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作者:欧阳如一(中国)
本期主播:王 曼 (中国)
本期主编:丰车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长篇系列情感小说《生死恋·高墙盼》
——欧阳如一
第十七章:看望赖文同
冷春喧也做了一回国花常做的事儿——你谁呀?我干嘛听你的?可那是交警,交警也会逮人,他心里就有点坠坠不安。想想周大队长说的话,不让他和他们接触,可千万不能把事情给弄复杂了,就打电话把这件事儿跟伍总说了。伍总说:“这在周队是太小的事儿了,他答应了准办,就是他答应的事儿太多,有点顾不过来。你这几天最好别回固安,别让那边发现你没出差,我来催周队。”冷春喧就把狗送到了岳父家,开车去宋庄的画家村看了一回他的老同学赖文同,他感觉这时候他们得好好聊聊。
“文同,你的绘画技法越来越纯熟了。”
冷春喧站在一幅八女投江的大画前唏嘘不已,这是他和国花生活在一起后养成的一种夸人、也是批评人的语言习惯,其妙处就在于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方又可能没听懂——没听懂就对了,各自都不改变不挺好吗?比如他发现国花有时连口红都不抹就会说:“国花,你咋越来越本色了呢?”国花很聪明,知道丈夫是嫌她素面朝天,就会赶紧补一下妆。可她有时听了会生气,说:“本色咋地了?你不是照这样的娶的吗?”挺凶,他就不敢作声了。他虽然和赖文同同住一城却很少见面,也有十多年没看过赖文同画画了,发现他的画越来越不著重内容,就不夸他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只夸他的用色与笔法,实在不行就夸他画的衣服的皱褶和头发,犯不着惹人家不高兴。可他发现赖文同的油画最大的问题不在这儿,而在千人一面——八个女英雄竟然是不同年龄、身份和神态的何琪,等于让这个京戏刀马旦一人分饰了八个角色,这戏还能看吗?这又像某纪念堂前的四座群雕,集中了中国当年最强的创作力量,也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可后来人们发现那几十个人物都像一个妈生的,方脸、大眼、长着炸腮——这就是当年中国人心目中标准的英雄形象,也是艺术创作脸谱化的典型。原来就有人说赖文同画的女人都像何琪他还不信,因为这家伙人物素描的功底是一流的,看一眼就能默画出每个人,今天一见他发现所传不虚,这位天才的画家真被那段情给毁了。
“马骏居然说我画的女人都像何琪,尽瞎说,我都把何琪长啥样给忘了。”赖文同好像知道客人在想什么,放下手中的笔,用沾满了油彩的手给他在一只黑呼呼挂满了茶碱的茶缸里倒上水,坐下来陪他说话。
“你画油画的效益怎么样呵?”冷春喧拿起茶缸在嘴唇上比划了一下,这得表示一下对主人的尊重,转换话题说。
在他们北京的同学中他们俩关系比较近——都爱画画,赖文同是专业的,他是业余的,水平差很多;都爱写诗,他的诗可比赖文同的诗写得好,朴实而有意境;都喜欢孤独,他们很少参加北京的同学会、同乡会,就连电话问候一下都嫌麻烦;他们都有过甜蜜的婚姻—— 赖文同自从有了何琪就和外界绝缘了,他也一样,金锁也曾是他的全部;他们都失去了心爱的妻子……他发现马骏在诗中所说:“也许,最深的记忆就是把她给忘记”真有道理,赖文同已经把何琪的长相忘到了每个女人的脸上身上,而他也曾把国花当金锁,让国花很生气。如今国花一走就是八年,他不知道自己在感情和性上能不能撑得住。
赖文同指着他们面前的画说:“这幅画的背景在牡丹江林口县乌斯浑河,已经被当地政府订购了,六十万,我得整整画两个月。我现在只要有饭吃就不卖画,想给自己攒点家底,画这东西越放越值钱。可我攒不住画,因为没自己的房子。我这套房子是租的,装修、家具、摆设、藏书、攒画啥都不能考虑,说不定哪天又搬家了。要说我的收入也算高的了,每月平均十多万,却在北京五环以里买不起一间能当画室的房子,真不知道那些每月挣三五千块钱的人怎么活。你说咱们国家怎么就不允许城市人口在农村买房盖房呢?这可是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没有的,全世界也没有哪个国家只允许农民在城里买房,不允许市民在农村买房,不说是要打破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吗?”
