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大雁塔感赋
文/夕阳(鲁国元)

【其一】
天竺经書垫塔身,喷泉欲洗萬年尘。
雁怜秦岭秋光老,卿喜长安菊色新。
流水常吟岑氏律,坠星不识褚家人。
登楼作赋原无意,七级浮屠始觉真。

【其二】
苍岭迷云四合围,漠风渐阔北鹰归。
清泉润极禅声缓,古塔寒多月色微。
雁梦将成風寂寂,诗心欲发雨霏霏。
大唐祈福何人往,玄奘西行愿未违。

【注: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 永徽三年(652年), 玄奘为保存由 天竺经 丝绸之路带回 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 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 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 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二0一七年十月廿五日【农历九月初六日】于西安大雁塔)
https://m.booea.com/news/s_14961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