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度重生
原创作者/艾叶
那年,家里养了一盆金边吊兰,挂在靠近阳台的客厅里,朋友造访,甚是夸赞。那绿油油闪着金光的叶宽且茁壮,酽艳欲滴。叶芯里滋滋地抽出婷婷的茎,长长的茎上复又挂满了子株,密匝匝地向花盆四周垂下,仿佛绿色瀑布倾泻而下,若拢着少女的青丝秀发,惹人怜爱。

每天下班后我都满怀欣喜地前去观赏侍弄,浇水,施肥,殷殷之情就像抚爱自己刚生出的婴儿,你逗她,她就朝你朗朗地笑,你爱她,她就还你满满的幸福和快乐。
也许幸福来得太快太容易,以至于只顾欣赏它的美丽,却没有认真地研究它的习性。入夏,连续几日高温,观察兰有些蔫蔫了,看看盆里并不干燥,但还是放心不下,继续浇水,再过几日,相继生出枯叶,满眼的芳华似乎即将逝去,无法挽留,不禁心中唏嘘,为着自己曾经付出的那份爱,那份劳苦。

一日周末,早早地就被窗外小区里剪草机的轰鸣声吵醒,于是穿衣起床准备出门锻炼。不远处小区的物业员工在修剪草坪,机器过处,原先杂草丛生的草坪齐整整换了新颜,扑面而来的是青草的芳香夹杂着泥土的气息,这气息犹如一股热浪袭面而来,仿佛给大脑灌了一付兴奋剂 ,令我眼前一亮,突然脑子里就闪出两个字来——“重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重生”的念头一经溜出,就让我想起了那盆在生死线上垂死挣扎着的吊兰,这两个字给了我些许的希望和遐想,我心中便有了主意。

于是,我返回家里,取了蛇皮袋,匆匆地跑去离家不远处的舜耕山上。传说远古时代舜帝南巡曾经在此山一带教人农耕,故名舜耕山,山上长满了松树和各种杂树,陈年累月,树叶飘零,辗转成泥,一年又一年滋润着这块土地,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我找到了一块树林茂密的地方,拨开层层落叶,下面就是经年的腐殖土,黑黝黝,疏松柔软,是养花人的最爱。将土装进袋子,匆匆回家,准备去完成一项伟大的工程。

想到工人剪辑草坪的情景,我就决心先给兰来一场“剃度”。“剃度”是佛教里出家僧侣剃发受戒的一种仪式,释迦牟尼佛接收弟子,需要弟子剃掉三千烦恼丝,从此远离俗世,心不染尘,悉心修行,离苦得乐,得道成佛,以期自度度人。这样想着,感觉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便有了些禅意,想象着自己就是佛陀再世,手持剪刀法器,给我心爱的吊兰来个洗心革面,从此让它脱离苦海重塑生命。

接下来便是大刀阔斧地剪去枯枝败叶及干瘪的茎蔓,剥除腐烂多余的根,然后加土,换盆,一次浇足水份。这下再也不敢蛮干了。百度云:吊兰性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环境 ,有肉质根,浇水要注意间干间湿, 春夏季忌中午烈日……病因找到了,原来夏季浇水太多,又在烈日下暴晒,花盆的温度过高,根系受热缺氧腐烂,导致叶黄乃至植株死亡。这样看来,我给予吊兰的爱似乎太多,太过殷勤,又缺乏知识和方法,只是在爱的幌子下做了些傻事,就希望它能给予自己无限的回报,但最终因为自己的愚蠢差点葬送了吊兰的性命。

这样想着,就令我联想到关于“爱”与“挫折”。爱着你的亲人比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丈夫妻子,因为爱或许就缺少了原则,就不讲究方法,如同我服侍吊兰一样,殊不知有些爱不一定是对方所要的,有些爱不一定是正确的表达方式,为什么有那么多因爱而产生的误解,争吵,隔阂,甚至于无休止的折磨,让爱负重不堪,令人气息奄奄,或许你已经有了答案。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亦是如此,只要心中有爱,只要生命一息尚存,我们就不能自怨自艾,轻言放弃;只要生命的根还在,不妨学一下兰,给自己的内心深处也来一次“剃度”, 做自己的佛陀,当放下时且放下,让生命在简单里重拾自信,去享受剃度重生带来的生命喜悦。

翌年,春风刚进家门,我那盆吊兰就好像卯足了劲儿似地蓬勃生长,比起往年的繁华,更显无限的荣光。叶儿更加翠绿妩媚,从叶芯里冒出的茎更加挺拔茁壮,似乎带着咯吱咯吱拔节的声响,仿佛在为新生歌唱。令我兴奋的是茎上竟然长出了一串串新的植株,像串起一道道绿色的风铃,互相簇拥着纷纷然在风中竞相摇曳,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美丽。



李爱莲,笔名艾莲,艾叶,一个退了休的税务工作者,一个不务正业的会计师,忙敲数字闲敲文字,怡情悦心而已。读书越多越感觉自己的渺小,路走越远越发现大地的深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与远方皆在路上。安徽淮南市硖石诗词协会会员,安徽淮南舜耕山散曲社秘书长及微刊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