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牵挂的味道》说味道

细观文赋品真情,
兴笔老翁意气生。
俯瞰人间邀曙色,
春词秋字谱和声。

故乡大写家薛立兴先生花甲之年又要出作品集了,我有幸先睹为快,特赋小诗祝贺!谨为先生对生活的深层思考,对人生的真实感悟,对写作的无比热爱叫好点赞!
古时文字学者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一书中有言:“诗,志也”。“志,意也,从心之声”。可以说,这本散文集是用周原风景人物、古事今情串联起来的艺术蒙太奇,是作者“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艰辛结晶,又是故乡文坛上又一次可喜的收获。爱着,心者;情者,诗者;境者,美者。真可谓:“西府知世贤,法门看云天,扁担情结深,笔中记笑喧。畅心欢,鸟声阵阵,伏案出雅篇”。

心中有爱,才会放大情境的美妙。“爱”字有心,心中生情,喜爱催笔,写气描貌。一位哲人曾讲:“爱是一首美丽的歌,只要用心演奏,才能弹出醉人的旋律”。在薛先生笔下,乡情乡音好似家乡臊子面,十分有味道,有情趣。“相约高树”、“仰望堡城”、“送馍轶事”、“岁月沉思”、“春节跪拜”等文,写古写今,写情写意,美不胜收,引人思考。生活仿佛电影的画面,时而全景、中景,时而特写、定格,一切的爱恋都在作者的镜头中无限放大,演绎难忘,八音共谐。

忘不了“岁月的故事”,因为情境逼真;忘不了“沟坡上的思念”,因为感情真挚;忘不了“老夫妻逛新城”因为情怀悦目。一字字,一句句,爱之写意让人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震撼,风景与民俗的结合,古迹与人物的融合,情境与意境的切合,使读者多了一种亲切感和审美感。
心中有情,才会定格情境的意趣。“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在中国美学史上,绘画作品重情写意,书法作品笔意情合,两门艺术都在强调物境、情境与意境。薛先生的小说、散文和新闻作品,立己之意,抒己之情,景外有景,象外有象,思神理之奇,引人生之趣。把瞬间变为具像,其作品常常以小见大,以平寓奇,丰富了人们的记忆联想和文化思考。“心态畅谈”、“秋枣情韵”、“阳光心态曲”,都在告诉人们何为阳光心态,为人处世怎样保持阳光心态,喝彩别人、快乐自己,怎样练就阳光心态。薛先生是一位有心人,勤快人,喜欢思考的人,从“周风情韵满是爱”、“关中西府闹元宵”、“游法门灵境园记”等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敏锐的视觉,新颖的思维,灵动的语境,朴实的文风,雅致的细节。流年春秋多写意,他的老习惯、老爱好、老作风依旧如此,老不停笔,老有精神,老有所乐,品其作品,我情不自禁树拇称赞。这本集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是薛老退而不休的真实写意,又是他离岗不离笔的快乐收获,感动之余,我填词以贺:“俯看文章奇葩,仰思故乡彩霞。味道关中兴雅,槐花看家,清风尽写心花”。

心中有趣,才会频写情意的感动。古人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我言,诗佳心有趣。趣就是讲究意境情趣,趣就是钟爱田园风光,就是咏唱故乡之情,就是讴歌劳作之乐,就是展示自己愉悦心情。时代变化、农家兴旺、古迹生辉、文字音响等等,都离不开一个“趣”字,这也是文可兴、可观、可乐、可教的道理,也凸现出了扬善挞恶,扶正压邪的作用。所以作者“以乐正内”,崇尚爱之;读者“有我之境”,情怀满溢。“金秋十月”描绘国之喜庆,民之富裕的美好画卷;“时光感叹”启发人们珍爱时光,建功立业的热情。你看,字里行间风景独好,“深入野河山”,可读史阅景;“醉美扶风夏观景”,可吟赞家乡之美;你听,秦声豪放振人胸际,七星河、关中风情园等等声声鼎沸,简捷的文字,勾起了读者乐山好水的雅兴。“文以明道”,古人早就言之。给人印象最深的几篇文章让人品之有味、赏之生情,如存好心做好事应记“祖国往事”,多勤劳多善良要感恩“父亲的扁担”,“新衣遐想”、“橘情孝意”,旨在弘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褒奖耕读传家的文化家风,守望人间最美的大爱亲情。文行之,我作“忆江南”,诚赞周原翁:“扶风美,县里好繁华。放眼法门观古塔,气星耀彩众人游。老者笔生花”。

"有激情,写作才有生命。"
"艰苦劳作的果实,是所有欢乐中最甜美的。"
情语、境语、趣语,语语尽善尽美。一篇篇美文,一章章心声,写出了新时代的新变化,写出了新农村的新面貌,写出了新风景的新感悟,写出了新人物的新风采,作者用精炼娴熟的笔锋说古说今,边叙边议,或褒扬达意,或藏纳古风,或遐瞰天际,或倾听乡音,真是催人向上的正能量,情景交融的好音像,必将牵引出一种好味道,让人品尝回味,让人想象万千。阅之未尽,诗以咏之,权作结尾:

一笔情深作雅篇,人间味道品香甜。
乡思忘眼春风里,总是惠心美意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