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都讯)7月18日,我国泰斗级书法家、新魏体创始人周华金先生为首都艺术家协会艺术指导、诗人朗诵演员雪石(孙月龙)先生题写香雪斋,祝友谊长青,诸事顺意。

新魏体创始人·著名书法家
周华金 艺术简介
周华金,亦名华君,字矢萌,号竹山,别署百忍堂。1936年生,浙江省诸暨市人。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书画和文学。四岁即从老秀才虞九成习字读诗词。初从颜真卿多宝塔和柳公权玄秘塔碑入手。随年龄增长,遍临多家唐楷,宋明行草。后得马公愚、沈尹默两位大师的指点,复临秦篆汉隶以溯其源。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注重研习北魏诸碑,研求遂深,并受康有为、郑板桥等老前辈对魏碑有所变革的启示,得以领悟。在继承古代魏碑基本笔划的基础上融入颜真卿雄伟恢宏,法度严谨和欧阳询劲挺刚健,笔划工妙的笔意,再结合行草的牵连笔划,采用芭蕾舞优美的踮脚姿势及体操的矫健态势。用笔方圆兼施,刚柔互济,撇捺有明显的长大顿角,外方内圆,结体内紧外伸。构成端庄刚强、雄健活泼、亦方亦圆、丰厚健挺浑穆的新风貌字体——新魏体,独树一帜,自成一体。
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书画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当代人书写的《毛主席语录新魏体字贴》(以往均是出版古代碑帖)180多万册,同时出版了《怎样写新魏体》理论技术专著一册。1998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了《3500字索查新魏体》巨型字贴。并先后由上海人美出版社出版了数册钢笔字贴。
作品先后被多种报刊发表、多家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收藏,几处碑林勒石、传略被收编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世界名人录》等30多部典籍。也被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几国名人和领导收藏。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华东)铁道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高级美术师、世界书画名人。被聘为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被授予瑞士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等多种职务。

孙月龙,笔名雪石,高级国学文化师;中共北京市委与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纪念章和证书获得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诗经艺术》栏目执行主任兼栏目总编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绽放夕阳》栏目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全国职业人才认证管理中心导师;燕山诗社、诗心斋文学会创始人;首都艺术家协会理事、艺术指导;北京乐陶文化艺术节组委会主任;北京歌华有线电视年华频道诚和敬朗诵者总导演;搜狐视频央影音频道总编辑;中国315网记者;首都图书馆专家志愿者;首届全国社责春晚总导演;曾担任《绽放夕阳》《推新人》《全国税务总局演讲大赛》等大赛评委;中国文联出版社《呦呦鹿鸣》主编;已在中国盲文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地进行了数百场雪石先生系列讲座;雪石先生诵读古诗词四辑、文学作品和朗诵作品已被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等媒体发表;雪石先生书写缘石作品已在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等媒体报道。《雪石先生青年朗诵家》珍藏邮册已由中国邮政集团正式出版发行;雪石先生已荣获“中国诗歌年度诗人”、“突出贡献诗人”等众多称号。

(上图)女儿婉婉和父亲周华金题字后合影

(上图)周华金先生在写字

(上图)周华金为“上海火车头体育场”题写招牌

“新魏体”名称由来
众所周知,魏碑体在中国传统书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新魏体一度走红大江南北。记得五十年代中期周华金曾为“上海火车站”题写过招牌,当这块招牌竖起来后,不仅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而且好评如潮,迅速地获得了社会广泛喜爱,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书写者是周华金,也不知如何称呼这种字体。看似魏体,又不是传统的魏体。之后,这种字体流传越来越广,学的人越来越多,因为首见于上海火车站,人们便称为“铁路体”、“火车体”。
1964年,上海的出版社为满足社会对这一字体的喜爱,决定将周华金的字体出版字帖。原定内容为周华金书写的苏东坡词二首—“大江东去”篇与“明月几时有”篇。书稿在大连、广州、北京征订时大受欢迎。但就在申报审批过程中,1966年“文革”爆发,在这样的政治气氛下,原来的书稿内容不能用了,出版陷于停顿。
后来出版社决定将字帖改写为毛主席语录。定书稿时,编辑问周华金:“你的字体基础是魏碑,又有颜、欧的笔意,行书的笔法,叫什么字体好呢?”周华金一时拿不出方案。编辑说:“这样好不好,根基是魏碑,又有新的东西,就叫‘新魏体’行不行?”周华金立即赞同:“好啊!就叫‘新魏体’!”就这样,以“新魏体”命名的首本字帖《毛主席语录新魏体字帖》于1968年5月由上海东方红书画社出版了,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手写字帖,之前出版的都是古代碑帖。
期间也曾探讨是否可称“新魏碑体”。周华金认为,古代魏碑是经过碑刻保存下来,所以有个"碑"字。现在的新魏体是写出来的,不是在碑上刻出来的,所以不宜有“碑”字,还是称“新魏体”好。
周华金说,当时是特殊时期,一没署名,二没稿费,这些他都不计较,但这本字帖自己感到写得很别扭,因为出版社要求每一字每一笔划都要端正清楚,要利于初学者学习,而这样的书写不符合他平时的书写习惯。
新魏体名称的来历,一直是我要探求的,不意在这次采访中获得了答案。首本以新魏体命名的《毛主席语录新魏体字帖》的出版,对社会公众认识新魏体,使新魏体从上海迅速流行到全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该帖版权页注明获知,该帖总印数高达180万册,是所有同类字帖中印数最多的。
今天,已是耄耋之年的周华金先生仍然活跃在书坛上,他创造新魏体2018年已被国家列为非遗保护项目,这恐怕是对周老书法艺术最好的肯定和褒奖。笔者衷心祝愿他身体健康,艺术常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