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赏天 池
文/韩淑荣
2018年,几位好友约定赴长白山一游。除了一个人临时有事爽约外,其他六位均准时到达延吉市预定地点。
次日凌晨3点,,我们从延吉市出发,用去了5~6个'小时时间,直抵长白山脚下。
头一天听了天气预报,说翌日天气晴好,不由得我们欢呼雀跃,一夜难寐。
途中,我们在二道白河停车小憩,每个人都细细地抚摩了十余米高的美人松,那表皮、颜色确似美人皮肤般细腻、红润,据说,世界上仅有的百十来棵美人松都在这里。她们静静地矗立了上千年,似在为往来天池的人们默默祝福一路平安!
天池脚下的温泉真怪,用手帕包上几个鸡蛋,用绳系入泉中,约5分钟左右,磕开蛋壳,外表蛋清呈胶状,可是,蛋黄已硬硬的了。这和以往去南方在温泉中煮鸡蛋亦或在家中煮3~4分钟鸡蛋——蛋清硬了,蛋黄却还是溏黄的可大相径庭。龙井朋友听地质大队的人说,这泉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恰如现在的微波炉,加热先从里边来;放射性金属锶,不就是现代饮料中极其有益的元素吗?
哪还顾得上这些?此刻,眺目西望:一架曲桥,人流如梭,向灰色(火山灰)的大山逶迤爬去,斗折蛇行,远远如蚂蚁盘山、密麻一线。再向南望:两峰豁口处,几十米高的瀑布双股泻下,咆哮震天,雾霭化虹,那双股洪流,婉似天穹俯首的巨龙,双须探向人间阡陌。东北大平原上养育我们祖祖辈辈的图门江、鸭绿江及第一、第二松花江即由此诞生……
路边,花丛间小孩儿巴掌大的黑色蝴蝶盘旋飞舞;远处,原始森林乌压压气氛森严。头上,骄阳似火;脚下,烟雾徘徊。
我们事前决定:不爬山,而是将车直接开到山顶气象站,居高鸟瞰这神秘的天池!沿着盘山路爬行,俯望危崖下,云飞雾绕,顿感丝丝眩晕,古木参天的茂密的原始森林也只是簇簇的草丛。车窗外,怪石嶙峋,尽展风姿。
车到黑风口,陡然间,耳畔只听得山呼海啸,鬼哭狼嚎。刹时,天空如海,山林如舟,我们的车藐如一片树叶飘零。 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对面不见人影。原来,这黑风口是两山间大峡谷的风口,一任山下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可是,在山上,由于天池水雾迷蒙造就一块特有的气象环境,加之风口处(“高处不胜寒的”嘛)冷空气对流作用,于是,形成了几乎一天几十次降雨的局面。我赶紧叮嘱司机停车,他已自与我“不谋而合”了。急雨,下了十多分钟就停了,一场暴风雨的考验,车中伙伴们的脸上各个重新挂起了笑容 。
车到气象站,北侧30多米高的土山挡不住我们的进军步伐,很快,我们爬上了东三省最高的白云峰——2691米的顶峰。俯瞰着8000平方公里、上百座火山的巨型复合式盾状火山体。呕!神秘面纱紧紧罩住的天池,可谓烟笼雾锁、迷迷蒙蒙,我们什么也看不清!这不白来了吗?沮丧的心情袭向每一个人。热情的龙井朋友告诉我们:耐心等等,工夫不负有心人!
我身旁一块怪石吸引了伙伴们的目光:它型如立起的巨狮,几亿万年前,这里火山多次喷发,留下了各种怪石。说来也怪,其它的沸石——火山灰 松软、细碎,而这块巨石坚硬如钢,大约含了铜铁矿的缘故吧!像这样的巨石很多,但是,雨后路滑,又是山顶,怎好乱走?我们又谈些天池内的“怪物”,有说是恐龙的,有说是鼋鱼的 。
这时,一个小伙子大喊:“看 ,天池!” 我急忙移目过去,只见雾气蒸腾着缓缓升起,弥散于太空,天池终于羞赧地露出了她的真颜!
似墨绿又似湛蓝; 娴淑、怡然、端庄而无惊澜,犹如一面群山 环抱的椭圆型的古镜,默默鉴证中华古国沧桑巨变!这时,我看清了天池左畔,地势竟那样平坦——那是朝鲜疆域,还有一条小白船,颇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韵味。天池,如 安祥的母亲,把体内的乳汁汩汩施向脚下山林 、流向平原,滋育着草木葱茏的千座花园,灌溉着东北大地的万倾良田……
长白山天池,吉林人的骄傲,东三省的奇葩,祖国旅游景观中的瑰宝。

作者简介
韩淑荣
生于农村,长在长春。
过惯了质朴、无华但又踏实的百姓生涯。
酷爱文学,性情开朗。
愿耕耘华夏文学宝地。
投稿加微信 xur1974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