冷春喧笑笑——他听到过许多传闻,说何琪一走赖文同就破产了,现在看他的收入是中等以上的水平。在农村盖房是他经常涉及的问题——“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国家对农业问题高度重视,每年国务院的一号文件必说“三农”,可是说了三四十年都没有根本性突破,因为这基础从“打土豪分田地”时就打下了,按照汪总的母亲的说法:“我家土改分到的地还没捂热就合作化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国的土地只有两种: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也就是没有一个中国人有私有土地。所以农民土地不能进入买卖市场,他们的房屋也不能对非农人口交易。可是这个问题太复杂,他只能简单地对他的画家同学说:“城市资本投资农村建设大概有三种途径:一、以搞农业的名义,建一个相当规模的农业园,就需要配套大量的科研、会展、管理、经营、生活用房,可你就是说破了天当地政府给你配的用地指标都不会超过5%,增加部分只能算临时建筑,没产权。”
赖文同说:“投那么大的资只为建一点住宅?这不是为了喝牛奶而办牧场吗?”
冷春喧又笑笑——他听说何琪走后赖文同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甚至有人说他疯了,现在看来他很正常,就是闭塞了点,以后真得时不时来看看他,自己也需要从国花离家的悲痛里走出来。说:“二、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他们会选择有开发价值的土地,把农民请上新楼,腾出宅基地来建商品房,不增加建设用地的规模,叫“集体土地流转”。这就引出了两个问题:一,农民的拆迁安置标准不好定,经常会起争议;二,当地政府在新增建筑的容积率上卡得很严,可能费了许多劲一算还不如竞拍土地。”
赖文同说:“这种方式对中国农村的面貌能有多大改善?需要改善的农村往往没有开发价值,因为偏远;而有开发价值的农村又不一定需要改善,农民自己盖房出租就行了。中国的大城市外围都是这样的城中村,我在深圳就看到过一个司机村,当地村民每天做的就是打麻将,把房子租给河南的出租车司机,那些出租车司机也是农民,你说这社会有多不公平?”
冷春喧又笑笑——他去过赖文同在北京的家。光画室就有四百多平方,装成了欧式的宫殿,在当年同学们当中首屈一指。可他不知道保护自己,何琪一走他被继女扫地出门,破了产。他说:“城市资本始终觊觎着农村土地,借着一个个政治口号进行圈地运动,比如:建设美丽乡村、开发特色小镇、打造田园综合体,把整村整镇的农民迁入新村,腾出老村老宅和山水田林来做文化、旅游和商业项目,做好的却不多,主要因为新建项目的产权仍归农村集体,土地,仍是困扰城市资本投入农村的一大红线,也是阻挡中国农村环境改善和建筑更新的一大障碍。”
赖文同说:“老冷,你说了这么多,我只想有个三五亩地,盖三四百平方房子,我画画房子小了确实不行。”
冷春喧说:“你不是在四平老家盖了吗?还是我给你画的图,原来不到两百平方,后来改到了四百多平方?”
赖文同伤心道:“当时想得挺好,我们俩退休后回归田园,她陪着我妈和她的姐妹们乐和,我在农村写生,创作。何琪一走,房子就归了人家。”
冷春喧说:“哦,还有第四个办法,就是买农村的小产权房,就像马骏买的‘都铎豪舍’,各个城市周边都是这种项目,有的还得到过当地政府的支持,我却不敢买,这种房子说拆就拆,没一分钱补偿。”
赖文同说:“有人气愤政府从农民们手中征地只给很少的补偿,在北京每亩不会超过五十万,拍出的地价却超过五百万,说侵占了农民的利益,他们没想到农民的土地其实是集体的,集体的土地国家说了算。”
冷春喧说:“那就还有第五个办法,娶个农村媳妇,‘土地法’规定宅基地可以有限度地在本集体之间流通。”
说到这里这两个人互相瞅着对方,好像说:“这回你可有条件啦。”
冷春喧想起了自己来的目的:一是想看看他的大学同学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现在看来很好;二是想知道赖文同想不想再找一个,因为他自己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再找一个,却难以启齿,问:“你看在微山湖盖个画家村怎么样?”
赖文同说:“好呵,它是中国第六大湖,一边是山东,铁道游击队的故乡;一边是江苏,刘邦任职的沛县;和京杭大运河相连,气候宜人,古迹众多,风光秀丽,交通方便,怎么盖?在湖中心盖呀?”
冷春喧说:“有一年我去微山湖边的薜家镇,镇书记给我出了个主意,接手一家倒闭了的乡镇企业,就在它的工业用地上盖一个文化会所,兼有居住功能,这样它的土地和建筑就有了永久产权。”
赖文同一拍巴掌:“这招行,那咱们俩合盖呗?关键不是钱,工业用地挺多十万一亩,盖一千平方加装修也就四五百万,关键是咱们俩都是光棍,这日子怎么过?”
