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朽的丰碑 32
文艺晚会
1960年年底临近,金乡县城的大街小巷里开始传来阵阵的鞭炮声,年味就这样一天天在寒风凛冽中浓郁起来。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飘飘,王杰冒雪找到了辛庆文,“庆文,怎么快一月也不联系我了?春节前我想去看看辛伯母,与你确定下探望的日子!”辛庆文诙谐地说:“王杰,你都不知道,我这个文体委员越是年底事情越多。王杰,咱们都很忙,我家里今年你就别来了,心意我先领着!再说,我希望多留些时间给你和小赵去享用!放假后,你们俩多热呼热呼!”王杰用力推了辛庆文一把说:“庆文,咱兄弟俩可是从完小就建立起来的患难之交!我怎么会因儿女情长疏远兄弟友谊呢?”辛庆文赶忙改口说:“不是,不是这意思,兄弟俩开个玩笑话呢。王杰,我最近确实很忙,这不,上周音乐老师汪乃正喊我去他办公室,与我商量春节前参加县文艺晚会的事情,往年文艺晚会,咱们金乡一中奉献的节目都是挑大梁的压轴戏。今年春节文艺节目汪老师让我负责组织,这几天我正愁这事,盼着你来与我商量商量呢?真是说曹操,曹操到!王杰,你来得正好,你说说咱学校排练什么节目好呢,你文化水平高,点子也多,快帮我想一想吧。” 王杰摆了摆手说:“庆文,唱戏我不在行,不过喜欢听戏!你要准备排练什么戏目?说来我听听?” 辛庆文说:“这几天我翻看了过去数年编演的剧本,觉得其中的《墙头记》怪有意思!内容健康积极,很有教育意义,而且唱腔也不难,只需根据今年形势再修润一下,便可排练了。王杰,你文化水平比我高,先把剧本拿回去详细看看,给我参谋参谋!再提提意见” 王杰说: “好!《墙头记》这戏我也看过多次,故事情节很熟悉,正好咱们期末考试完了,这雪天里我闲着也是闲着,就拿回剧本帮你琢磨琢磨!”
第二天,王杰又找到辛庆文,“庆文,昨天晚自习课上,这本《墙头记》我粗略地看过一遍,我认为剧本内容得好,最好要保持原貌,就是有几句唱词我稍微修润了一下,这样更适合咱们学生腔。”辛庆文握着王杰手说:“太好了,王杰,我就知道你准行!另外,还有件关键问题,需要我们解决!王杰!你眼力好,再陪我去各班挑选剧内演员。”二人忙活了一天,初步敲定,由魏新玉出演戏剧《墙头记》中的可怜老头,由李庆奎演王银匠,王爱民演二怪,李桂兰演二怪媳妇,李爱芝演大怪媳妇。大怪是本戏的主角,他们俩转了一整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最后去找到汪老师商量,由汪老师定盘!汪老师看着王杰,并使个眼色说:“王杰,谁演大怪这个角色最合适!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其实王杰已经看出,汪老师是想让辛庆文来演这个主角,王杰认真地说:“汪老师,辛庆文是咱校的文体委员,能歌善舞,以前演戏也当过主角!我认为让辛庆文上台演大怪角色一定会演得不错!”汪乃正老师说:“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王杰分析的对,就让辛庆文披挂上阵,演大怪这个主角!”辛庆文忙说:“我本来想让王杰和赵英玲来演大怪、大怪媳妇这两个角色。”王杰笑着说:“庆文你别推了!俺俩可没有戏剧细胞!不过你演出时,我们一定去捧场喝彩!”
