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奸
文/荆建利
王立志头一次听人当面骂他“汉奸”。
汉奸,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或引诱外国入侵中国,出卖祖国利益的人。这是字典给出的定义。
王立志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兄弟,他一没有出过国,二没有和外国人打过交道,三没有发表过卖国言论,更没有过祸国殃民的行为。
骂他汉奸的人脸上的表情,明显是调侃,那种嬉笑谩骂并不是真正的嫉恶如仇,但是这并不代表对别人不是一种伤害。饭可以随便吃,话不可以随便讲,尤其是民族大义,正邪是非。
王立志被人骂为汉奸,是因为一件事情:他学日语。骂他的人叫赵正义。这事的缘起,还是因为几个工友在一起学鬼子叫。
“你的,八路地干活!”
“你的良心坏啦坏啦的!”
“八嘎!”
……
这些家伙一边模仿,一边坏笑,气氛变得邪恶。
赵正义尤其学得惟妙惟肖,伸出魔爪,扑向一个工友:“呦西,花姑娘……”吓得那个工友直躲避。同事们接着笑倒一片。
王立志看不惯这个低俗的玩笑,要不是那个被喊“花姑娘”的工友是个调皮的男人,他直接就出手揍扁这个家伙了。
王立志开始学标准日语。他躲在工棚里,读课本,看动漫,听歌曲。住在一起的工友纷纷投以奇怪的目光。赵正义还走近跟前说:“哥哥,学得那么用功,将来出国去日本跟那里娘们上床呀!”
接着又引起几个工友东倒西歪地笑。王立志脸上憋得通红,沉默不语。说实在的,学日语真丢人,也让王立志怀疑过人生。
中国人里偏有些人,在公交车飙日语骂同胞,有的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亲日言论,有的穿日军衣服为鬼子招魂,有的给日本皇上下跪。王立志十分气愤,这一个个都成了什么“鬼”东西。
王立志学习遇到了思想压力,精神达到了快崩溃的地步。
就在他快放弃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鼓起他学日语的勇气,同时,也意想不到的给他带来了汉奸的恶名。
那天在超市一楼值班,来了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人。
这个中年人走进柜台询问服务员,服务员先是摇头后是笑。王立志和部门主管正好经过这里。主管问:“怎么回事?”
柜台服务员弯眉笑眼地说:“领导,这个人说的外语听不懂。”
这个中年人见有人来了,脸上一喜,叽里呱啦地向来人说起话来。
主管正一头雾水,却见王立志很有礼节的弯腰点头,和眼前这个人交流起来。事后才知,原来这是个日本人,打算谈一笔生意。
在王立志的协助下,公司完成了一项大订单,还把优秀员工的名额给了他,这让月月拿奖励的赵正义开始不满意。赵正义就想方设法把汉奸的帽子扣到了王立志的脑袋上。
按着以往的脾气,王立志应该揍赵正义一顿,他没有这样做;也可以找他好好谈一谈,毕竟曾是一块处过的好兄弟。他握紧的拳头还是放了下来。王立志选择了离开,他决定离开这家公司。
王立志离开公司去横“漂”。当了个群演,工作很苦不说,还当了“鬼子”司令。叽里呱啦的日语说得流利极了,连跟场的顾问,都伸拇指赞成。电影上映后,观众都直呼:“真像一个日本鬼子。”
有一次,王立志拍完戏去吃饭,路上碰见几个男的调戏一个女生。几个男的嘻嘻哈哈,嘴里喊着“花姑娘”,一步步把那女生堵向墙角。王立志义愤填膺冲过去揍那几个畜牲,结果自己倒在血泊里。
醒来的时候,发现那个女生还在身边守着,嘴里叽里呱啦,不停弯腰点头。原来女生是日本女孩松田美子,来中国是为了体验饰演抗战剧角色。她在下班回宿营的路上遇到了渣男,多亏王立志及时相救,才得以安全。渣男们被关进了监狱,美子嫁给了王立志。
有一天,赵正义去见新来的董事长,看到王立志坐在办公室里,身边还有个日本太太。王立志正用电话和客户叽里呱啦洽谈生意。他赵正义这才明白学日语不是用来制造矛盾和仇恨的,更重要的是用来互相了解和沟通。
责任编辑:彭永征
荆建利,1975年7月4日,出生于河南郑州。自幼喜欢文学。少年时,在山东菏泽《小作家》发表过小说,有散文编入《中国小作家选编》,参加过郑州烈士陵园,郑州市教委,《郑州广播电视报》《河南广播电视报》征文活动并获奖。成年后接受过《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大河报》《东方今报》约稿,并有文章数十余篇散见其版面。参加过《郑州晚报》《大河报》《东方今报》征文活动,有获奖作品数篇,并已结集出版。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当代先锋文学社编委会成员:(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总顾问:周瑟瑟(著名先锋作家、诗人) 刘杰(著名诗人,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
首席顾问:魏彦烈 倪庆行 任诚刚 李正栓 杨秀波 龚刚 张小平 李磊 魏红霞
顾 问:王笔正 戴俊明 荒村 廖望月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项俊平 倪庆行 魏红霞 周丹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刘艳芹(兼)
现代诗歌主编:项俊平(兼)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