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牛子文接见
安源区作协萍乡军史研究课题组成员

(安源作协讯)2020年7月17日上午,室外烈日炎炎,室内春风和熙。中共萍乡市委常委、萍乡军分区政委牛子文在军分区会议室,亲切接见了安源区作协军史研究课题组成员邬洁梅、贺焕明、李武、丁顶天、邱玉强一行。
牛政委强调了设立军分区军史馆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写好《萍乡军分区赋暨军史馆前言》提出了要求。牛政委指示:“”萍乡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的热土,在中国近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朱德、彭德怀、陈毅等都在这里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历史上萍乡创造了十七个全国第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运动的策源地,而且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诞生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部队、爆破兵部队、通讯兵部队都是在安源诞生的。”
牛政委接着指出:“ 萍乡人民具有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不论是萍浏醴起义,还是在抗日战争中都有萍乡人民写下的血与火的故事。特别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从秋收起义到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再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都有萍乡军人浴血奋战的身影。大革命时期,先后有5000多安源工人参加红军,并走出了十几位(包括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开国将军,从莲花县也走出了十几位将军,特别是产生了不忘初心甘当农民的甘祖昌将军和全国道德模范、全国退转军人模范老阿姨龚全珍。抗战时期,产生了姚纯、王渌水、易简等爱国将领。包括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等革命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成千上万的萍乡女儿为中国革命贡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在社会主义国防建设时期,同样造就了一代一代萍乡优秀军人。”
牛政委进一步指出:“同时,萍乡也是毛泽东第一首军旅诗词《西江月 秋收起义》的创作地,开创了现代诗坛的一代诗风,和《西江月 井冈山》《七律 长征》《七律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一起,堪称中国革命战争的史诗。”
他强调:“习近平主席教导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设立萍乡军史馆,对于我们的后辈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发扬敢为人先、开拓进取、义无反顾的安源精神,不忘初心、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甘祖昌龚全珍精神,和赤胆忠心、反腐倡廉、自强自立的高自立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他希望:“各位专家认真研究萍乡军史,挖掘好,归纳好萍乡军史资源,创作好突出特色、呈现亮点、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萍乡军分区赋暨军史馆前言》”。
市委常委、牛子文政委接见前,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周德耀介绍了军史馆的筹建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对写好《萍乡军分区赋》作了专题布置。

课题组成员对中共萍乡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牛子文同志的讲话感到非常振奋,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安源区作协主席贺焕明代表课题组感谢军分区领导的信任,表示课题组将认真挖掘、展示萍乡在军史上的特点、亮点,做好军史馆前言的撰写工作,决不辜负市委常委、军分区牛子文政委的期待。

课题组负责人、第一部《萍乡军事志》主撰邬洁梅同志,对《萍乡军史馆前言暨赋》的创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认为:“萍乡湘赣边界,地理位置重要,地形地貌复杂,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萍乡军分区在列届班子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防建设、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战备训练、征集兵役、拥政爱民、抗险救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历年都获得省、全国奖项,都应写进赋里,载入史册,予以展示”。
课题组《萍乡军史馆前言暨赋》主创人员、全国知名辞赋专家李武、丁顶天对有关资料采用和创作谈了设想和打算,并表示将按要求全力写好这篇赋。
最后,课题组查询了有关资料,并在萍乡军分区办公楼门口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