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在禹州市无梁镇大木厂村“卢照邻文化园”举行的“中华诗词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授牌仪式上,许昌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禹生为无梁镇颁发“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匾牌,为大木厂“卢照邻文化园”颁发“中华诗词教育示范基地”牌匾。

许昌市诗词学会会长李国庆说,为禹州市无梁镇和大木厂村分别颁发“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和“中华诗词教育示范基地”牌匾,这是许昌市诗词学会成立近10年来在农村乡镇授予的第一块匾牌。
中华诗词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生产中创造的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近年来,无梁镇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在大木厂村规划建造了卢照邻文化园,得到了许昌市诗词学会和禹州市诗词学会的大力支持。通过积极申报,许昌市诗词学会组织考察验收,无梁镇被许昌市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大木厂“卢照邻文化园”被授予“中华诗词教育示范基地”称号,这在许昌市尚属首家。

据了解,禹州市无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不断挖掘当地厚重人文资源和独特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特别是去年以来,他们依托唐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生前曾在此地长期生活,死后安葬于此所遗留的人文故事、遗迹遗址建起了名闻遐迩的“卢照邻文化园”,吸引无数群众和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参观、采风创作,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中华诗词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让中华诗词文化这一瑰宝传承并发扬光大下去,进一步提升我镇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该镇聘请专业文化公司、查阅历史文献资料、访谈历史专家学者,开展广泛征集意见、进行科学设计论证,依托“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在大木厂村栽植的千年古国槐“卢王槐”,启动了“卢照邻文化园”建设项目。为了充分凸显卢照邻高深诗词文化造诣和绽放现代艺术异彩,他们多方联络全国各地知名书法名家,亲手挥毫泼墨书写诗词原文,通过石雕名家将其雕刻成碑,以20余块碑林形式向世人展示出来,提升了其文化品位和鉴赏价值。另外,通过收集整理卢照邻与药王孙思邈之间深厚师生情缘,绘制了文化墙,向世人再现了千年前的一段历史画面,增强了文化园源远流长的历史厚重感和人文气息感。卢照邻文化园,于2019年11月开工建设,2020年4月竣工开园,工程总投资80余万元,面积800余平方米。”

目前,该镇正在对龙门村境内的许昌市文物单位“卢照邻墓”进行修缮建设,工程涵盖墓地围挡保护、游客瞻仰亭台、台阶道路修建等,致力将其与“卢照邻文化园”共同打造成地标性文旅项目、影响力文旅品牌。
大木厂村地处山区,依偎在具茨山脚下,过去这里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交通闭塞,又无产业,2016年以前还是当地出了名的省定贫困村。近年来,无梁镇党委、镇政府把大木厂村作为“乡村振兴试验区”强力打造,不断深挖当地厚重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了60年代知青旧居、黄龙谷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宣誓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大批网红打卡地,将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实现了该村于2018年11月贫困村摘帽,2019年11月获评“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2019年11月以来,无梁镇依托“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在大木厂村栽植的一棵千年古国槐(被当地人一直尊称它为“卢王槐”),开始建设“卢照邻文化园”。为了凸显卢照邻诗词文化造诣和绽放艺术异彩,该镇多方联络全国各地知名书法名家,亲手挥毫泼墨书写诗词原文,通过石雕名家将其雕刻成碑,以20余块碑林形式向世人展示出来。同时,通过收集整理卢照邻与药王孙思邈之间深厚师生情缘,聘请专业墙绘人员绘制了百余平方的故事墙,向世人还原了一段1300多年以前的历史画面。另外,文化园还建设了艺术长廊、千年古国槐围挡保护、环境复古、地面硬化等工程。卢照邻文化园于2020年4月底完成竣工,并实现开园迎客。目前,该镇还对境内的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卢照邻墓”,正在进行墓地围挡保护、游客瞻仰亭台、台阶道路修建等工程修缮建设,致力将其与“卢照邻文化园”联合打造成地标性文旅项目,具有影响力文旅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