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朽的丰碑 12
二母探子
1956年春天,金乡县教育系统为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竞争力及办学质量,全县实施学校合并。其中王杰所在的城关第二完小就合并到城关第一完小(即城关完小)中,合并后的城关完小,学生数量增加,每个级五个班,王杰被分在了五年级二班,班上有五十六名学生一起学习。虽然学校离家只有几里地,但学校要求全体同学住校学习,只是偶尔在星期天可允许学生回家一次。王杰原来所在的第二完小的师资力量及教学质量比第一完小略微弱些,这样二校合并以后,从第二完小并入的学生都感到了学习压力。王杰自从并校后,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上与原第一完小学生的差距,为了让自己的学习成绩赶上去,他一直非常努力,连续几周没有回家,这让杨玉芹感到心里不安。一天晚上,杨玉芹对丈夫说:“廉堂,你说王杰这孩子已经开学几周了,也不回家一趟,也不知道学校住宿条件、生活水平咋样,学习能不能跟上,这些还真让人牵肠挂肚,我想明天去学校看一看,不然心里总是觉得不踏实!”王廉堂若有所思地说:“是啊!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想这个事儿,你就去学校看吧。看看孩子自己住校,适不适应学校生活,不过我感觉王杰这孩子适应能力很强,应该不会有啥问题。不过呢你去学校看一看,我们就更放心些。哎!别忘了给孩子带点好吃的,带些换洗衣服、粮票,去街上看看需要给孩子买点什么东西?另外,你去儒堂家问问,二弟家里一定与咱们有一样的想法,二弟媳应该比咱更惦记自己的亲生儿子,她一定会和你一起去,正好你俩做个伴儿。”第二天,杨玉芹与张淑英结伴而行,她们踏过乡间小路走捷径来到县城,一路询问着打听到了金乡县城关完小,她们来到学校,学生们还在上课,二人就在五年级二班的教室外边等着。王杰透过玻璃窗,早早就看到了养母和母亲,等下课铃一响王杰飞奔出来,大声喊着:“娘,你们来了!”他一手拉着母亲张淑英,一手拉着养母杨玉芹高兴地说:“娘!我很好!你们不用牵挂我!我都长大了,已经能独立生活了!”杨玉芹说:“你爹不放心,好几天就催着让我们来看看你,唉!几周不见,俺儿子有些黑了瘦了!”“娘,我这不是瘦,是结实了!学校生活还算可以 ,我和同学们吃住在一起,相互关心,相互照顾,我们都很好的!”这时,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李继高走了过来,王杰告诉二母,“这是俺的班主任李老师!”杨玉芹和张淑英连忙恭敬地与李老师招呼,李老师对她们说:“你们来的正好,我正想找部分家长们见个面。自从学校合并后,学生们住校学习,很多家长们都来看望孩子。我知道,家长不放心,怕孩子想家,又怕孩子不适应住校生活。其实我们让学生们住校,是为了保证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这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举措,在这里食宿由学校统一安排,所有能想到的学校都会想到,我们会尽量把孩子们照顾好,让他们作息有规律,在自律自觉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请家长放心吧,作为孩子的班主任,我会尽力把每一个孩子都照顾好的。”
告别班主任李老师后,王杰又领着二母来到学校最后一排的学生寝室,进寝室一看,却让二位母亲倒吸一口凉气,感到一阵心疼,寝室里没有一张床,土地平上一个挨一个薄薄的木板儿,每人占地不到半米空间,翻翻身都会碰到别人,木板上边铺些稻草,一张旧席子,孩子们的被褥卷在席子里,看着如此简陋的住宿条件,母亲张淑英不禁心中隐隐作痛,她长长叹了口气,王杰看出了母亲的心事,连忙笑着说:“娘,我在这里睡觉很好的,一点也不挤。每天晚上,我们班主任李老师都会来寝室看看,帮着我们拉了灯,不允许说话,直到等我们睡觉了,他才悄悄离开。”杨玉芹将煮熟的几个鸡蛋装在王杰的衣兜里,又掏出几张粮票塞给王杰说:“孩子,学校条件很苦,如果嘴馋了,就去附近供销社饭店里买几个白馍烧饼吃!”王杰欲接,又想起家中也缺少细粮,奶奶岁数又大了,身体还不好,他又将粮票推了回去,“娘,学校食堂很好的,大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能吃饱!”说着又拍了拍肚子。杨玉芹怕耽误王杰上课,就对张淑英说,“弟妹 我们孩子适应能力很强,来看看,我们都放心了!好了,不耽误王杰孩子上课了,我们这就回去吧!你自己照顾好自己!”二人匆匆离开学校,王杰站在校门口目送,母亲不停的回头示意儿子回去,王杰望着二母远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幸福感,王杰想着,我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直到上课铃响了,他才急急忙忙跑回教室。
其后的日子里,王杰愉快地过着校园生活,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大家相处非常和谐。班主任李继高老师给王杰作出的评价是简单的十六个字:为人低调,不善言辞,学习刻苦,对人实在。王杰住校期间,学校文化娱乐活动很少,同学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听老师讲故事。当时王杰的历史兼美术老师刘守庚就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王杰也特别喜欢听。每天吃完晚饭后,王杰和同学们就围在操场边上的槐树底下听刘老师讲故事,如果是寒冷阴雨天,刘老师就在学生寝室里讲。刘老师阅历丰富,博古通今,知识面广,他讲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一直讲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尤其听到黄继光堵枪眼,邱少云在大火中坚守纪律,罗盛教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从冰窟窿中救出朝鲜儿童而自己却壮烈牺牲,这些故事王杰总是百听不厌,这些故事又总让王杰热血沸腾,王杰对人民子弟兵及志愿军充满了崇敬之情,他暗暗发誓,自己将来也要肩抗钢枪,走向彊场,象英雄们一样保家卫国,死而无憾。
有人说,入芳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其实一个英雄的高尚灵魂,就是在文化熏陶与故事浸染中一天天凝练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与共产主义精神也是在这样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王杰牺牲已经过去了五十五个春秋,但王杰精神始终光辉灿烂,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发光放热,奉献自我。新时代的王杰精神是什么?王杰精神就是胸怀天下、公而忘私、无条件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而集体主义精神又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近百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才能在集体主义感召下焕发出勃勃生机。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与光辉思想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标志,它没有自私自利之念,这是一种舍小家而顾大家的天下为公的胸怀。自改革开放四十二年来,集体主义正指导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前进。集体主义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是人类社会进程中非常重要的道德原则与文化理念,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理念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责无旁贷的价值引领与思想导向作用。今天,当西方资本主义的各类思潮包括无政府的自由主义、彻头彻尾的自我主义和丧失道德底线的拜金主义正在世界盛行不绝后走向没落时,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与道德准则,正向世界发出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另种声音,人类的未来更需要互利互惠与和谐共荣,人类社会未来更需要命运同体与资源共享。当以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文明正在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灭亡之时,全世界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再次投向东方,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及共产主义思想理念,必将重新给人类未来带来勃勃生机与无限向往。

