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朽的丰碑 10
鸿鹄之志
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展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其中农村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手工业则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城市,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将私营企业改造为国营经济组织,工人翻身做了主人,成为了工厂企业的主人翁;在城镇及郊区,国家对传统手工业直接改造为集体经济组织;在广大农村,国家对农业进行升级改造,由低级社到高级社,然后逐渐在全国建立人民公社制度。当时的华堌村由初级社发展为高级社之后,社员们开始集体劳动,需要有专人给社员们记下“工分”。当时,因为乡村的文人很少,找不到一个成年人当记工员,无奈村支书王恩地安排王杰做了为临时记工员。但作为记工员,既要认真细致,又要公正合理,才能让大伙信服,因为公分是根据社员劳动强度和效率而定,它不但是社员劳动表现的证明,也是分发粮食的凭据,所以社员对自己的“工分”都很在乎且相互攀比。“工分”是高级社以后在中国农村或农场出现的特殊时期的社会历史产物。根据村里要求,王杰将大家的每日工分统一记录在村办公室的本子上,作为各家各户年底考核及劳动成果分发的依据。在那段时间里,王杰晚饭后就提着汽灯来到村公所办公室,逐一记录核对社员们的劳动情况并记下他们的工分。王杰在工作中不徇私情,公正记录,他一丝不苟的精神与公正无私的作风赢得了社员们的广泛赞扬。一次,有个村民叫周普文,王杰按辈分称之周四爷,周普文在锄地时不小心损坏了一些禾苗,晚上记工分时,大家议论纷要求扣他的工分,王杰就尊重民意与实际情况给他扣了二分。这让周四爷很是不满,不停地大声嚷嚷:“王杰,你也太过分了,同样干一天活儿,为什么扣我两分 ,你做事太不公平,我不同意。”王杰将周四爷拉到一边,和颜悦色地说:“四爷呀,您可千万别生俺小孩子的气,我不该当着大伙的面扣您工分,让您难堪。可是四爷,我确实不是故意的,您老想想,咱村里都知道您干活是把好手,在村里又德高望重。我还常听奶奶说当年母亲生我的时候,还是您家俺四奶奶给我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感恩还来不及呢?但是,周四爷,话说回来了,我记工分,是要根据生产队规定办理的,咱生产队明明规定损坏庄稼要扣分,如果我不扣分,就是徇私舞弊,大伙们肯定不服气,如果您的分不扣,其他人还会犯这种错误,一来二去咱村粮食不就减产了吗!今天俺按规定扣了您二分,以后大伙就会说,连德高望重的周四爷干活损坏庄稼都要扣分,以后谁还敢疏忽大意呢?王杰的一番话让周四爷口服心服,连连点头称是,以后再也没有计较过这些事情。
王杰的语文教员王老师在上课时,经常教育学生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因为有了远大目标才能具有勤奋学习与事业追求的更大动力。同时,徐老师还要求大家养成每日记录生活的习惯,将每天的学习收获、心得体会以及发生在身边的有意义的事情记录在日记之中,王杰把老师的教导谨记心中,并付诸行动。有一天,老师带领同学们领读《陈涉世家》节选: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老师读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开始给学生们讲解。老师说:“同学们,燕雀与鸿鹄虽然同为飞禽,但它们在志向上却有天壤之别。燕雀喜欢在檐底枝叉上垒窝筑巢,并深深迷恋于眼前的山青水秀,草野花香,它们喜乐于蓬蒿之间跳跃觅食,胸无天下,不思进取,既然燕雀没有远大志向,同学们!你们将来做燕雀,还是做鸿鹄?”同学们齐声说:“我们不做燕雀,愿做鸿鹄!”老师接着说:“谁云公种生公,或谓相门有相,其实真正英雄不问出处,志有多高,就走多远,宏伟的志向与坚定的意志才是人们成功的关键因素。同学们,要有鸿鹄之志,树立远大理想,展开双翼遨游云天,不留恋家乡的一山一水,高瞻远瞩,志在四方,以天下为己任,行万里路,闯荡五湖四海。同学们一定要牢记,你们走出家乡并非忘记家乡,是为了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为建设我们的新中国 ,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为我们的家乡增光添彩!这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听着老师的话,王杰默默地下着决心:我要树立远大理想,我要为祖国与人民做更大贡献。放学之后王杰满怀信心地对家人说,“老师让我们树立鸿鹄之志,树立远大理想,我已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高瞻远瞩,做华堌村的鸿鹄!做金乡县的鸿鹄!”杨玉芹笑着说,“对,我儿子从小就要树立鸿鹄之志,就是有志气,娘支持你!”
