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一个一生都在校园度过,一生都在知识的花园里漫游,一生都与处在生命长河上游的孩子们相拥,一生都在倾注爱心追求真理的人来说,待到青丝成华发时又与当年的同窗玩伴偶遇,你不只因桃李满天下而欣慰,更多地还是那一堂堂打上了成功或失败烙印的难忘的课堂,难道不是吗?
眼下,谁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能否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让他们始终兴致高昂地质凝思考答疑,让他们于紧张中有收获,收获中有快乐,全在老师的能力、水平、教学艺术与智慧了。
讲台上,教师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座位前,学生是一棵棵欣欣向荣的小树。亲爱的老师,要想撼动这些小树,使她们在未来的风雨中,变得茁壮,变得坚强,你没有预言家一样的远见,你没有成熟不变的真善美的标准和原则,你没有穿透人心的巨大魅力,没有磁石般的语言亲和力,没有书法家一样的功底,并且使出浑身的解数,展示出超强的人格力量,行吗?
这是一片等待施肥灌溉的幼林,这是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晴,然而肤色高低肥瘦各异,好比一曲慷慨激昂的歌,高低轻重,强弱快慢,妙不可言,无一不用其极。怎样演奏呢?饥饿的饱一点,吃饱的好一点,适当中肯,恰到好处。你要师问生答吗?起初热热闹闹,后来所剩无几,对稀稀落落的答问声,你满意吗?答案只在作业批改时的惊诧,只在卷面分析时沉重的话语,不是吗?
站在门外,真理总是抽象乏味的,教师传播真理总是离不开语言的。运用怎样的语言送达真理给受教育者,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是亲切并具有磁石般的吸力,还是坚决果敢勿庸置疑的语气,是娓娓道来具有泉水滴石般的穿透力,还是具有化抽象为形象促人猛醒的魅力,是一阵春风,还是一阵急雨,是一声蝉鸣,还是一曲乐章,让学生沉醉,让学生痴迷,受到感染,露出笑脸,张开双臂,拥真理入怀,变为骨肉,铸成灵魂!站在讲台上,老师很高大,学生却要仰望,仰望一张说教的脸;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话语便在耳边萦绕,虽然矮了教师的身影,却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于是,讲台不再为老师独有,教室处处都有师生交融的目光,对话的语音……

在早晨太阳的照耀下,一畦畦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幼苗,含着露珠,晶莹透亮。孩子们的作业正是他们运用课堂上学来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的第一次实践,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其中,一定饱含着他们做事的态度,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种思路,一个符号,一行文字,都透露一种心智,一种思想,一份情感。当你掀开了这一本本渗透着孩子们血汗蕴藏着许多期望的作业本,犹如走进一块充满希望的试验田,犹如踏进一座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也许你会惊奇地发现了一匹千里马,你会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感到万分欣喜,你也会为自己课堂上的疏忽深感懊悔,更会因学生性格、思想和认知方面问题的暴露并及时发现而庆幸。于是,用朱红的笔去评去判去激励,你会无比的惬意,一种只有教师才会有的惬意!因为你是孩子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引路人,你有着更多更重的责任。
课堂上,这边是,已滚瓜烂熟、锦绣藏胸的教师,随着洁白的粉笔在沃土般的黑板上沙沙作响,随着亲切的目光在孩子们和黑板之间的来回移动,随着师生间相互问答,一行行文字、一串串数字、一个个字母、一幅幅勾图、一道道公式,带着真理的客观性如行云流水般缓缓流淌,在教室的上空、在孩子们的耳畔回荡;那边是,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目光,跟着老师的身影,盯着前方的一行行,竖耳静听那声音的回荡!这边是问题鱼贯来,赤澄黄绿蓝靛紫,色彩纷呈,问号不断,往复回环掀波浪;那边是,凝神细思,眉头舒展,手举手落,起立落座,左右开弓,火花飞溅,微笑在脸!这是一种和谐,这是一种交流,这是一种碰撞,这是一种共鸣;在对视与微笑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啊,这样的课堂……
你手里捧着讲稿,孩子们翻看着课本,你关注着孩子们每一个眼神,期待着她所传递的每一个信息,你关注着孩子们每一道习题,寻找着每一个成功的印迹,孩子们皱起的眉头,孩子们流利或结巴的答语,孩子们嘴角的笑意,无不引起你的注意,这便是老师,用师爱架起心海的桥梁……

教室是一条条小河,课堂是一叶叶帆船,闪烁着慈祥、严肃和睿智目光的老师帮助孩子们撑起桅杆,教他们摇橹划桨,让他们驶向辽阔的海洋,直抵理想的彼岸……
2020年7月4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