不朽的丰碑 13
小学佚事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以这次会议从中央到地方都格外重视,而会议精神更引起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并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也已基本完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经过五年多的励精图治终于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的建立也标志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次会议还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中在“八大”中提出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提法,在1981年中共第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再次修改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今天,随着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中共十九大上又进一步修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之可见,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政治建设等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中共八大召开,全国上下一片欢腾。金乡县城关完小的领导也非常重视,学校黑板报上宣传着中共八大会议的精神。中共“八大”开幕这天,学校全体师生在大操场列队,大家通过高音喇叭聆听着关于中共“八大”会议的广播内容。这一年,王杰才十三岁!这也是王杰首次参加这样隆重的大型政治活动,对于王杰而言则是一堂生动形象的政治课!中共八大会议让他懂得了政治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主导地位!他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众所周知,政治、经济、文化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三大支柱,政治是社会发展的管理性纲领,经济是社会发展的物质依赖,文化则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三者在人类社会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缺一不可!具体而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而文化高度则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文明高度,政治则是经济管理与社会掌控的最集中表现,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化则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导引。
“八大”会议之后,文化底蕴丰厚的王杰想起了《论语》中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问政,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里的孔子就回答了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孰轻孰重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孔子所言的“兵”代表政治,所言的“食”代表经济,衣食住行皆入经济范畴,而儒家文化思想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则属于文化修养的范畴,所以诚信属于文化的范畴。
王杰进入第一完小之后,吃饭住宿都在学校。每个班级都由值日生去学校食堂领取饭菜和汤,然后值日生再将饭菜馒头分发给每个同学。有一天傍晚时刻,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个不停,这天的值日生是胡子华与女生王美琴,当两人从伙房领饭时,雨就越下越大。王美琴娇小的身体,弱不禁风,在泥泞的路面上抬着汤桶与馍箱一步一滑,一摇三晃,王杰见状赶紧跑上去:“美琴同学,我来抬汤,你快去排队领饭吧!”王杰接过饭桶,小心翼翼地把汤馍抬回教室,然后又帮着大家舀汤分馍。生活中的王杰常常以雷锋为榜样,以帮助别人做为自己的快乐,那怕点滴小事儿,王杰都是那么认真热情的去帮助别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李继高常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经常在班上表扬王杰,并鼓励同学们学习王杰助人为乐的精神。
王廉堂从小对王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受家庭环境影响,王杰从小也就偏爱语文,但他的数学成绩依然不差。王杰的数学老师叫朱瑞灿,是位非常敬业负责的好老师。王杰喜欢钻研数学题,总能找出算术中不同的解法,每当同学们遇到数学难题,都愿意找王杰一起探讨攻关。有一次,数学代表与王杰两个人为了一道算术题的不同解法引起了争执,二人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自习课后,王杰就约这位同学去找朱老师评判。朱老师先让两人将各自解法做出来,然后笑着对两人说,你们二人的解法都对,我们在数学计算中对于解题方法与过程并不重要,只要最终结果正确无误即可。两人听完后,相视一笑,牵手和好回到了教室。
王杰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环境中一步步长大成熟,爱思考的他不仅关注着人生问题,也关注着政治建设与社会发展问题,王杰的许多思考都通过日记记录下来。王杰同志牺牲后,《解放军报》曾对王杰日记进行过分类整理,并将其命名曰《一心为革命》,这部王杰日记犹同雷锋日记一样,曾经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一个时代。王杰日记的字里行间中洋溢着“一心为革命”的精神,处处闪烁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在王杰日记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革命战士高大威武的形象,看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家国情怀!王杰的所言所语,王杰的所做所为,体现着党性教育与革命实践的思想光辉!王杰通过日记也真正记录下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历程和高尚情操,这是一个英雄的永恒丰碑,它将与日月同寿,它将万古长青。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