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嘤其鸣矣|剑尘
精华热点

鸦涂蚓唱,过蒙奖掖,惶悚无地!然嘤鸣之贵,文章之美,不可不存而记之,故留此鸿雪,慰我劳生。
剑尘谨记
谒浏阳谭嗣同故居
剑尘
到此几人称大雄,斩头何似斩春风。
已伤星孛苍天死,但祝辙深吾道隆。
巷陌犹存国士泽,昆仑岂共胜朝翁。
斜阳红染无边柳,湛湛还疑万古枫。
读剑尘谒浏阳谭嗣同故居
楚鱼
严羽《沧浪诗话》云:“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首句“到此”二字用得好。一是扣着一个“谒”字生发,二是限定范围,三是让首联的飘逸有了根。如换成“世上几人称大雄,斩头何似斩春风”之类,即成泛泛语了。
星孛,慧星贯空,古时以为不吉之兆。苍天死,语出“苍天将死,黄天当立”。此句意谓国运衰微,时势不可逆。辙深则载重,正是吾道兴隆,后来者众,所谓“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二联既及事实,又及精神,用典如撮盐入水,有神无迹。
巷陌句指其甘于赴死之精神激励了革命志士,进而惠及众人。昆仑句指其精神高度非康有为和梁启超这等遗老可以并谈。三联是于二联基础上拓展开来的议论。诗中议论之难在于因抽象而致老干,此处于“巷陌”、“昆仑”又有了画面感,恰当解决了抽象问题。
皎然《诗式》云:“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意度盘礴,由深于作用;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气象氤氲,用律不滞,用事不直,观前三联,庶几达矣。
尾联写眼前景,既扣回“到此”二字,又以“万古枫”来抒发瞻仰之情。收中是放,放中是收。可谓精于布置。
魏文帝曰:“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读剑尘此诗,或可得益一二。
洪都宴集并应楚儿邀游梅湖八大山人旧馆
剑尘
才见春花开,辄见秋木落。
造物果何为,对此堪斟酌。
企予向停云,徙倚到飞阁。
多谢素心人,不殊鸡黍约。
年年高秋我辈期,茫茫尘海聊伸眉。
但得桂飘一身是,何须菊插满头归。
世情凭尔几时好,但有初心自不老。
漫随花鸟起沉哀,小持杯酒看楼台。
一笑王孙留白眼,西山爽气来处来。
赏八大山人诗词来稿之剑尘篇
楚儿
剑尘兄是少年成名的诗人,一直觉得,年少为诗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抒胸臆,无需因不可说或不能说之事而晦涩。所以我最喜欢读剑尘兄前期诗作,明亮鲜活,快意洒脱,让人觉得诗与生活可以一般美好。
后来剑尘兄写诗必用典,江右有人戏称“臭鱼”。然而这并不妨碍剑尘兄诗词中流露出的天赋才情,这才情,带着一份纯粹,尤为可贵的是,还有一份对尘世的羞涩,或者说胆怯。我一直觉得所谓赤子之心,此为或不可缺元素,因为良善对这世间很多事不懂或者不愿参与,因为一参与可能便是错,又因为良善所以即便受到伤害也没有怨恨没有不甘,只如赤子一般以柔弱的气息和无害的心地行走着。而这些都是诗人探寻人世不可不有的触觉。所以剑尘兄的诗,每每读来让人有心生怜惜的念头。
譬如此诗,虽为应酬歌行体,读来却无一粘滞,前面以一组五言仄韵干脆利落交代写此诗的时间以及为何而写。“鸡黍约” 语本《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后借指深厚的情谊。与剑尘兄虽谈不上友谊深厚,但是以诗为媒,加以群中言语互动,算来也有一个年代。最能表现真性情的是诗的七言部分,“年年高秋我辈期,茫茫尘海聊伸眉。”可见江右诗人聚在一起的温敦有趣,下一句“但得桂飘一身是,何须菊插满头归。”与一般的应酬聚会不同,江右的诗人们在一起要的是一份随情随性自在和散淡,菊插满头归这一句脱胎于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用的却是反转之意。“桂飘一身是”写的又是多么的浪漫,一幅《诸子洪都秋游图》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回旋在读者的脑海里。“世情凭尔几时好,但有初心自不老。”此句向闲老师戏言可以放在“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主题教育上读。虽为戏言,却说出了赤子之心的难能可贵。也能验证我读剑尘兄诗词的第一感觉。因为怯于世间的变幻无常,故以温柔敦厚的气息寄予尘世希望:“人生若只如初见”。
“漫随花鸟起沉哀,小持杯酒看楼台。”诗笔又回到诸子闲游图上来了,在抒情与写景中变化自如,游刃有余,笔力功夫可见一斑。
“一笑王孙留白眼,西山爽气来处来。”诗句最末尾点题,王孙白眼一看就知道写的是八大山人了,前面所有的铺垫也都有了着落。最后一句中的“西山爽气”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指隐居者的闲情逸致。无论八大是否属于自愿隐居或是被迫隐居,他最后在青云谱都过的闲适而又自在,把这句读成点赞八大山人也好,点赞青云谱这块土地也好,或者诗人抒发自己的情志也好,都用的不着痕迹,实为高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