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秋怀想
文/王佐臣(上海)
秋色,金光灿灿,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不沉浸在花好月圆,典雅柔和的氛围中,江山无限娇艳动人。在这中秋即将来临之际,那旧日的往事在夕辉中,点点滴滴多么令人念想万千,回味无穷。
且不说少小爹娘年年未到秋时,就开始为儿为女筹缴新学年学费东奔西走了,也不说在老家每每过团圆佳节,吃着奶奶,妈妈的土制月饼,那时多么开心呀!岁岁中秋,今又中秋。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那久远的农场岁月,我在秋季参与农忙双抢那些事吧!时隔这么多年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当夏日晒弯了稻杆,暖风吹黄了稻穗时,前哨农场/那一年一度最忙的两抢大幕,就如火如荼地拉开了。那时,那季节,崇明岛的五更天,蒙蒙亮,年青的小伙姑娘们,眯着还未睡醒的双眼,就被干部们急吼吼地叫了起床,忙不迭地吃几口早饭,匆匆忙忙出工了。在连队班,排长的吆喝下,手拿着昨晚已磨亮的镰刀,三三二二向不远处,那大片大片成熟的稻田踱去,正式投入了抢收抢种。
这火热的场景,仿佛幻灯片中的八仙赶庙会,异常精彩热闹。田头待到那冗长的队伍断断续续集结完,领队的一声令下:开铡了!顿时这声音在田野上空瞬间传开,飞扬,打转,好像黄河决堤一般震撼。早己排成一字长蛇阵的知青们,齐刷刷地俯下身来,挥舞着手中镰刀,精神抖擞地大干了起来。每年农历的八九月,种田人最忙。金夏,东海之滨的田园,炎热又风爽,海浪推着日头奔湧,站在海堤上,眺望堤内农场那一望无边的田野,菜嫩瓜熟稻香,尽显南国无限美,鱼米之乡的风貌叫人赏心悦目。农忙了,我们从一大早干,好不容易忙到了中午,牛也终于在林荫下一边喘气休息,一边悠闲地喝水吃草起来。此刻蝉与蛙儿仍交替地为这田野美景吟诵交响乐。田间垅上知青小伙,姑娘们刚吃完送来的午饭,像铁打的英雄,随即又地投入了工作。看!一个个身手不凡,你追我赶。只见银光闪闪镰刀上下飞舞,一行行被割倒的稻子齐刷刷地躺在阳光下。汗水,浸透了一个个知青全身,衣裤,然他们犹如可爱百灵鸟一样,劳动着,歌唱着,那欢快地歌声在白云深处迎风飘荡。我一边回忆,一边陷入了陶醉之中。好像自己又回到了那个峥嵘年代,又看到了长长海堤与高高的稻堆,相映成趣,壮观极了……
最美的风景往往在丰收的喜悦之中,这句话,成为我们那个年代农场知青经典的语录。回想起过去在农忙中,不知有多少知青的手被划出了一道道血口子,可在他们脸上依然洋溢着幸福的笑,没人怕苦,嫌累,更没人为自己流汗流血而怨天恨地。那情景,伴随着流年人生一路走来,从未忘却。记忆中每当夕阳西下,收工的人儿走在回寝室的机耕路上,虽然一个个已步履蹒跚,当看到运稻子的一辆辆拖拉机从身边缓缓驶过,就自然而然地心花怒放,充滿了自豪和对明天新的拼搏的期盼。就这样,我们青春无愧当年,曾经激情燃烧岁月。十分艰苦的环境,锻造着一代知青人的奉献思想与顽强的斗志。人老了,仍非常怀念那段经历,以及一桩桩一件件为国为民任劳任怨小事,至今记忆犹新,仿佛鲜活在眼前,日夜心心念念。
若问我们那时在农忙,究竟身心有多少疲惫,恐怕记不清了,但充满活力的嬉闹声,口哨声此起彼伏,老是萦绕在耳畔,挥之不去。那时候我们也知道干农活非常艰辛劳累,但身心总是觉得除了快乐,还是快乐。尽管我个人对当时对城里的学生下乡务农很有必要这政策,有许多不解和无奈,但一旦投入火热地工作后,我心中闪现的榜样,不是雷锋就是黄继光。当然我个人还曾偷偷地默念过泰戈尔那句诗,(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流露着都市学生的小资情调。但最后还是东风压倒了西风。