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朽的丰碑 16
英骨入陵
1957年的国庆节,王杰特意去城关医院找辛庆文玩耍,两人自城关完小时就是最要好的同学,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嬉闹,一起劳动,两人几乎无话不说,而且非常投缘。但因受洪涝灾害的影响,王杰没能参加升学考试,这时他辍学在家四个多月了,而此时的辛庆文已经考入了金乡一中。遗憾的是万福河的一场洪水,让王杰失去了升学考试的机会,王杰心中的升学念头并没有因此打消,他知道只有上学才有出路,王杰非常羡慕辛庆文能够继续上学深造,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复习功课将来继续上学,趁着国庆假期王杰到辛庆文家打探打探金乡一中的学校情况,看看报考一中有什么要求,准备明年复习再考,顺便也与老同学叙叙旧。王杰来到辛家门口,便大声喊道:“庆文,你在家吗?”辛庆文闻声出来,看到王杰甭提多高兴了,他快步跑上来,一把拉住王杰,问寒问暖,两个人亲热的交谈着,当得知王杰的来意后,辛庆文鼓励他说:“王杰,城关完小时候你就是咱班中学习最刻苦成绩最优秀的学生,老师还经常表扬你,你文化底子厚实,我希望你在冬里农闲时去补习班参加学习,好好复习复习,争取明年考入一中,咱俩还在一个学校学习!” 王杰听着狠劲地点了点头,“庆文,我也是这么想的!”王杰握住辛庆文的手说:“庆文,我需要借你一些复习资料,不等着上复习班,我在家空闲时就可以温习旧课,冬天再加把劲,争取明年考上一中!我们还在一起读书!” 王杰又询问了城关完小其它同学的情况,突然辛庆文郑重其事地说:“王杰,明天你有时间吗,金乡一中有个重大活动,你跟我们一起参加吧!” 王杰惊奇地问:“噢,什么重大活动?我又不是一中的学生,和你们一起参加合适吗?” 辛庆文很严肃地说: “王杰,咱县政府里正在羊山修建烈士陵园,准备把羊山战役、万福河阻击战以及解放金乡县城时牺牲的解放军烈士的遗骨全部迁移到羊山陵园中安葬。明天学校组织师生去高河店为烈士迁坟。”辛庆文顿了顿,又继续说:“听说要去迁坟运英雄骸骨,我们班里许多女生不敢参加了,这样我们班里人手不够。王杰,我知道你崇拜英雄,才邀请你去,就算给我们添一把劲吧!” 说完,辛庆文看着王杰,似乎恳求地等待答复。王杰因为崇拜英雄豪杰,才把名字由王芳改为王杰,这些,辛庆文非常清楚。王杰听说要为烈士起坟,为英雄烈士们做事,自然非常高兴,便不假思索就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王杰扛着铁锨随着一中新生来到了高河店烈士墓地。一位看坟的老大爷领着同学们走过一个个坟头,来到墓地中间一片空旷的地方,大家排好队列后,一位穿着军装的人武干部站到同学们面前,大爷介绍说这是县武装部的刘干事,专门负责烈士遗骨的收集工作。这个干部看了看同学们然后挥着手大声说:“同学们,欢迎并感谢你们来参加这次为英雄烈士起坟的活动!在这里埋葬的烈士都是羊山战役、万福河阻击战以及解放咱们金乡县城时牺牲的烈士,他们为了解放我们的家乡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为了纪念这些先烈,上级专门拨款在金乡羊山为他们建立烈士陵园,陵园地点选在了羊山战役打的最惨烈的羊山主峰上,今天咱们将埋在高河店的烈士遗骨起出后运往羊山,这是一件庄严的事情!请大家不要大声喧哗,同学们要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收集烈士遗骨,大家起坟时注意安全,小心挖土,不要碰坏烈士遗骨,收集遗骨时也不要落下骨头碎片,如果遗骨旁边还有其他遗物,要与遗骨装在同一个蒲筐里,如果发现物品上有部队番号、名字或遗言的,大家要仔仔细细地用纸记录下来,总之,我们一定要完整地保护好烈士的遗骨遗物,尽量保持遗骨原貌,让烈士们能够安息在羊山陵园!” 人武干部的讲话慷慨激昂,王杰听得热血沸腾。然后看坟的老大爷又强调了一些具体问题,要大家起坟结束后土地要整平,注意安全等等。最后人武干部指着这片大大小小的坟头,大声对同学们说:“现在大家散开,三人一组,开始起坟!”
