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敬文 (1874--1935)直隶省滦州(滦州市)麻湾坨韩家哨村人。
清末民初知名的中国魔术戏法大师。
曾组成"环球幻术团"赴德、英等国演出6年,轰动西欧。回国后,将西洋魔术艺术介绍给中国观众。
他是中外艺术交流的先驱,被誉为“魔术大师和北派魔术”创始人。
韩敬文出生在五代艺人世家,家境贫寒。自幼聪明,很小就开始学习韩门武功、戏法。15岁那年,一位山东的魔术艺人带班子到榛子镇卖艺,因没有给地头蛇送礼,在演出时受到侮辱。
他们奋起反抗,杀了地头蛇,官府派人追捕,班主跑到了韩家哨,遇到韩敬文的父亲收拾庄稼。他把班主藏起来,躲过了搜捕。班主为了报恩,把女儿嫁给韩敬文,并把全部技艺传授给了他。
韩秉谦(韩敬文叔父)又收了几个徒弟,添置了一些服装道具,他们经常在外演出,韩敬文逐渐有了名气。
为继承韩门戏法,敬文在叔父的言传身教下,废寝忘食、锲面不舍地练习所学。
青年时拿手活已经高人一筹,但他没有自满。经常寻师访友,虚心求教,无论是前辈大师还是同行艺友,他们的绝手活韩敬文都要千方百计地学到手。光绪三十年(1904),韩氏叔侄到群英荟萃的北京天桥卖艺。他始终坚持不骗人,不献媚,靠本事吃饭的信念,演出正派,节目精彩,不落俗套。不久,他们的演出被清宫发现,韩家班被传谕皇宫内演出,得到光绪帝和皇族的赞赏,御赐黄马褂一件,在北京名声大震。那时西欧魔术刚传入中国不久,韩氏叔侄发现中国戏法与西洋魔术各具特色,为了取长补短,他们决定到西欧学习。
为了出国,他们先为清政府南洋劝业会的督办李观誉演出,被特授于“双龙功牌”并发给赴南洋群岛演出护照。第二年韩氏叔侄及徒弟嵇敬录、张敬福、赵敬喜、张联庆、李和庆还有翻译赵文贵等人组成的“彩庆堂班”从上海出发到新家坡,后到南洋群岛为华侨演出。在演出期间,正值孙中山先生在国内发动反清革命运动,革命志士黄兴等组织海外华桥为武装起义筹措经费。韩氏叔侄义演三天,还兼卖孙中山先生的照片,将全部收入捐赠给华侨组织,获赠了两面锦旗。
1912年,韩氏叔侄乘船前往西欧。先到法国签证入境,到达巴黎。
这是中国古代戏法首次进入欧洲。技艺超高,受到热烈欢迎,演出场场暴满。中国的韩氏戏法在国外顿时生辉,名声大震。韩氏叔侄从巴黎到柏林、伦敦、华盛顿、巴西利亚、荷兰、新德里、越南、泰国、香港等地演出,历时六年多。
西洋一行,韩敬文认识到光声、电、化应用在魔术上的效果,这对后来中国戏法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西洋滞留期问,正值欧战爆发。韩敬文奉叔父之命,于1914年从美国搭乘一华侨轮船回国。在武汉成立了“亚细亚魔术团”,招收的科班生用“联合团体,爱国有福”取名。
他制定了严明的班规和管理办法,同时对弟子也是非常尊重。
韩敬文自幼家贫,凭祖传技艺发家致富,同时不忘劳苦大众,每当各地观群众有难他都量力相帮。
1919年,叔父韩秉谦从西欧回国,在武汉成立“环球幻术团”。
从此,韩敬文回到北方,定居沈阳,叔侄二人一南一北为国人演出。
1931年,“九·一八”事变,韩敬文在国破家亡的悲愤中突发半身不遂。
瘫痪四年后,于1935年病逝,终年61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