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责
王跃平
庚子春来脑至昏,悠闲月半守家门。
居然只字不曾读,枉费光阴一万吨。
记得见过一首现代诗叫“光阴的重量”,因为这个比喻很新奇,记住了。从空间角度讲,光阴是有重量的,厚重的光阴才会使生命更有价值。但在读过的古体诗词中,这首还是第一个把抽象的光阴比作重量的。想象力是诗词的生命。(归樵)
382
悲怀悼亡室滦州石氏
张之洞(清)
酒失常遭执友嗔,韬精岂效闭关人。
今朝又共荆高醉,枕上何人谏伯伦。
因醉酒常遭挚友嗔诟,掩藏才华哪里需要效仿闭关之人,今天再与荆轲、高渐离同醉,枕上已经无人再像劝刘伶一样的劝我不要在喝酒了呢。“荆高”指荆轲与高渐离。“伯伦”指刘伶,(宋陆游诗云“有客要元亮,无妻谏伯伦”)。全诗紧扣一个“悲”字,不仅有悼妻之悲,更有国士之悲,主题拔高,境界全出。(归樵)
383
春 讯
李利忠
涂鸦草草懒推敲,春在梅梢燕柳梢。
青帝诗心吟不及,频更微信表情包。
“频更微信表情包”,网络语言入诗。近年网络诗词兴起,很多诗人在对古典诗词继承的基础上,创作出不少洋溢着现代气息的且很有活力的小诗,不用典故,新词汇频频出现,而丝毫不觉得尖新生硬,值得推赏!(归樵)
384
东湖雪霁
独孤食肉兽
时空无迹鸟无音,客子拏舟载酒吟。
借问坐标谁画出,堤痕一笔到湖心。
妙在转结“借问坐标谁画出,堤痕一笔到湖心。”景物情状的动态演绎,使“时空无迹鸟无音”的茫茫天地间,堤与湖意象的浮现格外清晰,让人顿觉生机盎然。(归樵)
385
看五十年前手植梨树
李荣聪
小手栽苗傍旧家,当年喂树尚余疤。
相逢一抱如兄弟,笑落枝头带露花。
注:老家习俗,春天在树干刀口塞入饭粒以期果丰,是谓喂树
“笑落枝头带露花。”有淳雅之美,体现的是一种幽微的情意,是诗人内心复杂而深刻的情感提炼,所谓诗家语就是被雅化了的语言。全诗情真字谐意切,以情动人,以真感人。(归樵)
386
清明祭母
李荣聪
墓草青青节又来,杜鹃声里雨哀哀。
儿时懒散老尤甚,好想听娘骂一回。
清明祭母,怀念母亲,未写哀情,而是写“儿时懒散”招娘骂,说自己“老尤甚”,目的是“好想”再“听娘骂一回”。诗贵真,即指真事、真情、真语。(归樵)
387
打工归来
李荣聪
丢开行李入泥墙,小狗尾摇儿却藏。
门边露出半张脸,只接香蕉不叫娘。
“丢开行李”言急切,“泥墙”言贫困,“小狗摇尾”反衬先“藏”又“露出半张脸”的儿子,结句进一步补写母亲为打破僵局给儿子水果,但儿子“只接香蕉”却“不叫娘”。全诗用白描手法,以“丢”、“入”、“摇尾”、“藏”、“露”、“接”、“不叫”等一系列动作行为,推动打工归来母子见面场景情节的发展。折射出的是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伤痕。(归樵)
388
船游高坑河
李荣聪
秋水揉山青愈酽,芦花簪鹤白洇潭。
船如小小拉链锁,两岸风光拉不严。
三四句把行驶在河中的船比作拉链锁,人在船上,船行水中,行进中的船犹如拉链,随着拉链的移动,两岸风光在不断后退中变远。比喻奇妙,极富想象力。(归樵)
389
夏日即景
李荣聪
小园日午暑风轻,枝上蝉儿忽不鸣。
稚子猫腰伸手慢,蜻蜓飞过晾衣绳。
三四句集中笔力聚焦到“稚子”欲捉“蜻蜓”未果的场景上。细节描绘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儿童“猫腰伸手”的情态,“蜻蜓”“飞过晾衣绳”的敏捷,跃然纸上。(归樵)
390
无题
应苹
海棠含露浸春熙,小院秋千静静垂。
日上珠帘慵未卷,莺声滑下绿杨枝。
一句一景,一景一转,每句都能准确地捕捉每个特定的景物特征,且四句又紧密结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令人惊艳。“滑下绿杨枝”状“莺声”之流转,有声有色,极妙。(归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