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般俗事,暂且放一放,缓一缓,又有何妨?7月19日,中午饭后,我和几位爱好历史朋友便前往东宋镇体验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存。
我们探访的第一站是程家大院。据介绍,北宋两位圣贤之人程颢、程颐两兄弟发展和丰富了儒家文化,开创的理学流派,成为了明清时期的正统思想。程颐曾来到蒿县、伊川、洛宁这里讲学,授道解惑于众。后来他的第十二代孙程仕谦经商发达以后为了让后代铭记祖上传道之地,举家从嵩县迁移到永宁县绵阳川的郑家庄,也就是现在洛阳市洛宁县城东北15公里的东宋镇丈庄村。



到程颐的第22代孙时,程家又出了一个人物叫程福亮,当时正值清初,程福亮战功显赫,官至怀庆府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师长),在康熙二十年被封为骁骑将军。程家大院就是在这时开始兴建的,相传是清代总兵程福亮府邸。村口新建有骁骑将军府牌坊 程家大院经过后世子孙的不断扩建,其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程福亮的儿子程懋,官至淮安知府,传说他爱民如子,政绩显著,却遭人诬陷贪污受贿,朝廷派人到他洛宁老家调查,看到其80老母还在织布,家人吃的也都是粗茶淡饭。调查结果证实程懋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康熙听到汇报,当即下旨,为程懋在老家修建五座一模一样的宅院,五兄弟一人一座。 这个故事无从考证,但说明在程懋时程家大院已成规模。

程家大院5座大宅,围绕程氏祠堂两侧分布。每个宅院有前院、中院、后院,这种三进式的院子可以使不同辈分的家庭成员分开居住。每个院子都有大门、二门、后门,每个门楼又都用青砖砌成,加筑条石。每个院落门前都有石狮子、石鼓、石墩,上雕花卉和飞禽走兽。一进门便是照壁,照壁两边各有厢房。厢房内方砖铺地,平梁横顶,彰显着这里曾经的气派和精致。整个大院的结构集中体现了中原地区四合院建筑深邃幽静、典雅别致的艺术魅力,具有较高的艺术、科学和历史价值,也代表了那一时期洛宁的繁荣昌盛。院子里的410年的腊梅树、小花坛,独具匠心,彰显着这里曾经的气派和精致。目前,大宅(1号院)、二宅(2号院)、祠堂等已修复完毕,其它很多房子早已经无人居住。“派分伊洛理学家风,勋著汉淮名臣世第”。游走在院落里,遥望当年程家的显贵,从现在的宅院历史浮沉,印证了主人已随着岁月沉寂于历史长河中,让人不禁感慨世事落花随流水。





程夫子祠是明初为伊川先贤程颢、程颐两夫子讲学而建,清顺治、康熙、乾隆时期屡次重修,奉祀二夫子及复制御书“学达性天"牌匾于祠内,近代,程氏后裔又集资重修,但至今已殿顶破损,岌岌可危。


院内一座足有四五层楼高的“绣楼",从远处望去,就像是一座坚不可摧的碉堡。走近看,你才能够看出,这只不过是一个以典型的砖木结构,一砖到顶,外观雄伟高大,非常显眼。绣楼是旧时候女人做女红的地方,建在后院,隐蔽又安全。之所以建得这么高大坚固,是因为它既可以做绣楼,又可以做炮楼。如果遇到土匪,这里也是安全的避难所。遥想当年,程家初长成的小姐们,是怎样被圈禁在这里,一针一线绣着寂寞,绣着最美好的年华,绣着那些朦朦胧胧的女儿心事的。


路经郭村,遥望不远处一座形似荞麦仁的山头,突兀高耸,当地人称为荞麦仁山,山上翠柏茂密。隋炀帝驾崩扬州,迁葬于此,人们都把此山叫杨广墓(就是隋炀帝陵)。

刚到马村村口,便见一巨大彩门横跨于路,“明工部尚书宋礼故里"几个大字闪闪发光。宋礼是元末明初著名水利官员,为官廉洁奉公,功勋卓著,《明史》赞其“一品高官无殓资,清风两袖垂后昆”。如此人品官品,如此亮节高风,对当今叫之甚响的廉政建设,对各界操持权柄的人民公仆,无疑堪称秦镜一面,尤为楷模一尊。

在该村福胜寺可禅大师所立的一通石碑,正面碑首阳刻“敕赐嵩山高祖庭大少林寺罢参善人撰文并书丹”,正文为“重建福胜禅寺记铭”,落款为“龙居九五黄明嘉靖二岁(公元1523年)吉日”。记载有距今500年的明代儒生聂君佐记实赋诗镌于碑阴;“满街杨柳渠流水,园中青竹似凤尾。九井峪(就是马村所在的锦阳川,而马村村东锦阳川北头正是当地人所说“马陵道”入口,地理位置相当准确)内军兵至,孙子庞涓斗智术。五帝坟边尚书现,圣水寺前炀帝随。锦阳川首马陵道,济济玄通万古垂。”《马陵景》中描写的“清渠流水,茂林修竹,杨柳垂堤皆处处皆景,可谓锦阳川上的最宝贵的绿色与生态,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美妙境地。碑上说的 “孙子庞涓斗智术”, 指出“锦阳川首马陵道”当是“孙庞斗”, “马陵战", “马陵道” 的有力文证。这通古碑更是马陵之战在洛宁,马陵道地址在洛宁的有力物证。


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本是同窗学友,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庞涓由于妒忌孙膑才能,设计陷害了孙膑,斩了双腿,孙膑离魏赴齐,孙膑为报仇,。公元前341年齐国军事家孙膑在锦阳川首的马陵道歼灭魏国大将军庞涓。齐军乘胜尽破其魏军。在“九井峪”的“马陵”古道上留下“马陵”之战古战场载入历史。马陵道孙膑与庞涓斗勇斗智,以庞涓骄兵必败而告终。孙膑弱小且残疾,但为人坦荡因此睿智,终成大器... ... 据聂选甲老人讲, 马村村边的这条马陵道是崤山古道的一条歧道,道路狭长,林密草深,进易出难,是古时西去秦晋的必经之路,沟长约4公里。
文物古迹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实物例证,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保护文物显得极其迫切和重要。我们在保护和传承祖先留下来的这些历史文化产的同时,更应该将之所附的宝贵精神财富发扬光大,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代相。(洛宁城事/雷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