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杰精神是什么?
——王杰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系列讲座之一
文/周凤森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第71集团军王杰生前所在部队视察时指出:“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王杰精神先后做出了24次评价或论述,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对王杰精神的阐释、评价或论述,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与时俱进,意义深远。
王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王杰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是山东金乡县人,金乡县地处鲁西南腹地,这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红色革命的源渊,早在1938年我党就在这里建立了湖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创立了湖西中学(金乡一中的前身),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途中的发动的羊山著名战役就在金乡县境内。王杰同志1942年10月10出生在金乡县城北的华堌村,他小时候过继给伯父王廉堂,王廉堂旧社会曾读过私塾,所以王杰从小就接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王杰七岁就读于本村小学,1954年考入城关完小,1958年王杰考入金乡一中初中部,1961年8月应征入伍,1965年7月14日7点30分许,王杰在组织邳县张楼民兵进行“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训练时,炸药包发生意外爆炸,为了保护在场的十二位民兵和人武干部,在危机时刻王杰同志毅然决然地扑向炸点,壮烈牺牲。
王杰同志牺牲后,王杰故事、王杰事迹、王杰日记以及王杰精神迅速传遍华夏大地,王杰的枪我们抗,王杰的歌我们唱,革命熔炉火最红,毛泽东时代出英雄,一颗红心为革命,原把青春献人民。一位平凡的解放军战士,能在生死关头,将自己置之度外,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就是王杰的革命观,这就是王杰同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翻开王杰日记,王杰同志高度凝练的精神又何止仅仅是“两不怕”精神,他“一心为革命”的精神,他“三不伸手”的精神,他“四问四答”的人生箴言,他血书请战抗美援越的国际主义精神,等等,犹如高峰山涧中活水清泉,突突而涌,汩汩而来。
哺育英雄王杰的金乡大地,儒风淳厚,英杰辈出,这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湖西革命斗争中建立起来的红色文化完美结合,相得益彰,深深扎根厚植于这片河川沃土之中。与人为善、孝亲敬祖、忠义仁爱,诚实守信等文化传承,为王杰的少年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山东金乡不仅是王杰同志的出生地、成长地、学习地,也是“王杰精神”的起源地、萌芽地、孕育地。王杰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又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所以“王杰精神”的思想内涵中既折射着民族精神的光辉,又彰显着新时代的特有风彩。
那么,什么是精神?精神就是一种思想与心理的集合体,它是人类意识的高度凝练,它对内形成了潜在力量,对外展现出不同的影响。王杰精神就是王杰同志的思想意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高度凝练,王杰精神作为一种价值导引,它对内凝聚着革命力量,对外绽放着时代光芒。有人将“王杰精神”高度概括为“一、二、三、四”,即一心为革命、两不怕、三不伸手、四问四答。由之可见,王杰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体现,也是当代国家精神的体现,因为王杰精神已经由“个体精神”融入了民族精神与国家精神的海洋,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