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新鲜事 文艺志愿送歌来
图文/罗宙纶、梁卫国
~~~~~~~~~~~~
广州好啊咧!广州美食好架势咧,人人食过都着迷啊啰,小凤饼质地松脆啊,南乳花生咧风味独特啊啰……
2020年7月14日,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岗路东方工业园区,成珠小凤饼的制作工场传来一阵阵悠扬悦耳的广州咸水歌歌声,让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的工业园区,带来了与往日不一样的热闹气氛。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咸水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棣英老师怀着文艺志愿者的热枕,来到生产工场,为生产工人现场表演她创作的以广州美食为主题的咸水歌,悠悠的歌声,飘荡在工场,飘荡在工业园区的上空……
( 图文/罗宙纶、梁卫国)

谢棣英老师现场表演广州咸水歌《广州美食够晒醒》
省级非遗咸水歌项目传承人谢棣英老师自带拍摄设备,制作视频,创作歌曲,演唱表演,成为文艺志愿者的多面手。

薛锐明出生饮食世家,从小受到饮食文化的耳濡目染,1978年参加工作后,师从原成珠楼点心师张昌师傅学习点心制作技艺,并得到点心师周焯的悉心指导,技艺得到长足进步,全面掌握鸡仔饼等点心制作技艺。多年来,积极继承传统文化,授徒传艺、将小凤饼制作技艺传承、传播开来。

作为申请广州“非遗”的传承人,薛锐明介绍:民国初年,一次成珠馆(成珠酒楼前身)卖伍仁月饼滞销,制饼师傅就拆开月饼,把馅料重新包进软皮里,再刷蛋浆,烧烤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鸡仔饼”的模样,结果大卖成名。而小凤饼则在这个包皮品种上蜕变而来,皮馅混包,具有甘、香、酥、脆、化、色泽金黄、油润而干洁等特点,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广东小凤饼被誉为 「舌尖上的非遗」

小凤饼的制作工场不算大,也有几百个平方,环境卫生、整洁、明亮。
非遗传承人唱非遗,倍感亲切。

薛锐明的小凤饼生产基地分别被广州市、海珠区评为“民间文化传承基地”和“民间文化美食传承基地”

薛锐明是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他从事饮食行业30多年,其小凤饼(鸡仔饼)制作技艺于2012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两会的胜利召开,各行各业复工复产,薛锐明的小凤饼生产也逐步恢复。据了解,经过捱日子的艰辛,目前产能已达到50%。“希望疫情消散,内外贸易形势好转。”薛锐明颇有感触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