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千里寄相思
文/冷月
如果不是因为雪天路滑、山路陡峭,我们的车子也不会在山西岢岚县一个叫“马家河子”的地方搁浅;如果不是在路边那户纯朴的农民家因借宿而耽误的那一整天,今晚,我们也许会乘坐那辆日行千里的“商务别克”回到了山东老家,与家人一起共度元宵佳节。而这一切的“如果”和“也许”,都因为途中突遇的一场大雪而成为不可能。
元宵节的那天下午四点,当路上的积雪溶化以后,由于已经无法按计划赶回山东了,所以我们只好调整了前进的方向和目的地,朝岢岚县东南方向的静乐县一个叫“杜家村”的地方挺进,因为那里有我们正在施工的一个项目部,还有在杜家村矿工作的一干同事和朋友。在这个月圆的“元宵夜”里,无法按期回家的我们,能与远离故土的同事们一起过节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就是这样一个美好而善良的计划,却因为途中的“惊魂一刻”而差点搁浅。
下午五点,当我们顺利通过了岢岚县城之后,由于天气寒冷气温骤降,在“宋家沟”至“杜家村”段的盘山公路上,刚刚融化的积雪又迅速结冰。由于没有带“防滑链”,我们的车子每到接近15°左右的上坡时,车轮都会在原地打滑,而途中这样的陡坡路段何止一二?因此,除了司机之外,我们车上的另三人只好频频下来推车;但由于路面很滑,我们根本使不上劲,车轮甩出的冰雪溅了我们一脸一身,而车子仍在原地不走。我们只好采用另外一项措施:往车轮下撒土。这一招果然奏效,凡撒上土的路面,车子都能缓慢前行,因此,我们仨人也顾不上天寒地冻,不断地用手拨开路边的积雪,撒土赶路,不一会儿,手就冻得红肿僵硬了,而且,由于不断地刨挖已上冻的黄土,十个手指钻心地疼痛;但为了见到30公里以外的那帮 “兄弟”,也为了不至于使自己陷入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岭里挨饿受冻,我们什么也不顾了,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哪怕让车子像蜗牛一样一寸寸地“爬”,也要爬出这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沼泽地”。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我们的车子终于爬上了那段盘山路的最顶端,开始平稳地下降,我们三人立即钻进车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傍晚时分,在车子的正前方,圆圆的月亮爬上了树梢,不十分亮,但很大很圆,它似乎并不在意我们身在何处,心情怎样?每到这个时刻,它总会如期而至,缓缓升起。正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美好时刻,而我们一行四人却在颠簸的车子里,沿着崎岖的山路踽踽而行。月亮像跟我们捉迷藏似的,随着山势,一会藏在山后,一会躲进松林,而我们却没有那份闲情逸致,因为在杜家村矿,还有一帮朋友在翘首以盼等着我们共进晚餐。
晚上七点,我们看到了远处山脚下杜家村矿那片影影绰绰的灯光;十分钟后,我们到达目的地,按耐不住喜悦的心情,我们终于见到了久别的老友,感受到了回家的感觉。于是,握手、寒暄、入座、倒酒,一切皆按家乡的程序进行………。饭后,宾主们一起观看了矿方准备的焰火晚会。矿门口侧旁的山坡上,一束束绚丽的焰火腾空而起,次第开放,在夜空里燃起一个个缤纷的彩球,把沉寂了几千年的小山村映得一片绚丽、祥和。
在焰火的光影里,我仿佛看到了年幼的女儿那张俊俏的小脸,想起了去年此时,我们手拉着手,挑着小桔灯到处抄春联的情景;不知今年此刻,她的妈妈是否陪着她徜徉灯海。明天就要开学了,而这个寒假,由于每天在外奔波,我还没有陪她好好玩上一天。此刻,想起自己那段没有欢笑的灰色童年,我不禁有些黯然神伤。
入夜,月亮升上了中天,更圆了、更亮了。月光透过窗户,洒了一地银辉,我举头望月,辗转难眠。我出神地望着那轮圆月,感觉它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通过它,我看到了妻和女那同样美丽的笑靥,正冲我痴痴地开放;我想,此刻的她们也能够看到我独倚高楼、凝神望月的神情吧?今晚的月亮,其实本是一轮普通的圆月,就因为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节日,在这样一个千里之外的寂寞山村,才使我有了更多的乡愁、更多的感慨。
此时,一条疏忽了的手机短信跃然眼前:“爸爸,今晚你还回来吗?你说过今晚要带我出去看花灯的,你可不要失约啊。”这是女儿下午发过来的。看着手机短信,我的眼里一阵潮湿。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盛立,笔名“冷月”。男,山东济南人,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山东能源新矿集团。散文作品曾发表于《中国煤炭报》、《阳光》、《快读》、《山东文学》、《时代文学》、《泰山文艺》等报刊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