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 生 日
作者:施正祥
童年的时候是父母为我过生日,老年以后是孩子们为我过生日。我的生日在阳春三月鸟语花香的时候,10岁之前的生日是怎么过的记不清了,但10岁生日让我刻骨铭心。那时母亲已病入膏肓,她的心愿是想在最后的日子为我操办一次风光体面的生日,奶奶想借我的生日给妈妈冲冲喜,也想办的热闹一些,她两不谋而合。记得所有的亲戚都来了,甚至还有我不认识的没出三服的亲戚也来了,小孩子们新衣新鞋,喜气洋洋,大人们推杯换盏,欢声笑语,我也成了耀眼的小寿星。可心里总是高兴不起来,这种操心劳神对妈妈的身体没有一点好处,果然生日过后,妈妈病情加重卧床不起,33天后永远地离我而去,年仅32岁。从此,我不再过生日。直到60岁生日将临时,孩子们提议为我过生日,老伴也劝我,我觉得人生到了一个新的拐点(起点),马上面临退休,将开启新的生活就同意了,但不惊动亲朋好友,只与家人在一起简单的庆贺一下。这样的过法一直延续至今。

说到过生日,一直沿用农历,当初出生时,公历是几月几号父母不知道,所以我也无从知道,直得上初中时,学校让填什么表,其中有一项出生年月要求填公历,班主任并拿来一本《万年历》让大家自己查,这才知道自己的生日公历是哪一天,从此,我的档案里所有的表格出生年月都填的是公历。但是,我的户口本和身份证上的出生月日都是农历,因为当初我离家外出求学办理迁移户口手续时是父亲去的,他只知道我的农历生日,所以将农历生日当作公历记录在案,将错就错一直延续至今。因此我有了三个生日:农历生日、公历生日和假公历生日。现在捆绑身份证、以身份证作为账号的地方很多,每每有商家按我身份证上的日期给我发假生日祝福时,我看后总不免苦笑一下。
进入2020年的时候,有人在微信里传播说,今年有许多的巧合:公历与农历都是闰年、中秋节与国庆节为同一天等等,我看到后就在月历表上查对,偶然发现我今年的生日农历与公历为同一天,让我十分的惊喜,期待着我77岁生日的到来。
今年的春天,没有因为“疫情”而放慢她的脚步,只是被“疫情”打搅的心绪觉得她姗姗来迟。随着抗击疫情的节节胜利,我的心也像那春花一样慢慢绽放,宅在家里静静地等候抗疫胜利的那一天,也等待着生日的那一天。这一天终于来了——4月8日(农历三月十六),它不仅仅是因为我“两历”生日的重合,而且也是武汉宣布“解封”的日子,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纪念意义的日子,儿子全家为我庆生,也为抗疫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而举杯,这个生日也必将深刻在我的记忆里。

作者简介:施正祥,男,生于1944年4月,江苏省扬中市人。毕业于原上海铁道学院(现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1968年分配到济南铁路局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新汶站长、兖州站党委书记、兖州车务段段长、兖州站长等职。退休后开始学习写作,近几年,以“江洲游子”的网名在扬中新闻网和山东老干部之家网上发表作品,并不断有作品在《扬中日报》《扬中人》杂志以及《济铁老年》《老铁路》和《山东老干部之家》杂志发表,2017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江洲情韵》。现任《老干部之家网》《论坛》版主、《济铁老年》《老铁路》杂志通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