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原神仙庙,始建于清乾隆29年(1764)面北两大间,里面供奉是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兰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被组合在一起就像一盘五彩缤纷的拼盘,迎合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口胃和全民喜庆娱乐的需要。八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男女老幼富贵贫贱文庄粗野……社会各色人等,均可找到自己亲近的知音。八仙形象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与道貌岸然正襟危坐的其它神仙不相同。八仙传说故事最出名是“八仙过海”,说王母娘娘在瑶池设宴款待八仙,八仙开杯畅饮喝得大醉,辞谢王母后来至东海上,乘着兴致各自卖弄本事;李铁拐以铁拐投水中自立其上,乘风迎浪而渡;接着,钟离权以拂尘;张果老以纸驴;吕洞宾以洞箫;韩湘子以花兰;何仙姑以竹罩;兰采和、曹国舅以柏板、玉板分别投入水中而渡。东海龙王之子见宝起了贪心,抢了兰采和玉板并将他掳入海中。另七仙大怒,斩了龙王大太子,打伤了二太子。四海龙王都来参战,仍不是对手,又请来天兵天将。后经老君、如来、观音三位调解说和,才算了结此案。

历史上是有吕洞宾其人,他姓吕,字伯玉,又名绍先,生于公元798年;出家后改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绰号回道人。他是晚唐关西河中府承乐县(今山西芮城人),有关他的故事,多半岀自传说。
一般说法,都称吕洞宾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的孙子,其祖父吕渭,其父吕让曾任海州刺史。他本名绍先,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四月十四日巳时,出生于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芮城)。自幼好读,淹博百家,但三举进士不第。
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已四十六岁的吕绍先又去长安应考,在酒肆中遇见上天仙使钟离权。钟离权让他做了一个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美梦,醒后方知功名利禄均为梦幻,遂大彻大悟,拜钟离权为师,赴终南山中修道,改名喦,字洞宾。其后遍游山水,传道度人,五十三岁归宗庐山,六十四岁上朝元始、玉皇,赐号纯阳子。
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修成正果,成为八仙之一。
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飞升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

传说;一天吕洞宾奉了王母娘娘旨意,云游人间察访世间贫富善恶之事。在遍游了熊耳名山大川观光景点之后,乘兴顺着洛河来到永宁西施村一带探访洛河的老河口和洛河三关神秘幽境。季节正值春暖花开的三月,只见洛河两岸,桃杏正开花,一派春意盎然,莺歌燕舞,胜似天宫。吕洞宾由衷发出了“人间春光无限好,天宫岁月太凄清”的感慨,大有流连忘返,乐不思天之意。
就在他游兴正浓之际,耳边传来一阵“咚咚”的捶打声,寻声走过一座小桥,经过两个转湾,只见河边柳树下有一俊俏姑娘正在洗衣,见她面似桃花,弯弯双眉如柳叶,口若樱桃,一头乌发,身穿绿色裙衫,婀娜多姿,胜似天上仙女。洞宾一见,登时神魂颠倒,心生爱慕,意欲上前搭讪,又一想自己是个道人打扮,思来想去,便硬着头皮上前施上一礼,随口又问道;“贪道今来卢氏地,有几件事情不清楚,请问小姐,尘世之上,什么叫大如天?什么叫软如绵?什么东西甜如蜜?什么叫做苦黄连?”姑娘抬头将吕洞宾仔细端详了一番,羞答答地说:“高堂父母大如天,夫妻恩爱软如绵,怀抱娇儿甜如蜜,老来无子苦黄连。”吕洞宾听了十分钦佩,正想再问几件事情,却听姑娘说道:“今天是三月三日,王母娘娘大寿之期,你是八仙之首,要是回去迟了,必受责罚。”吕洞宾急忙离开姑娘,赶回灵霄宝殿。其实,这位姑娘并非凡间女子,而是王母娘娘的侍女牡丹。王母娘娘一见吕洞宾便勃然大怒:“我命你去查看人间善恶,你竟色胆包天贪恋女色,和牡丹闲言戏语,破坏了天宫的戒律,应当革除你天榜状元之名。”幸亏太白金星机智多谋,出来调解道:“启奏王母娘娘,以微仙之见,吕洞宾初犯天条,姑且从宽处理,让他改过重新,下不为例。”王母娘娘碍于太白金星的面子,只好准奏。吕洞宾戏牡丹的传说和他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一样,同属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流传于洛宁各地。
大原神仙庙主要来源于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天有一个穿着破衣烂衫要饭的老头住在莲花寨下,坡池坑东一个窑洞内,人们总不见其来往。这天只见这位老者在窑内烧吃屎壳螂,大家都在看,很稀奇。一会儿功夫就吃了很多,留下一堆壳,等老者去后,大家再去看时,只见地上写有十四个大字;“墨水未干,一步跨四川,吕洞宾到此”。吃过的屎壳螂壳,变成了毛栗子壳。为了纪念他,在夏家街半坡盖了神仙庙,传说中的吕盤遗址就在这里。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