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2日,星期日
地震
鼠疫
水灾
人祸
·······
今天的新闻,多灾多难。
朋友圈有人说
2020
活着就好

今天,广州依然炎热。
许多人的命,是空调给的。
但仍然有读者捧书而来,在书店里复习。
一女读者·娟,是书店常客。她是研究生毕业的,现在复习,准备考银行管理系统的公务员。她常给我们书店好建议,今天倒让我们对她考公务员给意见。我只能说,唯一的建议,就是趁着可以选择,就去选择。许多事情,想多了,就做不成了。
另一男读者,首次前来,夜读到11点多。我从其侧面走过,瞥见行测的封面,猜测也是复习准备考公务员。

夜里,牛哥送来两个花瓶,还有花东镇农村家里种的黄皮。
陶瓷花瓶高大厚重,颇具气势。荷花浮雕,泰蓝色深,雅韵别致。不知摆放何处为妙,权且并排于台前。

黄皮饱满硕大,皮薄肉多,剥皮试吃,味甜带酸,自是上品。
人和人之间,彼此还有赠送,算是人间大美。书店回赠牛哥的,只得清茶淡雅。这是书店的常态,多受赠于他人,鲜于回馈。这几年,既有大家捐赠的书籍共建共享书店,也有热心读者送来其他花瓶、花卉植物,还有搬家的朋友捐赠的旧家私,旧物,甚至还有咖啡机,咖啡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读者志愿者等无私奉献,更是罄竹难书。而前几年,还逐一登记捐书人名字地址电话等,开始还有感谢信息等回谢。后来淡化,自是欠却一众满店人情。即使到现在,也不知道如何归还。或者让书店继续活下去,继续开展更多公益读书活动,继续为夜读者留灯,继续让这些人情润通看似薄情的世界。不然,我们凡事都斤斤计较,凡物都寸量铢称,凡人都说短论长,何得安宁?还不如一刀两断,各安天命。
白天,书店的文化课让孩子们观看了泰国感人视频,还有功夫熊猫的片段。孩子的欢乐和书写以及阅读,让书店的存在,变得别具意义。
今天下午,跟从化书城的老崔借调的《黄冈小状元》到货,晚上八点给电话沟通,习惯问一句吃过了吗,不想老崔还在忙着,未来得及吃晚餐。这是做了二十多年书店的老崔的常态。
傍晚,夏令营邝's 报来信息,第一期已经满员,大家要报名的,请报名下一期,下一期是8月2日开始。一家长预报名3人,正是要第二期的,正好。
七月的读书会,预设2场,《大宋之变》共读会,诗人桂汉标新诗集分享会,皆因时间未定,让人整日不宁。这也是书店的常态,需要沟通统筹的人和事,未算多如牛毛,却繁杂难清。
今天没有销售出一本书。
这也是书店的常态。

花瓶是易碎品,人心,也是。
如果书店只活一天,而这一天一本书也没有卖出去,店主估计必定心碎一地。但我们不碎,即使昨天还有读者站2个小时,把《局外人》读完才走,也没有买走一本书,即使明天还可能这样。为什么?
因为牛哥送来的花瓶,装满阳光。
因为这个世界,给点阳光就灿烂,人心,也是。
因为作为持灯者,唯有坚持,给漆黑中的人留灯。
哦,对了,牛哥是做了十几年装修的老师傅。书店窗前十几米的长条书吧桌就是牛哥设计安装的。
牛哥自己不爱看书,却爱去书店,喝茶,发呆。前天还帮朋友买了一本120回高鹗版的《红楼梦》。
牛哥今晚是带着老婆来的,以后,还不知道他会干出点什么?
但我们知道,我们是准备安利他看看书,而且我们觉得《射雕英雄传》应该可以吸引他。
干这种事情,也是我们书店的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