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金钱与姓字
(一)
《韩诗外传》载:吴延陵季子游于齐,见遗金,呼牧者取之。牧者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有君不君,有友不友,当暑衣裘,吾岂取金者乎?”延陵子知其为贤者,请问姓字。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哉!”遂去。延陵季子立而望之,不见乃止。
吴国延陵季子出使齐国,看见道上有遗失的金子,呼一牧者去拾。牧者说:“您怎么身居高位,见识却低下;貌似君子,言语却粗野呢?我有君主不事奉,有朋友不交往,暑天穿着皮袄,我岂是要金子的人?”延陵季子知道他是位贤者,问他名字。牧者说:“你这人看人只看外表,怎配我以姓字相告?”就离开了。延陵季子站在那里,望着他远去,直到望不见了才停。

(二)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载: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中有七星,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之法令: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两人吃完饭,要分别时,子胥解下百金之剑,赠与渔父,说:“这是我先父的剑,上有七星,价值百金,用这剑来酬谢您。”渔父说:“我听说楚国下令,抓到伍子胥的人,将赐粟五万石,授与执圭爵位,怎么会想要百金之剑呢?”于是推辞不受。他对子胥说:“你赶紧离开,不要逗留,逗留会被楚国人抓到。”子胥说:“请问长辈姓名。”渔父说:“何必问姓字呢?你是芦中人,我是老渔翁,富贵了不要忘了我。”子胥说:“好!”随即离去,告诫渔父说:“掩好你的盎浆,不要暴露了。”渔父答应。子胥走了几步,回头看渔父,渔父已将船倾覆,自沉到江水之中了。

(三)
以与时俱进的现代人眼光望去,这衣裘者与延陵子都不可救药地过时了。既已看出对方乃居高位的大官,却无攀附之意,无谄媚之色;邀你拾金,不领情也罢了,反斥人家眼界低、言语野、皮相之士”,连名字也不屑相告,真是大暑天穿皮袍人的出格行为。而延陵子,据说,他后来对传给他的王位坚辞不受,自然治理国家不是烹小鲜,太麻烦,可路遇遗金拾起来不过是一弯腰一伸手之劳,若吩咐手下,弯腰伸手都不必了,只须言语一声。今人志在必得上抢着的事,他却“呼牧者取之”。被牧者斥为“视之下”“言之野”还能不愠,还在这无名的衣裘者远去时行注目礼。
百金之剑,渔翁辞而不受;请问姓字,不肯相告;竟能为“无令其露”然诺而自沉江中。
呜呼,人心不古,今人视古人行事,如听痴人说梦,似闻天方夜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