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飘逸 诗韵华章】
文/张万明
杜康酿酒时,是否想到它带给后人的功与过,洒脱与豪迈,低吟与浅唱。它成就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也毁灭了一个个豪杰与帝王。人们高兴时饮它,成功时饮它,忧愁时饮它,失意时饮它,送别友人时饮它,甚或寂寞独处时也饮它。
不必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荆轲,也不必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更不必说酒祸使商纣王,隋炀帝,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单说从古至今这诗人与酒。在我的印象里,自古以来诗人好酒。文人学士,骚人墨客好聚在一起吟诗答对,好像只有诗人饮了酒才能作出优美的诗句来。
综观历史,无数诗人来到喧嚣的红尘中,都在演奏着自己人生的篇章。有的吹出长笛的杨柳春风,有的奏出小提琴的风和日丽,有的弹出了古筝的高山流水,有的拉响了二胡的缠绵忧伤……可在记忆的长河里成名的诗人都与酒解下了不结之缘。不同的历史有着相同的命运,在同一轨道上走过了一群落寞的灵魂,留下了血和泪的美酒的醇香。
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到“把酒问青天”的苏轼……无数的诗人真是贤者留其名,饮者也留其名。但我辈好饮者虽作不出好诗却也更仰慕其名。对历史上浩如灿星的诗人,我颇喜欢几位。
我喜欢“斗酒百诗篇”的李白。一提到酒,常常有个形象在心中萦绕,幻想着他“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人”的醉态。他生性倜傥,狂傲不可一世“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走向朝廷,以为可以施展其政治抱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乞是蓬蒿人”。可是换来的却是陪伴帝王嫔妃宴饮欢娱。他感到内心的压抑,“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但得酒中趣,不作富贵求”,“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三年长安生活结束,他带着失望而去。从此他选择了酒,用酒张扬个性,用酒放达胸怀。

有了酒,天下王侯不在眼中;有了酒,侠骨柔肠天下游;有了酒,有了诗韵和文采。“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安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清秋何以为,白酒盈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我醉复君乐,陶然共忘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生飘忽百年内,且经酣畅万古情”,汪伦酿美酒款待他,他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名句。
他是没有半点忧愁吗?但为何有“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伤。我们看到了诗人“一醉解千愁”的豪迈,也体会到了他“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销愁愁更愁”的寒酸。但李白就是李白,他还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幸亏当时唐玄宗没重用他,不然李白也不一定是个好官,可却成就了一代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李白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狂迈超逸,以他卓而不群的才华,以他浪漫瑰丽的诗篇,以他汹涌澎湃的激情,谱写出了他人生最伟大最辉煌的人生交响乐。
我也喜欢“把酒问青天”的苏轼。我觉得苏轼就是一个天才式的人物,他的诗、词、文、赋、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他不是一个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在遭贬与流放中度过的。原因就在于他不媚俗,性格耿直不阿。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勾心斗角的官场,一个文质彬彬的才子,纵然是胸藏百万雄兵,也无用武之地。
只有“把酒问青天”,“我欲醉眼芳草”,“料峭春风吹酒醒”,“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在列酒与泪水的交融中,我更读懂了它的含义,感悟他那忧郁的神情,同怜他多舛的命运。虽然他有“酒酣胸胆敞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抱负,可知音有几?于是在泛舟的江上,暂住的驿站,他“举酒属客,涌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用酒濯红尘,用心赋诗,让所有的哀怨与忧愁在酒面上升,从历史的隧道流到现在乃至未来。喝吧!喝他个天昏地暗,人仰马翻。1101年一代才子苏轼病死于北归的途中。死时,京口驿站四周一片哭泣之声。
我还喜欢“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和“今宵酒醒何处”的柳永。我为辛弃疾是山东人感到骄傲。岌岌可危的南宋在风雨飘摇中大厦将倾,可辛弃疾却凭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一腔爱国热情,甘洒热血抗金。他多次上书,力陈抗金策略,但不为朝廷所用,他组建的“飞虎军”曾威镇一方。后被落职,闲居江西上饶等地达二十年之久。
他的一生志在抗金复国,然抱负不得施展,虽将一腔衷情寄予杜康,和于诗词中,他的词我历历在目。“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海”,“碧云将暮,睡劝杯中绿?”,“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谁共我醉明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我最欣赏的是他那种老当益壮的豪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燕雀岂只鸿鹄”,和“肯把牛刀试否”的壮志,以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豪迈。辛弃疾与柳永在诗词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柳永开启了婉约派的先河,他一生穷困潦倒,屡试不第,得不到重用。不得不常常往来于乐工歌妓之间,可他独以词著称于世。“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足见他的影响。
“依前醉眠何处”,“醺酣争撼白榆花。踏碎九光霞”,“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我最衷情与他的是“雨霖铃”既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又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沉郁黯然。他就在人生失意与愁苦中,在众名妓的酒酣中抑郁的度过了一介书生的穷困潦倒之路。
我最喜欢“三杯两盏淡酒”的李清照。“乍暖还寒时候”却又让我想起一位文学史上的女中豪杰,她的一生也与酒结下了不结之缘。如果爱情是冬天飘逸的雪花,那么现实就是无情的太阳,残酷的现实,让易安居士二度失夫,只能在酒杯中倾注泪水。
相思的眼眸切盼“云中寄来的锦书”,反复吟唱“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无数个“冷冷清清”的日子,在“三杯两盏淡酒”中浸泡的“凄凄惨惨戚戚”,冰凉的竹席上,清照“浓睡不消残酒”的孤影,“怎敌他晚来风急”,昔日那“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
如今灰飞烟灭,只能“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箪上那瘦长的相思,惟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才能保存仅有的体温。“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相思难熬,难熬相思,酒有多浓,相思有多浓。
回顾沧桑的历史,似一幅幅画卷留下了众多诗人的血和泪,留下了他们金樽散发的千年醇香。岁月的流逝带走了一个个或欢或忧的生命,却带不走他们带给我们的诗韵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