勤奋好学的王杰其实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在王杰的成长过程中,他对人民的大爱和对敌人的仇恨,同时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他的灵魂。1956年,金乡县由低级社发展到高级社后,华堌村的社员们开始集体劳动,王杰在节假日及周日休息时经常随同社员们一起参加劳动。大家在劳动之余,社员会经常讲些亲身经历的苦难故事。有一次,王杰的堂哥王尊章哭诉起全家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祸害的事,导致了家破人亡,说着说着,泣不成声。王杰咬着牙悲愤地问:“堂哥,俺知道嫂子就是那时死的?她到底是咋死的?”王尊章擦了擦眼泪说:“1947年,国民党还乡团反攻倒算时打到咱们华堌村,他们又是抓丁,又是抢粮,听到枪响后,男人们都跑了,女人小脚跑不动,你嫂子就被还乡团抓住,硬是活活给糟蹋死了!我的手也是逃跑时让炸子给崩断的!” 说着又痛哭起来!稍停,他揉了揉眼接着说:“俺爹那时正在高梁地里看庄稼,还乡团搜不到粮食,就去破坏庄稼,爹爹去阻止,就被他们用枪托把腰砸伤了!”王杰听着,手握拳头,眼含泪水,默默低着头好久没有吱声。
王杰从出生到长大,正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战乱纷纷的年代,当时的中国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在战争中涌现出无数英雄的光辉形象早已照亮着华夏大地。王杰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是在甜水中长大的,没有经历艰辛的岁月,但是,我绝不会忘记死去的烈士,我一定肩负重任,继续做他们没有完成的工作,把我们美丽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光辉灿烂。”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实一个人的觉悟高低与其接受的文化教育息息相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国家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集体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而非个人主义者,而非自利主义者,而非空想主义者。实践证明,王杰是个公正无私的人,王杰是个乐于助人的人,王杰是个解民之忧的人,王杰更是中国共产党典型的优秀代表。自古洎今,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从其诞生时起就将“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且将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持之以恒,以一贯之。今天,我们学习新时代王杰精神,就是让我们党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全心为民,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实现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重筑新时代的官民鱼水情谊。我们学习新时代的王杰精神,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让“群众利益无小事”牢记于心,掷地有声。一个政党,只有为人民服务,将人民装在心中,它才能赢得民心,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热情拥护与无限爱戴。“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几千年来,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以解放全人类并实现共产主义为已任,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党,真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所以一个政党,只要具备了鸿鹄之志,才能以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人类共产主义的天下之大任,也只有这样,这支政党才具备了世界情怀,也只有这样,这支政党最终才会赢得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尊重、支持与爱戴。

不朽的丰碑 11
诚信之约
俗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域文化也同样教育一域民心。金乡县古称东缗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散落在民间的积极向善的传闻逸事丰富多彩。那么什么才算是一方水土?一方水土其实就是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传统美德、民风民俗、气候地理等与几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与碰撞后而形成的地方特色文化。所以一方水土与沉淀在这方水土上的文化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的作用是什么?文以载道,大化天下,文化的真正作用就是以文中所载之道,而源源不断地化导天下民心,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即用文化熏陶人心,用文化教导民心,用文化修养民心,让民心向道,让民心向理,让民心向德,从而让整个社会正气充盈,这才是文化软实力的本有作用,这个文化导航的过程就是文化教育!由于地域文化的力量与熏修,自古金乡之地民风淳朴,仁义礼智,诚信热忱,助人为乐之风长期盛行,因而这里也是全国有名的诚信之乡。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王杰就是在这方水土与文化沃野中成长起来的一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王杰很小的时候,王廉堂就一次次给他讲述着发生在东汉时期“鸡黍之约”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范式就生活在二千年前的金乡县鸡黍镇。王廉堂受过六年传统文化的熏陶,他深知文化教育的过程就是用文化道理重复熏陶!他更知道文化中所承载的内在力量如何去发挥作用!对于发生在金乡的“鸡黍之约”故事就是教育后人的典型教材,当然,作为教育经验丰富的王廉堂也没有放过这样的传统样板教育机会。
