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锯盆、锯碗、锯大缸》(京味儿杂文)
作者/刘伙力
朗诵/笑天
摄影/弘华
现在,搬进楼房的人家,家里面几乎没有放一口大缸的了,问起孩子们大缸是什么也会弄得他们一头雾水。

从前可不一样,过去的京城无论城里城外有钱没钱,每家都会准备一两口大缸或小缸,用他们盛水,腌咸菜,讲究点的还会把粮食放在缸里,听大人们说是因为不碍长虫子。

这缸没了,自然修缸的手艺也就绝迹了。但家里有老人的还会给孙辈或重孙辈唠叨唠叨老北京的孩子玩游戏时唱的童谣,叫锯盆、锯碗、锯大缸。

过去的手艺人许多都称为匠人,例如;鞋匠,铁匠,皮匠。那顾名思义,锯盆锯、碗锯、大缸就叫锯匠,工匠精神的匠就由此得名。

现在的京城虽然锯匠这门手艺绝了,但却留下了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叫;没有那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

锔匠,是修补瓷器陶器的手艺人。过去冬闲时节,常会有锔匠走街串巷,喊着“锔盆、锔碗、锔大缸”。他们挑着一付担子,一头是装有各种锔子和使用工具的木箱子,一头是小板凳、铁砧子等物件。听到喊声,有需要修补东西的人家便走出人来,喊住锔匠修理自己想要修补的物件。讲好价钱,锔匠就把摊子支在门口,开始“缝补”器物。

锔,就是用锔子把破裂的瓷器,陶器等物件连接起来,使之恢复如初。锔子,是一种扁平状的两脚钉,一般用铜或铁打制而成。

锯匠修活的时候,会招来许多小孩观看。此时锯匠会在小板凳上坐正,膝上铺一个围裙,把破了口的器皿拿起来端详一番。裂纹的好办直接锔上就可以了,但破茬的就麻烦多了,锯匠要用小刷子先把茬口刷干净,按原位对接在一起,用一根粗一点的线绳使劲把对好了的破茬勒紧,然后挑选合适的锔子。

锯子的型号很多,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宽一点的,窄一点的,锯匠还按照修补物件的破损程度选用合适的锯子。锔碗一般用铜锔子,锔盆用铁锔子,那锯缸的时候就会用上巨大的锯子。首先锔匠要画好点位,拿出一个类似胡琴弓子工具,把金刚钻头绕在“弓子”的细绳儿上,拉动弓子,在点位处开始打眼儿。“哎,大家看着啊,这打眼儿可是个真功夫,既要准,还要稳,不能打透,也不能打歪,不然锔子安不上去。

锯好后,在裂痕处再细细抹上一层用石灰膏和桐油(或者鸡蛋清)调制好的油灰,一个碗或盆或更大的物件就锔好了。

虽然锯匠在京城已经绝迹了,但那些匠人们精细的手艺和那种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当代所有人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2020年6月7日


朗诵嘉宾简介
笑天;喜欢写诗,爱好朗诵。擅长泼墨,书法绘画。诗情画意融入情中,墨语声言触碰心境。莫道桑榆晚,老树绽新芽。

摄影师简介
弘华 北京人 系北京古塔读书会会长及创办人!酷爱朗诵、摄影、文学、戏曲等!这组照片拍摄于2019年社区文艺汇演的老北京叫卖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