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孽缘》
文/犁歌
《蜕变》与读者见面后,我在朋友办公室看到了这本书,我非常惊喜,“原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认真读完这本书,读后感觉作者马举先生真是厉害,简直是在“逆行”!怎么会这么勇敢,有勇气写这样的文章感觉很神秘,很想见到胆大而神秘的作者“庐山真目面”。(在作者面前班门弄斧了)不久之后我发现在书香群里连续发出《孽缘》电子版的书友正是马举本人,我终于加了上作者。作者每发一章我就认真阅读而且转发朋友圈,一开始发一章,看得不过瘾,应书友要求,每天发成两章,我每天成了习惯,必须阅读。真想急于知道结局……
后来在书友的活动中见到了作者本人。在参加了好几次的活动中,作者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平易近人,心直口快,为人耿直,很热心,有侠胆义气,富有正义感,敢于正视现实生活中一切现象,是一个眼光锐利,思维敏捷,聪明有思想、语言犀利的记者,果然厉害!
《孽缘》出版后,我有幸得到作者亲笔签名的赠书,如获至宝,用了两天的时间再次读了纸质版的书,书中内容在电子版的基础上有所增删,删改后内容更完美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在农村的少部分妇女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残剥,思想被禁锢,灵魂被摧残,甚至沦为男人传宗接代的工具,任意买卖的商品。这种畸形的婚姻,这类低级的错误山里部分人在犯,在少数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生活贫困等原因,贫困的农村买媳妇的现象时有发生。马举先生勇敢地站出来,报道了拯救她们的打拐英雄,记叙了她们的生活,给了为她们应有的尊严。
从封面说起吧,白底子上一只美丽的蝴蝶,一只翅膀滴着血,和主题是很吻合的。女孩子天生就是美的化身,尤其是十六七岁的时候更是人生的花季,最美的时刻,像五彩斑斓的蝴蝶,可是翅膀受损。因人贩子的拐卖,遭遇了命运的无情折磨。真是可惜,可怜,可恨,可悲啊!封底是一滴血,这是一部反应被拐卖妇女的孽缘的血泪史啊!
《孽缘》这部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共分五部分内容,有序有尾声,二、三、四部分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刻画艳霞、翠芳、春梅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了80年代拐卖妇女这一社会现实生活。这三个只要人物是当时被拐妇女的缩影。小说以倒序的写法,先呈现了情节的结局,后写了情节的开端、发展和高潮部分。在刻画人物时所用的方法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读后让人气愤、悲伤、落泪,好长时间对受害者的遭遇感到悲哀,愤恨那些没有良知的人贩子,几乎是流着眼泪读完了所以内容。但大块人心的是那些人贩子最终受到法律的惩处。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艳霞这个人物形象是典型的农村女孩,一个懂事、聪明、听父母的话、有思想的女孩,从她学习很好,不想辍学,对弟弟的关爱,帮父母干活可以看出,但他厌恶家庭中父母的无休无止粗暴的争吵,想要走出村庄,看看外面的世界,想找到更美好的未来,想主宰自己的命运。结果由一个家里供不起上学的刚辍学的学生从南方的一个小村庄被人贩子卖了到北方的一个更穷苦的小山村,卖给了一个本地没人嫁给的瘸腿大龄男人。当时像春梅这样的千千万万的父母不让女孩念书,一个是家穷,一个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认为女孩念书没用,用不着白花那部分钱,长大不就是个找个男人养活嘛,嫁鸡随鸡啊,嫁狗随狗。所有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所嫁男人的手里,跟着屠夫翻肠子,跟随官爷当娘子。女孩就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幸福,没有能力主宰自己的生活,只是在男尊女卑、三纲五常下做好“夫为妻纲”罢了。在农村,人们思想封闭落后,不与外界交流,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碰上个干旱洪涝灾害就没有收成,连子种都拿不回来,人们生活的很苦很累。越穷越落后,越落后越穷。家里弟兄多的或者穷苦人家就没钱娶媳妇,就出现了光棍。当时传宗接代是天经地义的一桩事情,也是儿子孝顺父母的一种方式,妇女成了生育孩子的工具。人贩子就钻了空,都是愚昧无知惹的祸。艳霞忍受不了自己一辈子就嫁给自己不喜欢的这么个大男人充当生儿育女的工具,最后选择了跳崖。多么可怜、多么可悲,在叫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的情况下,这是一个无助的弱女子维护自己尊严的唯一选择,这是一个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所做出的最后的反抗,她带着愤恨与不满离开了让她痛苦煎熬的生活环境。留下一个刚满一个多月的孩子,多么让人痛心、让人可怜,催人落泪!
翠芳是一个中学生被人贩子买到淫要里,又被伪君子赎出来送给一个脾气诡异的男子,几经折磨后又被卖到一个村里的老实忠厚的光棍手里,因村人的封建迷信,装神弄鬼,险些都掉性命,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男人对她非常好,感动了她,他最终留在了老人男的身边并负责村里的妇联工作,这个结局还是好的。春梅是个在校大学生,被人贩拐走后,惨遭蹂躏,逃跑失败后再入深渊,最后被卖给了偏远村庄光棍兄弟俩,折磨的神志不清,最后被成功解救了。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作者生活的村庄,小时候亲眼目睹了这一切,这些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久久不能忘怀,有事不吐不快,作为记者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正义感、使命感使然,再加上作者敏锐的思维、锐利的眼光、细致的观察、丰厚的文学功底、关爱底层生活的热情,《孽缘》自然而然就诞生了。这种实际情况也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然经历吧,这算是南北方男女人口失调,愚昧无知、贫穷落后的佐证吧。时代发展,社会在进步,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思想,现在的城乡差距在逐渐缩小,现在农村的父母都有思想,但凡有点条件和经济能力的就把孩子送到城里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先进的教育,不管男孩女孩,一样培育,所以导致农村学校学生很少有的甚至没有一个学生,尤其是初中学校更是没有学生的现状。也许这些都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吧,社会前进的车轮不会停止,在滚滚向前,向前……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新时代,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妇女独立自主,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要你有能力,肯奋斗,都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带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在奋斗着,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体现着自己的价值,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