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断情伤__《雷雨》观后
文/郑彦芹
曾学习过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雷雨》,当时年纪尚幼,并未理解其真正含义。而今再读,其中滋味让人回味无穷。下面就分享一下个人观后随感。首先,资本家周朴园是不是真爱鲁侍萍,我想是一定的,爱的结晶:周萍和鲁大海来到这个世界,说明他们真正爱过。三十年来房间陈设,物品放置一直是原来模样,甚至连关窗户的习惯,都可以保留,这至少说明周朴园的心中,一直给鲁侍萍一个位置,这个位置从没被任何人替代过。富家小姐繁漪的婚姻悲剧,在此埋下伏笔。
善始未必有善终。在封建制度的大环境下,谁都不能超凡脱俗,更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周朴园作为大资本家的代表人物,他和下人鲁侍萍的爱情,自然在当时不为世俗而接受,周家赶走侍萍后,周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帆风顺,混迹于上流社会,应该算有头有脸之人,这种夸阶级夸阶层的爱情,我想连周朴园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怎么肯为一个下人牺牲自己的名利和地位呢?这是资本家的本性决定的。因此在次子鲁大海出生三天,为了迎娶富家小姐,把才生产三天的鲁侍萍赶出家门,风雨交加中,鲁侍萍走投无路,哀莫大于心死,携子投河。天无绝人之路,也许是感动了上苍,母子两居然活了下来。生活在底层的赤子苍头,为了养大孩子,一定是饱尝艰辛的,她无亲无故,在外乡乞讨,洗衣服,做老妈子,在学校侍候人,酸甜苦辣,人间苦楚。两次嫁人,无论如何也改变自己的命运,失贞后旧中国的劳动妇女,哪有幸福而言。然而,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三十年的坎坷沧桑,并没有改变她坚强倔强的性格。

擦肩而过,或许终生不会交集。悲剧往往就是惊人的相似 。用鲁侍萍的话说:“报应,三十年前我服侍你,而今女儿四凤又服侍你家少爷。”当鲁侍萍得知四凤爱上少爷周萍 做母亲的怎不肝肠寸断?寻女寻到伤心地,残酷的现实 告诉她,她必须做出决断__回避,带着女儿远离是非之地,也许是最明智之举。当他看到负心之人周朴园时,心中自然是百感交集,甚至不愿意周朴园认出她来,不希望他看到自己的落魄不如意。当死而复生的鲁侍萍出现在周朴园面前时,他矛盾而虚伪自私的嘴脸暴露无遗。“你是谁,你来干什么?谁派你来的 ?"鲁侍萍愤怒答道:“是命,是不公平的命!“周朴园:“过了几十年,何必再提呢““三十年的时间,你还是找到这里来了!“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张支票,递给鲁侍萍,想用一张支票偿还他的抛弃之罪,买断三十年的恩怨情仇。然而,她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杰出代表,她生命的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子女。人穷志不穷,面对现实,不卑不亢!当场把存单撕个粉碎,谁要你的臭钱!她撕碎的不是一张存单,更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我的眼泪哭干了,我没有委屈,只有悔,只有恨,是三十年来一天一天受的苦。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会老到连你都认不识了。“
我认为周朴园确实爱过,但只是阶级阶层的障碍无法逾越。三十年的底层磨难,鲁侍萍风韵不存,尘满面,鬓如霜,纵然相见不相识,也在所难免,但无论如何,内心深处的记忆不还是挥之不去。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幸发生的轨迹,往往是惊人的相似。命运多舛,破坏力不亚于重磅炸弹。上一代恩怨情仇并没有因此画上句号!当四凤知道爱上的是同母异父的哥哥时,如电闪雷鸣,击碎了两个年轻人的梦。他们承受着无法承载之痛。两个年轻的生命在雷电交加中定格,让人唏嘘。
《雷雨》给我们的启示任何一个小人物的命运都和现实社会制度和大环境息息相关,腐朽的社会制度,铭刻在骨髓里的等级观念,哪有公平而言。因此我认为两代周鲁之爱,只是错爱一场!跨越阶级和阶层的爱,终究是爱断情伤!

作者简介:郑彦芹,医务工作者,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