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裴海锋)2019年以来,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民检察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持续强化“12345”工作思路,牢树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着力提供优质检察服务和检察产品,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检察院。

一、认真做好“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工作
牢固树立“办信也是办案、办信更是办民生”工作理念,坚持规范流程,压实责任,领导带头,注重质效,努力把办信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检察温度。强化规范意识,完善机制优化流程;强化责任意识,上下联动扎实推进;强化质效意识,因案施策依法办信。
关口前移,向前一步,用真心下真功,抓办案提质效,源头防范化解信访问题,切实把顾雪飞检察长“在办案件不添乱、保稳定,检察自身不惹事、重安全”的要求落到实处。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着力提升办案质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着力化解案件矛盾;建立释法说理机制,着力打开当事人“法结”。
坚持把“小信封”作为检视检察工作大问题的一面“镜子”,定期分析研判“小信件”折射出的原案之外新问题、新期待,拉长办信链条,开展延伸服务,切实解决好来信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加强结案回访,巩固办信成果;理顺转办机制,办信不留死角;主动带案下访,参与社会治理。

二、深化落实“一号检察建议
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对全县近三年未成年人受性侵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召开专题座谈会,向教体局发出检察建议,共筑校园安全“防火墙”,让法治暖阳洒满校园每一个角落。
开展防治校园欺凌专项活动,推进法治进校园“百千万”工程,40名干警受聘担任47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走进校园送法宣讲50余场次,受教育师生近4万人,社会各界纷纷点赞。
通过召开“洛小未”法治宣讲员聘任暨培训工作会议,对聘请的34名法治宣讲员进行法治宣传培训,努力培养一支优秀法治宣讲员队伍,通过强化校园普法,增强未成年人学法、知法、守法的法治观念,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法律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

三、全力打造“枫桥式”检察服务中心
构建集检察服务、案件信息公开、视频接访等功能于一体的“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让人民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办成事;推行司法效果评价机制,向案件当事人解疑答惑,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通情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检察温度;准确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建立两个中心,打造四大平台,开展双向服务,健全三个机制”的“二四二三”工作法,形成集检察监督、办事服务、社会治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枫桥式”检察服务中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检察产品。
建立两个中心,突出司法为民。高标准建立群众来访接待中心,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规范化建立案件管理中心,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律师执业权利。
打造四大平台,加强阵地建设。建设群众来信办理平台,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设公开听证平台,用“看得见”的方式体现执法为民;建设矛盾化解平台,着力推动案结事了;建设司法救助平台,传递司法办案正能量。
开展双向服务,提升服务效果。对外服务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司法获得感;对内服务办案,让一线检察官有更多尊重感。

四、积极开展“四官”服务基层活动
大力向基层干部群众宣传新时期检察机关四大职能,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提升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详细询问了解当前基层各项工作开展、外出务工、企业复产复工、脱贫攻坚以及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处理、违法犯罪等情况,积极征求基层组织和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群众的法律需求,结合检察职能,积极为基层干群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通过优质的法律服务,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公共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