王杰随着辛庆文来到比较边缘的一个坟头,只见坟上长满了荒草,坟边有棵二人多高的刺槐,秋风吹来,草摇树摆,一阵阴森感让王杰不禁打个寒颤。辛庆文带着同组同学在坟前恭恭敬敬地站好,然后说:“敬爱的烈士,惊扰您了!我们起坟的目的是将您的遗骸迁往羊山烈士陵园,让您和更多的战友们聚居在一起,你是革命的功臣,我们向你敬礼!”礼别后,大家开始挖坟动土,他们一锨一锨地将坟土挖开,由于当时战乱,仓促行事,坟土埋的很浅,不一会儿就露出尸骨,王杰蹲下身轻轻地扒着土,头骨、肋骨、腿骨、臂骨,还有趾骨全部清楚地显露出来,在骨头中还夹杂着七八粒弹头,辛庆文看着尸骨说:“王杰,这位烈士一定是被机关枪打中牺牲的,你看他身上有七八个弹头!”王杰轻轻拂去骨头上的土,发现在头骨旁边还有个瓦片,上面用红漆写着字,王杰轻轻擦拭着湿湿的瓦土,上面露出了“二野三纵十八团二营”的字样,后面名字有些模糊,王杰说,“庆文,这瓦片上的字,好象是部队番号和烈士名字。”辛庆文蹲下身,拿起瓦片仔仔细细看着:“王杰,名字好像是什么代?”他们又看到烈士的头骨眼眶里还卡着一粒弹头,辛庆文说:“王杰,你快去叫那个看坟的老大爷,问问他烈士眼眶上卡着的子弹头该不该取下来?” 一会儿老大爷随着王杰来到尸骨旁,老人家仔细看了看尸骸,又轻轻擦了擦瓦片上的字,突然抱着瓦片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小代代同志,可找到你了!”看到老大爷伤心难过,王杰急忙上前搀扶的大爷,小声地问,“大爷,您认识这位英雄?给俺们讲讲他的故事。”老大爷用袖口又将瓦片擦了擦,指着瓦片上的名字说:“这位英雄叫刘思代,是二营通讯员,解放金乡县城前他们就住在俺家里。”老大爷哽咽地顿了顿又说:“刘思代,他可是位小英雄,十六岁就参加了解放军,当时住在俺家时,他人可勤快了,活蹦乱跳的,又打水,又扫院子,大家都叫他小蛋蛋。有天晚上,营长叫他去通知北门攻城部队暂时撤退,说由北而来的敌人济宁援军可能夹击攻城部队。他去传达命令时,听说解放军已与守城的蒋军打成一团,敌中有我,我中有敌,部队接到命令后边打边撤,小代代就是去北门送信后参加了战斗,不幸中弹牺牲,担架队把小代代抬下来时,因为部队要转移,身上的子弹都没取出就匆匆忙忙地掩埋了!今天,我总算又见到小英雄了!”王杰听着小英雄的故事,泪水夺眶而出,他一边听着一边用纸笔认真的记录下瓦片上的部队番号和英雄名字。
王杰与辛庆文将刘思代的遗骨轻轻放入蒲筐中,二人又将蒲筐抬上军车。这次为烈士迁坟活动结束后,王杰和辛庆文都带着沉痛的心情默默往回走,两人好久都没有说话。这时,王杰又想起了解放金乡县城的情景,当时他已经六岁,只听见县城方向的机关枪像放鞭炮一样响了整整一夜,他们全家人紧张地坐在大堂屋里,灭着灯,谁也不敢睡觉。
王杰与辛庆文分手时,王杰对他说,“辛庆,感谢你带我来参加了这次非常有意义的起坟活动!我在想,小代代同志的英雄气概,也是咱们学习的好榜样。庆文,今天的活动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教育课,我们要学习先烈们的英雄精神,未来希望自己参军入伍,在祖国需要之时也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不朽的丰碑 17
王杰中学
1958年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在新中国历史上大事连连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宣布撤出朝鲜半岛,这一年中国广大农村由低级社、高级社全部升级为人民公社,这一年我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这一年中央下令炮击金门向世界发出了“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最强烈的声音。这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与大跃进、人民公社一起被称之为“三面红旗”。“三面红旗”的出现,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的一次尝试与探索。虽然“三面红旗”在指导思想、生产力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方面有些盲目冒进,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尝试与探索中逐渐找到了正确方向。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从建国初期的土地革命到初级社,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自力更生到改革开放,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摸索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正是在一次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逐渐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并将社会主义道路融入到中华文明的海洋之中,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其实早在1955年夏天,中央高层就农业合作化发展速度问题产生了分歧。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说:“要拿个好办法,可以使合作社办得又多又快又好。”随后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要“又多又快又好”。1957年9月,中央通过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号召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一个巨大的跃进”,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向全国人民发出“大跃进”的信号。在农业“大跃进”之后,1958年毛泽东和党中央又决定改变农村基层组织结构,在全国实行“人民公社”制度,促使“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在中国变成了现实。尽管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出发点是为了迅速改变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落后的面貌及现状,但当时由于忽视了客观规律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让这些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等人定胜天的指导思想占据当时思想主流,从而导致了在经济发展上出现揠苗助长的严重后果。在农业“大跃进”之后中央又提出工业“大跃进”,这样全中国在“超英赶美”的口号下,生产追求高速度,管理提倡高指标,并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例如当时提出钢产量要比上一年翻一番,粮食产量也要比上年增产80%。“大跃进”之后,因违背客观规律而引发的社会后果也逐渐显现,这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夸之风也间接地增加了1959年之后三年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
