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邵建军7月22日写于北京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在每年阳历的七月22至24日中的一天,当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大暑前后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节,农作物生长也最快。农谚云“大暑无酷热,五谷不多结。”说明酷热的天气对农作物生长是十分有利的。这時早稻进入收获期,棉花进入花铃期,大豆正值开花结荚。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大暑,也就是大热的意思。
古人在炎炎的夏日大都呼朋唤友,谈诗论赋,蒲扇美酒,席地纳凉,别有一种境界。现摘录几首,供大家欣赏。
《晚夏》
南朝 徐勉
夏景厌房栊,
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
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
清樽独未空。
诗人说夏日纳凉,从房中来到花丛中,席地而卧,欣赏水中莲荷,眼前又有美酒相伴,十分愜意。
《销 夏》
唐 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
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
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
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
难更与人同。
诗人认为在室内少放东西,心平气和,坐于窗下,清风自然而来,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
《山顶夏日》
唐 高 骈
绿树荫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古树参天,人迹罕见,蔷薇飘香,周身清凉,好一幅山中消夏的风景画。
《夏日山中》
李 白
懒摇白羽扇,
裸袒青林中。
脱衣挂石壁,
露顶洒松风。
写出了诗人盛夏时节赤身取凉的狂态。
邵建军7月22日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