王廉堂每次讲到“鸡黍之约”的故事,王杰总是好奇问养父:“诚信能给人们带来什么?”王廉堂语重心长地说:“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以诚相待,以信相待,这是我们立人立业的基础!”王廉堂又说:“发生在我们金乡的鸡黍之约,其实就是诚信之约!心中有了诚信,才会生出对人民的大爱!”据《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载,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人。范式年轻时在太学游学,成为太学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字元伯是好朋友。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回京城时,顺便拜会您的父母!”元伯说:“那我每隔两年,也去拜访您的父母!”然后两人共同约定了各自到访的日期,并约定杀鸡作黍而食。当约定日期临近时,元伯就把事情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酒食鸡黍等恭候范式光临。母亲说:“你们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说:“金乡县的范巨卿诚实信用,绝对不会违背诺言!”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为你们酿酒做食。”到了约定之日,山阳郡的范巨卿果然应约而至。从此两人按约礼尚往来。然而若干年后,张元伯突然去逝。一天,范式迷迷糊糊中忽然梦见张劭戴着黑帽,垂着黑缨,匆匆向他走来,无限依恋地对他说:“巨卿,我染病已死,要在三天后下葬,从此永归黄泉。您如果还没忘了我,就再来见我一面!送我最后一程,我会一直等着你!”范式惊醒,梦境如真,他没有任何怀疑。于是,范式穿上丧装,驾驶马车奔赴张家。范式还未赶到,元伯的灵柩已经出发了,到了墓地,灵柩突然沉重难抬,不肯进入墓穴。元伯的母亲抚着灵柩哭诉说:“元伯我儿啊,你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吗?”正在这时一辆白马素车卷尘而来,远远地哭声冲天。母亲说:“一定是范巨卿来了。”果然范巨卿一到就叩拜灵柩说:“元伯兄,您托梦给我后,我日夜兼程,来为您送葬,生死异路,我们从此永别。元伯兄,你放心走吧!以后的日子,我会依约探视君母,绝不食言!”听完此言,周围参加葬礼的乡亲无不感动的悲哭欲绝。范式与众人一起牵拉引棺的绳索,灵柩这才缓缓进入茔穴。然后范式又在坟前为元伯立碑种树,这才依依惜别张邵之母,离开那里,从此鸡黍之约成为金乡人民热情诚信的象征!对于这个故事,王杰百听不厌,而且每次听完这个故事,他都感动地流下眼泪,这个故事也让王杰幼小的灵魂在这方文化水土中经受着诚信良善的一次次洗礼。
1955年初冬,金乡县连降微细寒雨,华堌村的街道上结了一层薄薄的琉璃冰。一天,王杰在放学途中,正与同学王伟川讨论着老师讲过的算术题。突然,王伟川指着前方大叫起来,“王杰,你快看,前面谁家失火了?”王杰抬头一看,村东头的一家房屋浓烟滚滚,房顶冒出的黑烟与低垂的乌云搅在一起,黑压压的一片,其中黑烟又恰似一根顶天柱!继续从乌云中高高升起。两人见状不顾路滑,跌跌撞撞地向村东头跑去,王杰一边跑一边大声喊着:“失火了,失火了,快来救火啊!”他们跑到失火的院子后,只看到一股股浓烟正从正屋门口及窗户缝隙中吐着火苗,劈哩叭啦的爆响声不断传出。王杰没有多想,扔下书包拿起脸盆,就一趟趟从水坑中取水灭火,他摔倒了几次,然后又爬起来继续干,甚至嗓子喊哑了也没觉知,火焰喷射着红红火苗似乎毫不畏惧!听到喊声后,前来救火的人越来越多,在街坊邻居的帮助下,大火终于扑灭了。这时,王杰才长长舒了一口气,他低头一看,自己衣服上的泥巴早已斑斑点点的,他的脸也被浓烟呛得污黑。这时,突然有位邻居对王杰说:“王杰,你脸全呛黑了,我看你不用化妆,立马上台就可以演黑脸包公了!” 众人看着黑脸的王杰也都大笑起来,从此,“黑脸包公”的绰号被村民叫了很长一段时间。
五十五年过去了,今天,英雄王杰早已离我们远去,但英雄事迹与英雄精神却从未走远,而是融入到国家精神与民族精神之中,这些精神财富绽放出的时代光芒与日月同辉,与华夏共存。不管用什么载体,我们弘传着英雄事迹,学习着王杰精神,就是要用王杰精神中体现出的英雄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等再塑党魂、军魂、民魂,让诚信之约与互爱共赢回归人间。王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离开了党和人民,那将一事无成;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完全归于党和人民;一个人当你完全与人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你才能站得住。”王杰在心中永远装着革命事业,永远装着党、祖国和人民!这就是文化金乡诚信金乡所孕育出的当代英雄的伟岸灵魂!有人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其实人民更是历史的主力军!只有取信于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服务方向,我们党才能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以诚相待,肝胆相照!毕竟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民声才是最大的诉求,民力才是最大的依靠。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