1958年在全国实行人民公社以后,在这一体制内生活物资与劳动产品几乎平均分配,王家大院的几十口人顿时感觉到了食物的匮乏。这年夏天王杰的大姐王淑娥远嫁到内蒙古,为了生存,王儒堂决定带领全家同去内蒙古阿荣旗谋生。临走前,王儒堂找大哥王廉堂商量:“大哥,听说内蒙古人口稀少,土地又多,淑娥嫁到内蒙古后,来信要求我们去那里定居,我与父亲商量后决定带领全家去内蒙古生活,这样也缓解咱家的生存压力。只是内蒙古的教育比咱们家乡落后,王杰这孩子是咱王家的希望,他的学习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事情,我们不能耽误孩子的前途,还是让他在老家跟着您继续上学吧!” 王廉堂说:“二弟,王杰是王家的长孙,他也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我不会耽误他的学习!我已经找人安排王杰在职工业余学校补习班参加辅导学习,他学习刻苦,今年准会考取一中的!你放心去吧!”这年夏末,王杰参加了金乡一中初中部统一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录取,从此成了金乡一中初中部十二级五班的一名学生。为此,辛庆文还特意约着王杰在城关供销社饭店一人买了一个烧饼,以示祝贺。
王杰考取的金乡一中其前身是我党在抗日烽火中于1940年建立起来的湖西中学,当时湖西中学的创始人李贞乾同志,同时兼任湖西抗日游击队队长。1942年,也就是在王杰出生的那年,李贞乾同志为了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他为金乡一中、为金乡人民、为祖国化为了不朽的丰碑。其后,湖西中学的重要领导人兼武装部长张建华同志,也在反日寇围剿的战斗中壮烈牺牲。1942年底,第一批从湖西中学毕业的三十几名学生,全部参加八路军,走上了抗日救国之路。新中国成立后,湖西中学更名为金乡一中,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这座革命学校沉淀下来的革命激情与革命精神却一真激励着金乡一中的学子们努力学习,奋勇向前。王杰同志牺牲后,王杰所在的金乡一中初中部更名为王杰中学,成为王杰精神的承载与弘扬之地。
这是1958年9月20日下午,金乡一中十二级五班的班主任兼历史课老师张家骥正在班里查验学生报到。这时,只见一个个子有点矮小,留着小分头的少年跨入校门,他扛着兰布包卷儿,在别人的指点下来到班级门前,见到张家骥老师后就恭恭敬敬地说:“老师好,我叫王杰,考入了一中初中部十二级五班,今天特来报到!”张老师上下打量着眼前这名学生,他脸孔微黑泛红,穿着青布褂,下蹬圆口鞋,装束简朴,冷眉之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衬托出少年的朴实、厚道、坚韧和聪颖!张老师说:“王杰同学,欢迎你来报到,先把行李放下,填写一下个人情况!”王杰刷刷几下填好后,张老师说:“很好,王同学先找个座位坐下,等同学们到齐后我们再排座次!” 第二天,金乡一中在大操场上为入学新生举行了隆重的入学仪式,当时的校长杨经元上台致词,他对同学们讲述着金乡一中的革命事迹与光辉历程,并鼓励同学们珍惜时间,加强纪律,刻苦学习,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和人民。王杰听着杨校长的讲话,暗暗下着决心,自己一定不负青春韶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毛泽东下令炮击金门。根据中央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金门首先发起炮击,随后国民党开始反击。当时正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处于冷战对立时期,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而台湾由于与美国之间有防务协议,实际已被纳入资本主义阵营。炮击金门事件表面看是中国内战的台海延续,但在美苏紧张对立的国际大背境下,实际上可能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炮击金门事件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王杰入学时,金乡一中的墙报上到处贴着“打倒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等等这样的政治宣传标语。为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美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金乡一中在开学不久就组织新生去羊山烈士陵园举行悼念活动。
这一天,秋高气爽,云淡风轻,刚刚入学的新生在班主任张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扛着红旗随着学校大队人马向羊山集出发。约两小时后,师生们登上羊山主峰,在烈士陵园前校领导献上花圈,然后全体默哀鞠躬。接着讲解员分别给各班学生讲述英雄的故事。
一位讲解员领着十二级五班的同学来到一个墓前,墓碑上刻着一个普通的名字:曾广华。讲解员阿姨动情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墓中这位英雄叫曾广华,是咱金乡石佛集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参加了儿童团,为武工队站岗放哨,递送情报。1947年国民党反扑金乡时,到处搜查屠杀地下党员,十二岁的儿童团员曾广华也被敌人抓到,国民党严刑拷问他共产党员的姓名,粮食埋在哪里,谁是共军的家属等,曾广华始终闭嘴不言,没有回答一个字,国民党在一无所获,就残忍地剁掉他十个指头!尽管鲜血喷流,曾广华还是咬着牙关没哼一声,国民党又用刺刀撬开他的嘴巴,小英雄满口是血,用仇恨的眼神瞪着敌人,黔驴技穷的敌人在恐惧慌乱中用刺刀将他捅死!” 听着阿姨的讲解,同学们个个热泪盈眶!曾广华这位小英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革命意志深深教育着王杰,他紧紧地握着拳头,咬着牙,默默地看着远方……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