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宗鲁公
法古不泥
一一李桂强题杨秀枝老师书法

书法家杨秀枝
人物介绍
杨秀枝(1928年9月~2013年5月)。广西贵港市人,男,汉族。原贵港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市文联顾问,市老年大学书法教师,广西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广西文学创作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2010年被评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个人事迹及作品被编入画册。
有墨迹刻石在广西贵港市《石达开翼王亭》、广东汕头市《凤岭古港摩崖》、湖北鄂州市《莲花山碑林》、河南《汝州皇龙碑林》、北京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湖南岳阳市《邹序龙、邹新藻革命烈士陵园》、山东《中华泰山摩崖碑林》等多个景区景点。
著有《行书千字文》、《实用诗联书法》等,均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题字:李桂强
杨秀枝书法艺术初探
原创: 文/李桂强
杨秀枝先生是书法艺术造诣较深的一代宗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全国知名的当代书法大家。
广西贵县(现贵港市)书法家协会的创会主席,是较早期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老会员。其一生酷爱书法艺术和教育事业,学生名满两广,桃李满天下。其中有军中将领,有政府官员,有地方俊彦,还有更多的是莘莘学子。
他一生潜心研究书艺,以遒劲严谨的书风名世。其书法作品,行笔平正稳健,似钢筋有力而雄奇浑厚、结体雍容而沉稳开朗,特别是行书、隶书和草三体,书浑厚而不呆滞,结构端稳而不轻佻,可谓铁骨铮铮,让人爱不释手,赏之娱悦,有平和、舒畅、稳妥、宁静之感。
尤为值得推崇的,是他的颜体楷书。其楷体笔法正宗,青出于蓝,有“鲁公再世″之誉,颜体楷法当代无人能出其右;行书、草书渗透“二王"笔法精髓,旁涉山谷笔法,洒脱出俗;隶书出入《张迁碑》,法古而不泥,有自家风貌,堪称传统派书家典范。
近年来,书学复归传统,杨氏书法逐渐被艺术界重视,为世人所共识、尊崇和喜爱,称之为“杨体"。
翼王亭旧貌
如今经修复过的翼王亭
座落于贵港市东湖公园内的翼王亭,为邑人沈锡琳设计,1934年秋竣工,国民党广西省主席黄旭初题写亭匾“翼王亭”,新桂系首脑李宗仁题“还我河山”,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白崇禧、民国首席书法家于右任分别题写柱联。亭上的题字匾额文革中被毁,现在“翼王亭”三字及“还我河山"匾均是杨秀枝先生所书。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他所强调的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杨秀枝先生的题字,神完气足,结体饱满,与前贤所书相伯仲,恰好地体现了翼王亭的历史原貌,令人称妙。
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人的喜怒哀乐这些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欣赏杨秀枝先生的书法,领略其字里行间中蕴含的美,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事。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面对杨秀枝先生的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去欣赏,你会发现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作品中每个字的笔画、结体都显示出不凡的功力,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高、中、低音,都十分和谐和优美,既把握住主旋律,又谱出音色和谐的美。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都是形神兼备的。“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欣赏杨秀枝先生的书法,余以为有如下三个特点:
杨秀枝题字作品
一、点画线条强调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首先是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杨秀枝老师的书法,藏头护尾,力在字中,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他每次都强调,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
其次是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杨秀枝老师的书法,在创作过程中运笔巧妙,书写时能把握笔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使作品线条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强烈的节奏。他常说,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是加强书法中点画线条节奏感的重要因素。又说,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这些在创作中都要用心去体验。
三是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他作品中以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他说,这样写出的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在书法创作中,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杨秀枝老师偶也侧锋用笔。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他将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杨秀枝作品
二、章法布局平中寓巧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也就是人们在书法创作中常说的章法布局。
杨秀枝老师书法的章法,平中寓巧,和而不同。细察其书,无论是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总的来说是和谐的典范。尤其是大字榜书、中堂和楹联作品,这是他最擅长的拿手好戏。
首先是单字的结体,他作品中的单字,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二是整行的行气。他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也强调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他作品中整行的行气十分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纵观其作品,皆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三是整体的布局。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成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杨秀枝老师的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神采意味,精神奕奕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古人论书“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杨秀枝老师的书法,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可谓形神兼备,神采奕奕。这些,始终是广大书法家们毕生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然用笔千古不易,想要达到如此境界,没有内外兼修的字外功,又谈何容易?
杨秀枝作品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杨秀枝老师一生淡薄名利,为人光明磊落,浩然正气;他眼睛容不下一粒沙子,疾恶如仇。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和不良之风,敢于批评,勇于直谏。他十分关注书壇动向,与时俱进。记得我每次登门造访,和杨老交谈最多的还是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发展问题。针对时下出现的书壇“广西现象″、流行书风和“丑书″泛滥,杨老情绪激动,表示深恶痛绝!他教导学生一定要洁身自好,遵守传统。师道尊严,在他身上凝聚的这些可贵人格精神,也淋漓尽致地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古人云见字如见人,字如其人。这句话,在杨秀枝老师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可喜的是,杨老教育有方,后继有人,他养育的四个孩子都成了名符其实的书法家。大儿子杨燕翔先生更是不负众望,自觉身体力行,成为“杨体″书法的正宗传承人。
书道千秋。我相信,“杨体″书法一枝独秀,一定会被后人继续发扬光大,也一定能够在中国书壇占上一席之位,大放异彩,翰墨流芳。
2020.2.11 于羊城
注:本文作者李桂强先生,是著名军旅书法家,广州梦墨斋斋主,祖籍广东四会。早年从军服役于广西贵县某部,为杨秀枝书法得意弟子。现为北京《中国美术市场报》总编、副社长。
编辑: 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