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自行车
生活派
小时候,家里穷,父亲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是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父亲在镇上的小学做校长,只有周六下午才能回家。因此,盼父亲回家成了我们兄妹几人的迫切愿望!因为只有此时,我们兄妹几个才能有机会将自行车推出去溜一溜!那个时候,要是能骑上“永久牌、飞鸽牌自行车”在村子转一圈,那可真是无上的光荣!如同现在开上大名牌汽车在村上风光一把!
那个时候,想买一辆自行车也真不容易,只记得当时嫁女儿,必须有三样: 录音机、缝纫机和自行车!想买一辆自行车,必须有自行车票,商店须有熟人才能搞到票!否则,即使有钱也只能望尘莫及! 
尽管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二手车”,还是好不容易托人才买来的,瞧瞧,前轮没有外面的护挡,只有一个光秃秃的轮子,车头陈旧,没有车铃,虽然有闸,但容易失灵!后轮虽有外圈,但骑上车不时地发出咯吱声!尽管如此,它可是我们全家的宝贝!为了学会骑自行车,我们兄妹几个只能偷偷学,不敢让父亲知道,因为他脾气很大,唯恐我们摔坏了他的“豪车”!
如今,看到四五岁孩子骑上精致的自行车,在小区楼下穿梭奔驰,潇洒自如的样子,我除了羡慕还是赞叹!感叹现在的孩子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也情不自禁地想到我学自行车时的情景: 我当时十二三岁了,看着姐姐们娴熟的车技,我也要尝试一番!只见我手握车头,脚踩脚踏,头冒虚汗不敢上车,只有二姐替我扶着后座,我才敢尝试上车!二姐不停地在后面喊:“握紧车头,眼看前方,身子坐正。”尽管二姐喊得口干舌燥,但我还是身子不听使唤!东倒西歪,几次摔倒,要不是二姐在后面扶持,估计老爸的自行车早已经是遍体鳞伤了!就这样不知练了多少次,我才敢单独骑车在场里(当时碾麦子时用的压光的黄土地)转圈,转了一圈又一圈,直转得头晕目眩,此时我真想下车休息!二姐在身后不停喊:“下车,下车”,可我就是不敢,没办法,我只能骑车到碾过的麦秸堆旁,故意摔倒在上面!姐姐们看了,笑得前仰后合!虽然最终我学会了骑车,但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常常被摔得腿青脚肿!是呀,谁一生不摔几回跟头能把事干成?想到我们姐妹几人全都仰仗父亲的老旧自行车而掌握了骑车技术,从此便像插上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对老父亲和他的坐骑我们是既敬佩又感激不尽啊!每次,父亲看到自己的爱车被跌伤,嘴上不依不饶地训斥,但是从来都没有阻挡过我们学车,每次在车子坏了之后,他哪怕饭不吃,都要亲自把它修好。不能误了上班,那可是他最要命的事情了。风里雨里,几十年如一日,十几里的泥水路、柏油路,它陪着老父亲出门上班,离校回家,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它用忠诚写就。父亲在家休息时,干的唯一一件家务事就是擦车子、修车子。因为,别人干,他不放心。
当然,因为骑车,趣事不少!几十年来,不曾提起!今天,不妨说出,聊以慰藉!
一次,我和二姐到相桥去“上会”(赶集),二姐骑车带着我。当时,去相桥必须经过一个大坡,大坡相当陡,西到杨家堡,东到相桥镇,坡底是低矮的石川河大桥,坡身足足有一里左右。当时,坡上上会的人络绎不绝,我们真是初出牛犊不怕虎,因为我们当时太小,二姐上五年级,而我只上三年级,从来不知道其中的危险!也从没想到老爸的自行车车闸不灵,时刻都有危险因素存在!只见二姐带上我,如离弦的箭一般,飞速下滑!起初,二姐情绪稳定,镇定自若,我也不恐惧,因为二姐平时的车技相当高超!但再高超的车技在如此大坡前也会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车闸失灵,车速飞快,我坐在车后根本看不清路上行人的模样!如今坐在小车里,也不过如此!我不停地在后坐上喊: “二姐,二姐,我害怕”“不准喊,坐好”二姐大声警告!我想跳车,但看到坚硬的石子地在飞速旋转,我不敢跳车,只见,车速越来越快,我坐在车后又带着哭腔喊:“姐,我害怕,这车速快得和飞机一样!”当时,谁也没坐过飞机!但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脱口而出!说句实话,我们当时从没近看过飞机,更不要说坐飞机了!只是从大人口中得知而已,此时的二姐也惊惶失措,车头不停摆动,越到坡陡地方,车头摆动越大,摆动的车身竞然快到坡底时左右跳了起来,将我和二姐重重地摔到坡底桥上,桥下就是石川河,当时水流湍急。再差一米,我俩就会掉下桥去!只听到两旁的人不停说:“这两娃,吓死人了,多危险啊!”是呀,当时我们年龄小,真可谓“胆大包天”。只记得我们都受伤了,我两个膝盖磨破了好大两块皮,裤子破了两个大大的洞,二姐腿,胳膊也磨破了皮,伤口好长时间才有所好转!就是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有些后怕。二姐当时反复告诉我:千万不能让家人知道。但最终还是被家人知道了,听说是大姐 的朋友告诉家人的,因为她朋友当时也去赶集,我和二姐的情况她尽收眼底。父亲知道了,用眼睛狠狠地瞅了瞅,没说什么,母亲不停地唠叨“以后再也不敢骑车子胡跑了,你看怕怕不,吓死人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感到后怕!要是放到今天,后果不堪设想,因为现在的路上我们看到的是络绎不绝的车辆!
今天,回忆起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我仍然情绪激动!感慨万分,小小的自行车,虽然是贫穷的符号,但它凝聚着亲情和温暖。那时,阳光灿烂,空气清新!并不宽敞,并不平坦的马路上,时刻能看到夫妻之间同骑一辆车的幸福,朋友之间互相比赛的场景,打工族奔走的辛劳……如今,交通发达,车辆遍地,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的时,也失去了太多的人生体验,更增添了无限地担忧……
多么希望不管生活节奏如何变化,但纯朴的生活作风不能丢,善良的本性不能忘,攀比的心理不能要,奋斗的脚步不能停!

作者简介:生活派,刘亚娥,阎良武屯镇人,半百岁月,三十年耕耘在三尺讲台,如蚕吐丝,也会有感而发,用心交流,捡拾人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