腊月二十四日晚上,金乡县春节文娱晚会在县展览馆礼堂举行。黄昏之后,只见舞台上下人声鼎沸,灯光耀眼,穿着五彩戏服的演员们出出进进,正做演出前的化妆排唱工作。王杰与赵英玲并肩来到舞台现场,他们坐定后,王杰对赵英玲说:“今晚,咱一中推出的节目是《墙头记》,辛庆文演主角大怪!当时俺俩去各班挑选演员时,庆文还想着让咱俩去演二怪和二怪媳妇,小赵,像咱俩演好人还行,演恶人咱们可演不了。”赵英玲说:“亏庆文想得出,我才不演二怪媳妇呢!这个女人心狠手辣的,我可学不来!”这天的文艺节目都非常精彩,一会大幕徐徐拉开,只听报幕员说:“下面的节目是《墙头记》选段,请金乡一中的学生们上台演出!”在一阵锣鼓弦乐声中,《墙头记》中的丑角、配角、主角陆续登场,随着节目深入,只听见掌声和叫好声一阵又一阵掀起来。王杰对赵英玲说:“辛庆文还真行,大怪演得既投入又生动,学校让他干文体委员,算是用对人了。” 等演出结束后,辛庆文卸妆走出来,王杰和赵英玲就立即迎了上去:“庆文,你演的真好!大怪都让你演活了! 他对老爹不孝顺,还把老爹推上墙头,你演到这时,恨得大家咬牙切齿,当大怪被墙头压倒后,大家又骂他活该,老天有眼!恶有恶报!我在台下看着,演员和观众都入戏了!这戏的教育意义真是太大了!不过庆文,我还琢磨着,你是个孝子,怎么演了忤逆之人也那么像?当看到大怪把老爹推上墙头时,小赵都惊呆了!她说辛庆文那么好的人,演坏人怎么演得那么逼真!”三个人一边说笑着一边往家走,辛庆文转头对赵英玲说:“小赵,以前戏台上好人恶人我都演过,这剧戏中,将大怪这个角色演活,我也琢磨了很久,当你把坏人的心理琢磨透了,接下来的行动也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刚才王杰说我在家很孝顺,其实王杰才是个大孝子呢!我去华堌村时,乡邻街坊都争着夸他。” 赵英玲看了看王杰,又看了看辛庆文,然后笑着说:“ 你俩就互相吹捧吧!就俺一个小女子不孝顺!”王杰忙说:“这是戏,别当真!但是通过演戏,让很多人有所启发,改恶变良,从善如流,这个过程就是教育!看来好的戏曲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让人们在善恶美丑与是是非非中懂得取舍判断!让正确的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辛庆文说: “王杰,你还记得上次在我家时,我妈给咱们讲得故事吗?说一个男孩临死前咬下了他娘的奶头子!故事说这男孩从小被母亲娇生惯养着,从小偷小摸发展为江湖大盗,当他被衙门砍头时,这孩子才觉醒过来,临死前请求见见他娘,要求像小时候一样吃一口娘的奶,结果就将奶头咬了下来,并狠狠地说,没有你以前对我的纵容娇惯,我今天就不会走上断头台!”《逆子咬乳》这台戏与《墙头记》殊途同归,教育意义非常明显,都是启迪人们弃恶从善,洗涤灵魂,净化思想环境。
送下辛庆文后,王杰和赵英玲走出北关沿大路回家去。王杰问:“新年快到了,我伯父让我问问你,过年了给赵伯父送些什么年礼好?” 赵英玲说 “这几年都是饥荒年,谁家日子也不好过,今年什么也别送了。上次我去你家时,杨伯母偷偷塞给我几尺布票让我新年买块布料做衣服,我死活都没要!你家人口这么多,日子比我家还难!等咱们日子好些了再说!”王杰说:“小赵!这是年礼!礼节不能少!日子难不难的都要送。我伯父准备了五对白馍馍,一块豆腐,二盒饼干,还特地找人买了一块猪肉,明天一早我就送过去,你可千万别再送回来!” 赵英玲说:“这些礼实在太多了!你只送几个馍馍一块豆腐就行,那块肉你让王伯父从中间割开,咱们两家一家一半。”王杰说:“ 好,这块肉就听你的,一家一半。其他的,全听我的!” 两人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赵庄村口,赵英玲说:“到村口了,别送了,就到这里止步!你快回去吧!”王杰凑近说:“咱俩走了一路了,我还没拉拉你的手呢?”赵英玲向周围看了看说:“那你闭上眼睛,把手伸出来!” 王杰闭上眼也伸出手来,赵英玲将手放在王杰手上,王杰感觉小赵手里有样东西,毛茸茸的,就问赵英玲,“你手里是啥东西,我感觉毛毛的?”赵英玲说:“今冬里跟俺同桌刘秀荣学着钩织东西,我就给你钩了一幅手套,也算送给你一个过年礼物。”王杰刚想说几句感谢的话,就被赵英玲阻止了!“ 赶快回家!今天戏演的晚,伯父伯母在家一定又等急了!我也要回家,晚了俺娘就叨叨我没完。” 说完,赵英玲用力地从王杰的双手合抱中抽回小手,转身向家中跑去,夜晚的跑步声引来了村头一阵阵狗叫。