冷春喧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他最近看那些无聊的电视剧的片断、听首歌甚至一句诗都要哭,这是不是脑血栓的前兆?问:“国花的事儿你知道了。”
“同学们都知道了,就是不知道该咋劝你。”
此时国花离家已有半个多月,冷春喧无时无刻不想着她。开始是恨——谁让她总是自以为义?活该;后来是怨——她临走还让他举债,也不给自己留点好念想;后来是关心——她在那边能抗得住吗?就凭她刚烈而又脆弱的个性;后来是惦念——她在牢里如何自处? 一定度日如年!后来是心疼——他没有珍惜和媳妇在一起的日子,在许多方面都愧对她;后来又是盼望——国花是冤枉的,她不久就会回来;再后来是绝望——八年呵,他们的余生还有几个八年?等她的结果会是好的吗?
已经是中午,赖文同请冷春喧到楼下的饭店吃饭,说:“我现在也想开了,爱一个人和跟她过一辈子是两回事,我正在张罗找对象。”
“那你,那你想找个什么样的?”冷春喧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面目姣好的女人,那是他余生的美好生活,心里竟有点小激动。
“我今年都六十岁了,要求也不高,至少得找个像何琪的。”
冷春喧想笑——照这标准他一辈子都找不着。
“具体地说得是东北人,最好会唱二人转,你说我咋这么怪呢?年纪越大越想听二人转,那才叫‘乡音’呢。”
冷春喧调侃道:“这好找,东北农村的老大妈都会。”
“她还得有艺术细胞,我不用她画,但得会写,这样我们才有共同语言。”
冷春喧说:“东北老大妈都是段子手。”
“她还得会照顾人,端茶倒水,知冷知热。”
他们俩说话的时候老板娘已经把菜给他们上齐了,主人也不问客人想吃什么,两菜一汤,晕素搭配,一顿饭不到五十块,真扣门。
冷春喧一指厨房里的女人:“你看后厨洗碗的那个大姐怎么样?”
“身体和脾气得好、年龄还得比我小……至少四岁。”
冷春喧说:“那就找个刚退休的老太太。”
“她要长得瓜子脸、丹凤眼、柳叶眉、樱桃口……我也说不出长什么样,反正得漂亮。”
冷春喧问:“就像你的画中人?”
“你咋知道呢?”
冷春喧说上面的话一直在笑——这不就是照何琪的模样订做的吗?可说着说着他的鼻子一酸——他们俩的命运竟是如此相似,因为国花的原故他也不可能找到如意的伴侣了——已经没有择偶优势的他们标准却越来越高。
这两个昔日的大学同学又说了一会儿话,大意是得在一起干点事儿,挣点钱,就从微山湖的“中国高墙经济区”和“私人会所”做起。临分手赖文同突然想起一件事,说:“我一会儿发你张照片,她长得有点像何琪,就是高子有点高,我看你们俩正合适。”

作者简介
欧阳如一,规划师、建筑师、作家、诗人。
创作了大量文学,包括小说、诗歌、电影剧本等,近作有:
一、长篇小说
1、长篇系列间谍小说《天生间谍》
2、长篇系列情感小说《生死恋》
二、自由诗集
1、自由诗集《我的神》
2、自由诗集《大海,我的爱人》
三、长篇史诗
1、长篇史诗《大航海时代》
2、长篇史诗《周颂》
朗诵简介:
王曼,主任播音员,现任广播电视台首席播音员,系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全市广播电视学科带头人。平缓、准确、流畅、饱满的声音,已成为我市广播界的一张名片。创作、主持的一百余篇播音作品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奖,其中,主持播出的《奔驰在二十一世纪的跑道上》获国家级一等奖。电视专题片解说也得到各界朋友的好评。


有奖阅听征评启事
作家欧阳如一的长篇情感系列小说第一部《生死恋•半生缘》已在本刊连载完毕,第二部《生死恋•陌路情》正在连载并且收到了17万阅读量的成绩,为了促进小说的阅读,本刊特与作家联合推出“有奖阅听征评”活动,具体方式如下:
一、仅对小说的第一部《生死恋•半生缘》进行有奖阅听征评;
二、凡在本刊“评论区”发表50字以上评论者皆会获赠正式出版的欧阳如一诗集《大海,我的爱人》一本,请在评论后详告收件地址,邮费自付,如担心不安全可告电子邮箱,寄赠电子版;
三、对通读过全文并发表了千字以上中肯评论者另赠《生死恋》系列四部电子书一本,寄赠方式如上;
四、活动从即日起一个月止。
2020年5月31日
欧阳如一的邮箱:QQ87431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