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静好,原名王静,英籍华人。现任海外凤凰诗社副社长兼双语主编、世界名人会荣誉社长,作品散布在各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中国诗刊》《国际日报》等。多次获奖,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联合国《世界生态》杂志顾问。
疫情下英伦的真实生活(三十六)
——宅家日记Day 112
文|静好(英国)
今天星期六(7月11日),儿子打电话告诉我:他终于理发了。我听后很高兴,马上要儿子发一张他理发后的照片给我看。儿子听话地发来照片,看到儿子的新照,我很开心,儿子还是一样的帅,发型很清爽,最重要的是儿子在宅家三个多月里没瘦,反而还长胖了一点,更精神了。做母亲的只愿看到儿子开心快乐健康精神好,稍微胖一点没关系。

然后我又好奇地问儿子:今天理发的人多吗?需要排队吗?他自己和理发师有没有戴口罩等等。儿子耐心地一一回复了我:今天去理发的人不多,不需排队,理发师和他自己都戴着口罩等等。最后我还再三叮嘱儿子:现在疫情还没结束,出门一定要坚持戴口罩,不要急于去外面吃饭和买外卖,坚持自己在家自己煮等等,儿子一一地答应着。
很庆幸我在儿子小的时候教会了儿子怎样做家务、烧菜煮饭等,现在儿子能够独立,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因为小时候父母没有教我怎样做家务、怎样烧菜做饭,在父母家时可以依靠父母没问题,但当自己结婚成家离开了父母,不能再依靠父母,一切需自己动手时,才知道不会做家务是怎样的受苦,才切身体会到做好家务活也是一项必备的生活技能。

儿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也是万种宠爱集一身,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从来不用也没学过做任何家务活。
当儿子小学毕业后来到我身边时,我开始有计划地教儿子做家务,并告诉他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我自己从小没学过做家务,不会煮饭烧菜,到异国他乡后一切都要靠自己,如果不会自己煮,即使有钱,有些想吃的东西都买不到。然后再告诉他:为了学煮饭,我烧坏了多少口锅,到中餐馆打工受过多少累和委屈等等,希望儿子不再走我的弯路,希望他从小学会做家务,将来能独立,不依靠任何人,还能更好地照顾好爱妻和子女等等。
当时儿子还小,13岁左右,他是不懂这些道理的,也不喜欢听这些唠叨的。为了鼓励儿子学做家务,我只好釆用经济手段,每月给他六十英镑(两英镑一天),每天他负责帮我洗碗、周末帮忙打扫卫生、晒衣等等。在金钱的诱惑下,儿子开始学做家务。虽然开始他洗的碗不干净,需我重新再洗一遍,但至少他开始做了,并且知道他每天的任务是什么。
感谢英国学校有家政课,在学校老师教学生们怎样制作日常糕点、烤面包、煮意大利面等等,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儿子在学校学了,有时还带回家他烤的糕点、煮的意大利面等,我们吃着他自己做的食物,即使开始时不是很完美,但我们会鼓励他,表扬他煮得很好,好看又好吃等等。儿子受到鼓励和表扬,很开心,也更有兴趣学煮饭烧菜了。后来儿子也开始带他煮的中国饭菜给他同学吃,他的同学们都喜欢吃他煮的中国食物,表扬他煮得好吃;受到表扬,儿子越来越喜欢煮食物了,他煮的食物也越来越好吃了。
英国逐步解封后,为刺激经济,政府再投90亿英镑刺激政策出台,减免印花税,补贴员工工资,吃饭半价等等。

看到减免房产印花税后,先生马上打电话给儿子,想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当先生刚开始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时,儿子马上说:是减免房产印花税吧?。先生说:是。真是心有灵犀的父子俩。
儿子说他也看到了这个消息,先生告诉儿子:减免印花税,现在买房至少能节省五千英镑,要儿子抓住这个机会。儿子说好,等疫情彻底解封后,他开始再次看房。

我也同儿子说:等疫情彻底解封后,我们开着房车过去他那边,帮儿子挑选房子。
很想告诉儿子,买一个带大花园的房子,将来结婚后,生一双儿女,花园大,在花园的一边,安装一些儿童玩乐设施,给小孩子玩;在花园的另一边,种花种菜,英国南部天气好,更适合种花种菜。
当然,这只是我的设想,儿子的生活还是由他自己做主。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