人人都尊循毛主席那段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事实证明,老人家高瞻远瞩对我们下乡知青人生,指引了一条康庄大道。事实证明不但卓有成效,而且功在千秋。这句至理名言。被知青们推崇,并深深地定格在脑中,数十年后仍难以忘怀,刻骨铭心。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农忙双抢中,忙碌了一天,在天黑后 打谷场上依旧灯火辉煌,刚匆匆吃完晚饭的年青人,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一下,又在脱粒机阵阵轰鸣声中,带着疲倦身子又大干了起来。难怪那时的月亮总是探出头来,星星也张大了惊愕的眼睛,打量着这新中国最优秀的一代人,这人间最勤奋的一代人,正在改变祖国一穷二白,正在创造人类腾飞的奇迹。我好像又听到了海岛那秋风吹着刺槐树沙沙地作响,似乎仍在继续激励着我们的余生奋斗,表彰那个火红的年代,同时也见证着曾经的美丽秋收时节知青们的汗水,勾勒出一幕幕无限醉人美景。前面我叙述的仅仅是收割脱粒的片断,这也只是双抢的前奏或前面一小部分,大战还在后面,接着下一轮抢种的艰巨又繁忙的任务,又在紧锣密鼓地继续进行之中。啊!秋,金色的秋天。那一幕青春之歌,如诗如画。溶入我的脑海,耸立在过去的一代人心峰。啊!秋,那难忘,久远的从前,单纯又充满了快乐的生活,那个年代我们年青人向老一辈一样不谋私利,甘愿奉献。忘却计较,甘洒血汗,勇敢无畏,放飞理想与希望。那火红的青春岁月虽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在广阔天地中战天斗地的曾经的曾经,以及我们那代知青人勇于为国为民奉献的精神,吃苦耐劳始终乐观的生活态度,老是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今天的年青人,应该好好学习当年那些五湖四海千百万知青们这种奉献精神,学会敢为人先,吃苦耐劳的勇气与大无畏地革命豪情,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发扬光大。尤其在是利欲浓厚的当下,思想上急需拨乱反正的今天,更加激烈革命人的意志。同时我期盼,一代更比一代优秀,振兴中华赶超英,美,日,造福于九百六十万平方每一寸土地与亿万人民。这样我们的祖国才欣欣向荣未来有望,华夏千古江山才会更加灿烂辉煌。
不知怎的今秋时节,我的思绪像断了线的风筝,茫然于云天飞了很远,很远……
【作者简介】
王佐臣,笔名尘缘,1953年出生,上海籍,学历本科,中国当代作家联盟签约作家,国际汉语作家协会理事,上海诗词歌协会会员。几十年来勤於笔耕,许多散文 诗歌散见于各地报刊杂志与网络平台。
(江南诗絮文化中心团队名单)
顾问:岩青 维港泊人 金建民 冰清
一分社社长 朱志岩
二分社社长 岳利平
三分社社长 向日葵
古韵社长 一箭寒梅梅
微诗社社长 淡泊风云
总督导 伊人溪部
诗歌总监 陈晨
副总编 思北
副总编 曲士文
副总社长 万海峰
总社长 总编 王佐臣
二:投稿作者须知
1:插图和音频部分来自网络。
2:本平台推出的作品内容上如有异议,烦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正或删除。
3:所有前来投稿的作品均视为“独家授权江南诗絮发布。不同意者,请勿投稿。
4:谢绝抄袭、一稿多投。
5:零容忍反党反社会主义以及侵害他人权益不当言论,严禁黄赌毒传播,严禁各式商业广告。
6:文责自负。如有作者侵犯他人著作权及侵害他人权益各种行为所发生的纠纷,均与《江南诗絮无关》,应由作者夲人自行承担法律与经济上的责任。
7:以上条款,敬请各位作者必须知晓与遵守。特此告知!
8:《江南诗絮投诉电话》 02166272798 02166269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