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长江里的一朵浪花
作 者:萧习华
策划编辑:李腾双(自由翱翔)
制版编辑:春到百草园

川南宜宾,是长江第一城。
我站在宜宾三江口﹙金沙江、岷江与长江的交汇处﹚远望,长江后浪推前浪,航船汽笛声声……在此刻,江水随意溅起的一朵浪花,都会打湿我的思绪。
长江是有根的,根的底部在格拉丹东雪山的冰川群,消融的冰水一滴滴落下,没有声响和炫耀,汇聚涓流,带着力量和梦想,不断走向广阔。
逐水而居,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类智慧的重要表征。宜宾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自公元前182年始筑僰道城,历经县、州、府建置变化和“僰道”“戎州”“叙州”“宜宾”等地名更替。至公元2018年,宜宾已有2200年建城史。建城以来,宜宾城市发展的历史从未间断,历代都是区域经贸物流中心,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美誉。从全国范围看,建城时间超过2200年的城市仅有38个,而其中始终保留在原址,没有迁移过的城市只有16个,宜宾是其中之一。

奔流不息的大江为宜宾人民创造了一块又一块肥沃的冲积河洲,还源源不断地为他们送来用之不竭的江水,使他们获得了生生不息的生活资源,也因此塑造了宜宾的多元文化。在大江文化基础之上,抗战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奇石文化等由此孕育。而大江容纳百川、激流勇进的气魄,塑造了宜宾人兼容并包、开放豁达、勇敢进取的精神特质。

宜宾的先民僰人,是僰道城最早的一批居民。僰人的历史要追溯到商末、西周初年,最早正式见于史册是战国时期。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叙州府》所记载,在殷商时,僰人就定居在四川东南部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因随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僰侯,建僰侯国,都城设在三江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开发西南夷地区,修建由僰道通往云南曲靖的“五尺道”,此为南方丝绸之路发端。到明朝的中后期,因僰人屡屡造反,1573年最终被剿灭。随后,政府采取十个方面的善后措施来巩固西南边陲:一复兵道,加强军事兵备;一设府佐,增强政府治力;一建城垣,安内攘外固险;一移守御,防协主辅相济;一理疆土,竖碑以绝侵争;一扼要害,关隘堡墩互守;一起民兵,保甲自卫身家;一通道路,山伐木水疏浚;一立学社,建学教化育才;一恤民困,减赋税赈灾民。让人民休养生息,免遭兵燹荼毒。

2018年7月17日,宜宾发了一次大水,苏轼、黄庭坚两位诗人雕像因“水中吟诗”成了网红。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只是路过宜宾,沿江乘船,在此歇脚几天,便留下了《戎州》《过宜宾见夷中乱山》《夜泊牛口》《牛口见月》诗四首。而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是谪居于此,前后待了两年半时间,其期共创作诗词70余首,这些诗词大部分与酒、食物有关。黄庭坚的代表作《苦笋赋》和《安乐泉颂》便是写于宜宾,前者写川南独有的美食苦笋,后者写的则是宜宾美酒。现在随处可见与黄庭坚有关的历史遗迹:流杯池、吊黄楼、锁江亭、涪翁溪……
无数年来,长江的气韵摄入了宜宾人的灵魂:长宁人周洪谟在明成化年间任礼部尚书时,上疏皇帝《流民说》,建议对少数民族和流民不应剿杀,而应采取招抚之策;南溪人包弼臣,自创了一种独树一帜的将北碑与南帖熔为一炉的“包体字”;为了新中国诞生,郑佑之、刘华、卢德铭、李硕勋、余泽鸿、孙炳文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不惜抛洒热血;新文化运动先驱阳翰笙、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这些都折射出宜宾大江文化的灿烂云霞。

遥想当年,始肇于一纸短短十六字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电文,才促成了1940年9月30日同济大学作出迁往四川宜宾的决定,宜宾李庄成为与重庆、成都、昆明并列的中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随同济大学一同迁来李庄的还有国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一大批文化科研机构。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一大批有国际影响的国内一流学者,在烽火战乱中迈着坚定的步伐走来……

四川是盆地,四周被高山阻隔,而长江水道犹如打开了一道通往世界的大门。首先要打开自己,才能打开世界。如今,长江沿线城市在宜宾共同发起倡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永葆母亲河的生机。
我来宜宾已五年有余,长江滋润山川原野,也滋润了我,深感其博大、智慧与无私。哲人先贤们因其卓越贡献可以成为江中之龙脊石,永远留在这片热土上,日夜为长江壮行。而我仅是长江里的一朵浪花,只为长江的美丽而欢呼、跳跃……

作家风采

萧习华,本名萧绪华,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首届中国煤矿作家高研班学员。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作品,曾获第四、五届全国文学乌金奖等各种文学奖项,著有诗集《鸽子与鹰》《大地听歌》《献诗或颂词》、散文集《生命河》《又是明月光》《水流云在》等八部。





温馨提示
投稿邮箱
2563560978@qq.com
投稿要求
古体诗:律诗(古风意境佳)六至十二首,绝句(古风意境佳)十至二十首。投稿时每行两句排列,格式如下:
作者姓名(省名)
诗题
XXXXXXX,XXXXXXⅩ。
……
现代诗:两首及以上(最多不超过五首一百行)。
散文:一篇
小说:视篇幅而定
另外:附作者简介和一张清晰的个人生活照。
可以应作者要求配图和配乐(投稿时加入想配的图片和乐曲名称,注明演唱者等)所有投稿都以正文发送或加编辑微信707904340直接发送投稿,不发附件,如果投稿十日内没有收到用稿回复通知,稿件可自行处理。投稿以后记得加编辑微信号707904340,以便联系,未加微信的投稿,一般不予编发。
关注《春到百草园》能欣赏更多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