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作家/巴蛮
每年高考前后,都会冒出一大票高考顶替的新闻,大伙儿义愤填膺,网上吵成一片。可以说,高考顶替已经成为中国人最深层的梦魇,把近年来关于高考顶替的新闻收集整理一番,完全可以写一本“顶替版”《叫魂》。
今天我们要讲的一个顶替案,发生在清代。

这事儿得从十年前说起。那年,湖北省公安厅到利川市来寻找一名叫周金城的前辈,说此人是湖北现代警察制度的创始人之一,原籍利川。可以是,大家都不知道利川居然出过这么有名的大佬,完全无从下手。
有次,我去市政协玩,偶尔听工作人员说起此事,回家查找资料,居然在《周荫棠回忆录》里找到周金城的名字,书中说周金城是利川小河人,又名周迎春,和周荫棠一起在瞿塘手头读过书。而且周荫棠还提到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大约在光绪末年,周金城去考巡警高等学堂,由于没有文凭,于是写信给周荫棠,要求借周荫棠的施南府师范毕业证。周荫棠将毕业证借给他,周金城才得以顺利通过入学考试。
这事儿在那年头,或许很正常,毕竟还没有大数据对比。周荫棠特地在回忆说起这段往事,主要觉得周金城做事不地道。因为次年周荫棠到武汉考湖北政法学堂,找到周金城要文凭,周金城却说,他已经将文凭寄回小河。而在之前,周荫棠就和周金城约好,他在老家拿着文凭没有用,暂时就放在周金城那儿。因此,周荫棠分析,估计是周迎春听说周荫棠要来武汉投考,怕名字一重,又在一个城市内,会泄漏他冒用他人文凭的内情,于是赶快又把文凭寄走。

眼看着湖北政法学堂考试日期渐近,周荫棠没有文凭,急得双脚跳。他去考了一回不用文凭的“宪政筹备会”,考了第三名,但复试时,他又觉得无味,没有去。幸运的是,那年政法学堂实行补考,在考前一晚,周荫棠的三哥将周荫棠的文凭寄到武汉,周荫棠这才如愿考入政法学堂。
说起来,这事儿还是皆大欢喜。我也挺高兴,毕竟找到周金城是利川人的确证,然后继续查资料,终于把周金城的事迹大致弄清:周金城还在巡警学堂时,就以时局多艰,与革命志士往来,希望共图义举。1911年10月9日,清吏严捕革命党人,周金城与同学等10余人同时被捕,他以口辩获释。武昌起义时,他效力政事部。随后,与同学组织巡警总厅,筹办南区巡警。
当年10月25日,政事部部长汤化龙委派周金城回利川稳定局势。周金城孤身回乡,创办团练,以卫闾阎而靖匪乱。时卸任知县吴式彬于1912年1月9日,席卷公款5000余串,逃避漆树槽,经邑绅一再催追,均未成功。周金城于是与黄人本、朱绍云等前往截留,才将巨款如数追回。他又与黄、朱二人在利川分途演说,宣传辛亥革命。
1912年3月周金城回省报告,其后归老林泉,行医济民,吟诗作乐。1946年病逝于小河鹭归坝家中,享年66岁。

关于周金城
周金城(1880~1946),原名远庆,又名迎春,土家族,利川市忠路镇小河鹭归坝人,辛亥革命志士。
1880年3月5日丑时出生,少时启蒙于小河周家老宅私塾。1895年转入瞿塘学馆,在鸡公岭回龙寺、大坪、下坝川主庙等地从学,勤奋苦读,开笔做文章,破题起讲,天资聪慧。曾肄业利川县师范。
1908年借堂弟周荫堂施南府师范学堂毕业凭照,考入湖北巡警高等学堂。以时局多艰,投笔从戎,冀与有志之士相磨励,以共图义举。1911年10月9日,清吏严捕革命党人。周金城与同学等10余人同时被捕,他以口辩获释。武昌起义时,他效力政事部,旋都督命创办警察,以保公安。偕同学组织巡警总厅,襄理一切内部事务,既渐就绪,乃筹办南区巡警,该处局所经土匪捣毁,什物荡无一存。早夜补苴,规模甫具会。

10月25日,政事部部长汤化龙以施南一府,虽派康代裕等前往规复,然利川与川疆毗连,为施属要邑。若不派员收复,恐以边隅之纷扰,累及全局。于是,以周金城的能力,瞩其回籍布置。当时北虏方强,间关千里,昼夜兼程,于12月3日始抵里门。正值哥老会匪起,人心蠢动之际,知县周绍先与卸任知县吴式彬狼狈为奸,为汉为满存心叵测。周金城孤身前往,创办团练,以卫闾阎而靖匪乱。虽若辈多方牵掣,卒不为其所挠。时卸县吴式彬于1912年1月9日,席卷公款5000余串,逃避漆树槽,经邑绅一再催追,迄未就范。公举金城前往截留。于是,周金城现黄人本、朱绍云一起去找吴式彬,与吴与死相争,始将巨款如数追回,接济军需,而防守借以完固,又与黄、朱二君分途演说,化导愚顽,迄今乱绝,风清境宇,又安未始非。
周金城数月来之苦心经营,有以致之所有光复情形。金城因共和告成,于1912年3月回省报告,后曾任湖北府官,到北京罢官,归老林泉,行医济民,吟诗作乐。
1946年病逝于小河鹭归坝住宅,享年66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