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365》新媒体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通讯员 周子芮 发自湖北武穴
武穴市龙坪镇,会元故里,鱼米之乡,自古人杰地灵。朝阳村,龙坪镇东大门,北有农场港,南有长江,西有武黄泵站引水港,港坝长4700米,长江干堤1000米。今年汛情来势凶猛,六十年一遇。内湖港坝险情不断,长江水位逼近干堤,防汛形势十分严峻。近日,《中国新闻365》新媒体记者走进朝阳村,采访该村党总支书记游铁兵,近距离感受“大考”面前,他的指挥能力和战斗实力。
哪有险情哪有他
在连续几天的强降雨之后,农场港的水位不断上涨,引水港险情不断,东泵多处漫堤。游铁兵同志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
7月7日的一场特大暴雨,顷刻间湖田一片汪洋,他沉着指挥电排外排,带领几名干群查看几处涵闸。深夜23点突然接到一通电话“游书记,不好了,电排东农场港坝有300多米的港坝洪水漫堤!”,他调转身往坝上赶,考虑机械不能上坝,电话通知突击队,迅速赶到港坝抢险,他身先士卒装袋背土,长靴陷在泥泞中,他干脆打赤脚;雨衣穿着不方便,他干脆打赤膊。由于汛前准备工作充足,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一条300多米的坝面增高50多公分,阻止了险情蔓延。
7月9日凌晨两点,他在内湖指挥部刚刚眯一会儿,巡堤人员紧急报告,武黄泵站引水港涵闸出水口因回流袭岸,堤坝发生崩塌,他一跃而起快速赶到现场,观察险情后,感到事态严重,情况复杂,迅速报告镇防指,并会同技术人员现场制定方案,召集60多名突击队员开始处置。从9日的凌晨两点开始,在他的指挥带领下,突击队员冒着夜晚的大雨和白天的太阳炙烤,装运50多吨砂石,灌装1000多个沙袋,历时16个小时,终于在第二天的下午六点将险情控制住。
哪处艰难上哪去
在内湖汛情有所好转之后,长江水位因上流泄洪急剧上涨,一时间达到23.61米,仅次于1998年洪水。7月12日,历经一周的内湖抢险,他又转战长江干堤。按市防指要求,干堤需上100人防守,如何快速上足100名防汛人员?又如何安排100名防汛人员的住宿?是他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克服重重困难,协调方方面面,拉来木材、雨布和高低床,迅速搭起哨棚,以最快的速度将防汛棚布置到位。排好值班表,备足彩条布、蛇皮袋、木桩等防汛物资。接着他带领带班班长,对防区历史以来的险段险点进行巡查交办,并亲自带班日夜巡堤查险,在他的指挥和带领下,朝阳哨棚大堤防汛工作紧张有序,严格规范,得到了黄冈、武穴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哪时需要哪时行
自防汛以来,游铁兵同志一直日夜鏖战,没有时间观念,白天黑夜一直坚守在一线,冲锋在一线。在内湖险情不断的时候,24小时,哪有险情,他就在第一时间出现,他带头抢险,一抢就是一整夜,待到险情控制住了,他就趁着空隙眯会儿,恢复体力;在干堤防汛时,他时刻担心着几个重点区域,思想之弦紧绷着,有时连做梦都在想着,一次半夜突然惊醒,想到牌楼下垸的塘堰不放心,连忙一个人打着手电筒,扛着铁锹走去查看情况,待到确认情况后,才长舒一口气。他,就这样凭着高度的责任担当,马不停蹄、日夜鏖战在防汛抗洪大战中。
记者手记:面对新媒体记者的采访,游铁兵始终不愿面对镜头,他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记者也不好强求,只记录下他忙碌的身影。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洪水不退,我不下堤,游铁兵同志在洪灾面前没有退缩,在危险面前没有后怕。他用宽厚的肩膀为老百姓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的精神将鼓舞着每一位防汛队员的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