不朽的丰碑 33
愚公精神
1961年夏天,金乡一中又组织初中部全体师生去邵庙大队参加支农劳动,早上大家扛着铁锨举着红旗出发了,一路上学生们欢歌笑语,有人传唱着当时最流行的民谣:“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走路不小心,苹果砸到头,楼上到楼下,电灯又电话,天旱不用愁,人工降雨哗哗地流!”这一次的支农劳动是帮助当地农民翻麦茬地,相对于平地而言带着麦茬翻地则更加艰难,十二级的学生们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很多同学都以学习为重,没有报名参加突击队。但王杰毫不犹豫依然参加了突击队。上午,烈日当头,大地像烈火炙烤着一般。这天,竟然没有一丝风,同学们汗流浃背。当领工社员分派完任务后,只见王杰第一个冲上去,踩锨翻地,埋头就干,他忘我劳动,不辞辛苦,很快两手磨起了许多血泡,带班的徐昭然老师看在眼里,见状走了过来,对王杰说:“王杰同学,你要象大家一样,干一会,歇一会,不要累着自己!我们后面要劳动好多天呢!”徐老师劝着王杰休息一会,王杰边干边说:“徐老师,磨几个血泡没什么,为了改变我们家乡的落后面貌,这点小毛病难不住我!” 当时形势是学校经常支农,国家要求学生们在更广阔的田野里锻炼自己能力,磨炼自己意志,所以农忙时上级有令师生就要出动。但学生们一边劳动,又一边学习。休息时,徐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包括《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其中《愚公移山》原文写道:“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每次学习《愚公移山》后,王杰就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激励自己,带动着大家,让十二级五班始终成为一个团结向上、有战斗力的班集体,并多次夺得学校颁发的流动红旗。这次翻地劳动,因为王杰两手血泡严重,徐老师就安排他去女生组工作,拔野菜喂猪。王杰说:“徐老师,刚才您还教育我们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愚公年且九十,还带领子孙垦山拓路。当河曲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时,愚公毫不气馁地说,山不加增,而子孙又无穷,移山填海何以忧愁!徐老师,我手上这点血泡算不了什么?比起愚公移山还差的很远呢!我不会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去挑轻的干。徐老师,我要按您的教导做事,学习愚公移山精神,坚决要求干重活!”徐老师赞赏又心疼地说:“你手上血泡这么多,不能再继续翻地了!”王杰说:“徐老师,我干活比女生有劲,要不,就让我去拉耙吧!”徐老师见王杰这样倔犟,只好答应了他。王杰高兴地跑入拉耙队列,拽起绳子,就拼命拉了起来。这一天的劳动,王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勇挑重担,受到师生们一致赞扬,被大家评为班里的劳动红旗手。
第二天早晨,邵庙村周围下起了蒙蒙细雨,这一日并不是王杰值班,当听到开饭的号子吹响时,王杰立即抢过大桶和扁担就向伙房跑去。抬饭回来时,王杰的衣服淋透了,鞋底也粘掉了,徐老师见状就表扬王杰,他却谦虚地说:“徐老师,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牺牲了,我仅仅抬抬饭,做这点小事不值得表扬!”当天黑收工时,同学们都饿坏了,慌慌忙忙地回去吃饭,唯有王杰走的最晚,他把同学们扔在地上的几张锨拾了起来,用瓦块将锨上的泥土打磨掉,然后又扛了回去。
晚上,王杰班里的四位男生和徐老师一起住在小草棚里。半夜里,王杰忽然听到徐老师咳嗽不止,他猛地爬起来急切地问:“徐老师,您怎么了?”徐老师说:“白天下雨时,我淋了雨,晚上天气猛一冷,就感冒了。”王杰说:“我给您请樊校医去?”徐老师说:“不用,等明天天亮后再说!”王杰坚持说:“你咳嗽的这么厉害,不能等到天亮了,我马上就去!”王杰披上衣服,拿着手电筒就跑出去了。校医处离他们的小草棚有一里多,不多时,王杰就带着樊医生冒雨赶回草棚,樊医生给徐老师量了量体温说:“徐老师,您有些发烧,但没大妨碍,休息几天就会好的。”说完,就给徐老师打了两针。
