986年9月完稿,改于2000年8月,时间跨度长,我今天重阅,依然让我有责任去领悟、确证作者要说的意义。同时,我相信一首诗的生命力会有多长,一本诗集的生命力便会更长。
多年来,邹老都保持着良好的创作状态,其诗作意蕴深邃,诗艺纯熟。什么原因?简单分析之:其一,离不开邹老多年来从事编辑而获得丰富阅历的外在因素,使之有充足的素材。其二,邹老属于情感真挚的人,作为诗人、编辑,若无充沛的情感就无法去创作、编辑、审阅诗歌作品了。邹老的诗擅长将景观的描述转换到感情的表露,并能溶炼情感,收敛自如,使之不泛滥、流溢。事实上,诗人的写作在美学形态方面给人构筑一种精神圣殿,让云隙之光普照人间的情与爱。其诗语言简朴、凝练、毫无矫饰,从而有效地衬染着诗的意境,而又对当前的事物以情怀、关注、承担,把生命个体、事物本身客观存在的含义深刻地阐释出来,使人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我们来看邹老在后记中所说:“多年从事散文诗的写作、编辑,骨子里离不开散文诗,分行分节的散文诗。”看来,散文诗与新诗不在乎分行与不分行之说。我想,散文诗能否用分行来写?这在整个诗坛是个不确定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2006年以十四行诗的形式写就的散文诗《散章花环》发表在《中国诗萃》(2006经典卷)上。我多年来也曾见过诗人以分行命名的散文诗。这里,我只是说了我对一个事实的看法:没有情感细节抒发的文字,能组成一个散文诗的文本吗?邹老的诗集里全都是以细腻的情感,丰富的人生阅历创作的诗作,然篇篇都是短小精悍,凝练意境,都堪称是经典中的佳构了。
好散文诗的气味应该是泥土一样芬芳,生活离不开富有诗意的大地,诗歌离不开拥有生活的土壤。在此,我认为,散文诗可不是“点心”一口能吞下去。邹老的诗集中的《心舟》,就是一篇耐人咀嚼的佳作,赋情感于心,生活于帆。仿佛每个人的心舟都凸现在诗人面前,他作此诗是把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熔化到诗境之中,继而从中提取智慧与心灵感悟。“雾中 / 启帆 // 一味地 / 飘向有水流的地方 // 不曾留意 / 飘过了多少 / 热烈召唤的灯光 // 不曾留意 / 一路错过多少 / 可以停靠的港湾 // 不曾留意 / 流逝多少旖旎的 / 两岸风光 // 年年月月 / 日日时时//在你漫天无际的 / 雾 / 中 / 舫”(《心舟》)。这便是邹老致力于对人生态度的孜孜矻矻,来抒写情之风的力度,心之帆的高度。在《心舟》里,那些隐喻而渗透的诗句本身就是性灵诗意的倾其淋漓。“不曾留意 / 一路错过多少 / 可以停靠的港湾”等诗句用了多个“不曾留意”,以警示人们在日常生活里会有许多个“不曾留意”的现身,使其生活变得一塌糊涂,会被生活中的“雾”碰撞、蒙罩。“唯你高扬的手臂 / 点亮我迷惘的双眸 / 燃烧起一支 / 洞穿黑夜的火炬 // 照见前方 / 我唯一可走的道路 / 照亮身后 / 唯一追随我的影子”(《三支烛光》)。“帆依依 / 给弃岸远行的风 / 披上一袭大氅 // 风轻轻 / 借帆之掌 / 裹走她一片素洁的心愿”(《风·帆》)。诸如还有《呼渡》《晚风》《雨中》《大江入海》《底舱》《雾中日出》等许多的篇章,都是邹老的钟意之作,能够让读者开启情感与灵魂的双重钥匙。
人们宁愿扭曲灵魂
保全躯体
因为圆滑的躯体
善于连声呼痛
而柔弱的灵魂
只会暗自
嘤嘤地啜泣
――《哭泣的灵魂》
读了邹老的诗,能品尝到情感和生活的两种味道。他的诗中扎根在乡村以外,生活以内的那些具有温敦、深沉、浓郁的生命篇章,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于2018年11月1日
责任编辑:彭永征
颜克文,1966年生于湖南桃江,2004年自修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出版有儿童诗文集《蝴蝶邮票》《蝴蝶风暴》,入选《中国星星诗文库》丛书。现居羞女山,供职于一所公办幼儿园。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当代先锋文学社编委会成员:(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总顾问:周瑟瑟(著名先锋作家、诗人) 刘杰(著名诗人,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
首席顾问:魏彦烈 倪庆行 任诚刚 李正栓 杨秀波 龚刚 张小平 李磊 魏红霞
顾 问:王笔正 戴俊明 荒村 廖望月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项俊平 倪庆行 魏红霞 周丹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刘艳芹(兼)
现代诗歌主编:项俊平(兼)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