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大汶河
作者.子期
我对大汶河的第一印象,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里面有一篇《大汶口文化》的文章。
记得文章里面说: 五千多年前我们华夏民族的先民就在汶河两岸繁衍生息,并创造出了璀璨的人类文明,"大汶口文化"。
虽然大汶河离我家居住的地方只有不足十五公里,但是我第一次见到她,还是在我9岁那年的冬天,我跟随母亲坐火车去参加一个远房表哥的婚礼,他的家就在大汶河岸边。
车轮隆隆,汽笛长鸣。当火车冒着浓烟吐着白雾,呼啸着驶过大汶河钢架铁路桥时。我有一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感觉。兴奋的趴在车窗上往外看,只是注意到了身背刺刀钢枪,站岗执勤的解放军战士。那时的我,对大汶河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鲁中地区的结婚风俗,新媳妇进男方家门要赶在天亮之前方为吉祥!凌晨四点多钟,我们几个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就被大人叫了起来,来到村庄后面的石桥旁等着迎接新媳妇。
仲冬之季,
平旦之时。
天际边一抹青青鸦色,
悠悠熔融地挂在汶水之湄。
揽着朗月,
托着晨星,
清高的月光,
摇曳着身姿洒满整个河床。
忽远忽近的几颗星星眨着眼睛,
像是要努力拉开一片清明天色!
由于天气寒冷,时间还早,孩子们就在桥上来回的奔跑嬉闹。因为我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加之生性胆小,不敢像他们那样大胆地奔跑。又怕被他们笑话,只能在桥上踽踽独行。
我并不知道自己脚下,这座在月色下泛着青玉般温润光泽的石桥。竟然是号称“江北第一石桥”的明石桥。
岁月无痕,吾已苍颜。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我对家乡的这条河有了更多的喜欢与了解 。
泰安八大景之一的“汶河古渡”说的就是这座明石桥。因上游牟汶河、瀛汶河、石汶河、柴汶河、泮汶河五条支流在此交汇,便形成了具有“五龙聚首”之势的大汶口。
明石桥始建于明朝隆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整座石桥呈S型 高不过两米,宽三米左右,长五百多米,由铁制扒锯钳接青石板而成。
汶河.石桥就像一对历经风雨.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任凭世事沧桑变化,相依相携不离不弃!
我想,如果人生不能波澜壮阔,那就像这汶河.石桥般从容平淡的过好此生吧!她会让你的心胸,如这汶河般有深度和宽容,品格如这石桥般有沉稳与低调!
都说一江春水向东流,但是这泰山南麓的大汶河,却是偏偏自东流向西。
曾有诗曰:
汶河倒流水泱泱,
两岸杏柳吐芬芳。
行经两地五县四百多里路,
涣涣汤汤,
绵延不断。
汇入东平湖,
伴着黄河的激情,
最终投向大海的怀抱!
茶棚莺飞,堡头扬花,今年春天的一个早上,我站在明石桥上顺流而望。
只见———
晨光熹微,
蒸汽翻腾。
纵观汶河两岸,
如入蓬莱仙境。
翩翩紫燕衔丹露,
窈窈翠柳舞霞帔。
河水中心的几块沙洲上,
帛青鹅黄,
绿茵如毡。
数不清的水鸟和野鸭正在上面栖息。
蓬勃繁茂,
轩昂挺秀的芦苇荡,
如英姿勃发的青年军团。
凉露凝身,
碧血丹丝。
守护着,
这方千年热土!
又似一位,
泪湿青衫,
酒入愁肠的少年郎!
含情脉脉,
翘首以待。
在水一方的那位佳人......!
天空中,
数十只,
鸾姿凤态,
冠垂纤丝的白鹭,
在朝阳中低吟浅唱,
雪白的羽毛被霞光罩上了一层金色光晕。
宛若一群风姿绰约的飞天仙子,
轻轻地掠过水面。
曼舞轻歌,
飘落红尘!
让这泰山脚下的汶水,
也多了一些天灵地秀之气!
日光,
将盛未盛,
将暖未暖。
如饮屠苏半盏,
微醺!
醉倒在这漫漫天光里!
目及之处,在不到三公里远的河面上 ,就有四座大小不同的桥,横跨汶河两岸。
第一座是始建于上世纪初1912年的津浦铁路钢架桥,现已改造成电气化运输专线,主要承担着普客及货物运输,现在已经没有了解放军站岗执勤。
第二座是济微路公路桥,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桥身两侧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向日葵油菜花!大汶口文化博物馆就坐落在这花海之中,现在已成了当地旅游观光的景点。
第三座是一零四国道大桥,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通北京下达福建,连接着省内著名景点”一山一水一圣人”。
第四座是建于2002年的京台高速公路大桥,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在这里就可以乘车,直达台湾观光旅游了。
在我身后上游不到两公里处,还有两座桥。
一座是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车的京沪高速铁路大桥。上面风驰电掣一闪而过的,是我国新四大发明之一高速列车复兴号。
另一座是北藤村公路大桥,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主要是为了方便两岸群众农耕生产通行方便。
在这泰山脚下,汶水之上,区区五公里之间就有七座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桥梁!跨度从明朝到现代,真可堪称为中国桥梁博物馆了!
闲暇之余,
我经常到大汶河走走看看。
感受———
泱泱华夏厚重的文化底蕴!
感触———
滔滔汶水不息的齐风鲁韵!
感慨——
祖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变化之大!
感恩———
这个伟大的时代!
这多情的春风啊!
卸去冬的羞涩。
把一袭盛装,
铺满,
泰山南北,
汶河两岸。
醉了!
醉了!
醉靠在这五龙聚首的明石桥。
醉卧在这十万亩的汶阳田。
醉倒在我先祖的怀抱里。
大汶口!
我,
好想!
用这旭日东升的一点红,
为素雅中国。
写一封,
胭脂色的情书!
我爱你———中国 !

作者:周永强.笔名.子期。一个喜欢诗词歌赋.远足思古的山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