第二天中午,王校田捎话给王杰,说赵英玲晚上要在邵庙村北头的大水坑边见他。夜幕降临时,小雨也停了,王杰便向村北的大水坑走去,远远地就能听到蛙声一片。晚上有些凉了,王杰紧了紧衣服,当他看见赵英玲走过来时,就快步迎了上去,只听见赵英玲说:“你干活就是不要命!该休息时就要休息!” 赵英玲埋怨中带着心疼和担忧,她一边说着一边将用手帕包着的几块碎馍递给王杰,“你们男生干些累活重活,吃的多,我们女生干轻活,虽然大家都发两个馍馍,我知道你干活卖力肯定吃不饱,每次吃饭时我就剩点馍给你留着!”王杰感激地说:“现在是困难时期,大家都吃不饱,你总是这样不声不响地省着,我也咽不下去!就这一次了,下不为例!”赵英玲答应着说:“嗯,王杰哥,明天晚上,我们还在这大水坑边见面,咱们早点来,我想请教你些问题!今天你早点回去,我听说你们班主任徐老师病了,你回去照顾一下老师,回去晚了,徐老师会问这问那的,不太好。”
那个年代的学校生活就是一边劳动,一边学习。一天劳动之余,刘老师在露野里给同学们上《生理卫生》课。当老师讲到肌肉一节时,问大家身上的肌肉在哪里?王杰立即站起来,指出了身体上胸大肌、三角肌、肱头肌的位置。生理卫生课的刘老师当众问王杰:“你怎么学的这么透?记得这么牢?”王杰说:“每次刘老师讲课时,我就将课本上的肌肉与身体上的肌肉联系起来,平时我要好好锻炼肌肉,将来入伍参军了,扛枪扔手榴弹才有劲!”
晚上,赵英玲与王杰又在水坑旁幽会了。赵英玲说:“我们班最近组织大家学习《愚公移山》,要求每个人写出心得体会,你学的毛主席著作多,领悟又好,给俺讲讲怎么个写法?”王杰说: “我虽然读毛著很多,但不一定领悟的最好!我觉得学习毛主席著作,主要是领会其内在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我们学习《愚公移山》,那么愚公精神是什么?他坚定移山填海的力量源泉是什么?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愚公认准了一个死理:山不加增,而子孙后代又无穷匮!只要锲而不舍,不畏困难,敢于挑战,就一定将山移开,然后造福后代!实际上,愚公不愚!他慧目观世,写意人生,立志高远,一览众小!愚公精神其实就是目标明确后持之以恒为之奋斗终生的默默无闻的老黄牛精神,也就是诸葛亮《诫子书》所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以,我们学习《愚公移山》精神,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能死记硬背这些语录,而是将其内在精神吃透,并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活学活用!我学习毛主席著作其实也不是很精,只有些肤浅的意见和想法,过去我在认识上有些偏差,认为学好文化以后,就是吃好穿好,出人头地,自从学习毛主席著作之后,特别是学习《愚公移山》及《为人民服务》后,我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学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是将我们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赵英玲听后似乎有些茅塞顿开:“王杰哥,我明白了!我学习《愚公移山》时只把文章当作故事读了,你学习时则升华为愚公精神,你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态度就是我的指路明灯,过去老师总说我写心得没有思路,刚才你的一席话把我的觉悟和思路全都打开来了!王杰哥,我要像你一样将愚公精神落实到行动上!更像你一样做一名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活愚公。”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