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一卷(第三篇,写齐桓公)
霸主的胸襟
文/卓尔
同学们:
在管鲍和齐桓公三人之间选择,我想谈谈齐桓公,在天下动乱,诸侯割据,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舞台,能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铸成春秋霸业,必有诸多过人之处。在此,我只谈一点:霸主的胸襟。

何为胸襟?就是人的气度,雅量,包容度。
用大文豪雨果的诗解释“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胸襟开阔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宰相肚里能撑船,能忍辱负重,则朝堂安宁;君主兼听则明,则社稷稳固,天下太平。所以,一个人胸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方向,方向决定结局。

就齐桓公而言,他能够接纳鲍叔牙的举贤任能,说明他对臣子的高度信任,从谏如流;他能够把最重要的职位授予自己的仇人,这得多么宽广的胸怀啊!别忘了,那一箭惊魂就在昨天,“凶手”就在面前,国家社稷靠给一个“仇人”去管理,这是多大的风险啊!但是,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用就是四十年,并且以“仲父”的超低姿态,以父亲礼仪视之,言听计从。这样的明君哪里去找?他的霸业有一半功劳要记给管仲,他们堪称“明君良臣”的楷模。管仲奄奄一息时,齐桓公征求意见谁作接班人,依然信赖有加。齐桓公的胸襟成就了他的雄心,雄心和谦卑之心成就旷世伟业。

后人可以媲美者寥寥无几。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曹操,重用袁绍的旧部荀攸堪作一例,曹孟德有沧海之胸襟。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重用哥哥李建成的大谋士魏征堪称典范。而大多君主仇恨与己作对者,得势之后,斩草除根。

心胸狭隘,嫉贤妒能,之于平民,不过郁郁愁闷,借酒浇愁愁更愁;之于管理者,就会“黄钟废弃,瓦釜雷鸣”,屈原,晁错,李商隐,苏东坡就是被害典型;之于一国之君就有亡国之虞。崇祯帝可谓勤奋敬业,然对忠心耿耿的袁崇焕心生猜疑,凌迟处死,自毁长城,大明江山沦陷,沦为亡国之君,杀死全家,自挂东南枝。悲哉!

同学们,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
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背诵知识,记住名人名句,而是在传统文化滋养与浸润中,在伟人贤者、仁人志士的精神陶冶中,不断完善人格,提升品味,提高修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底无私天地宽,让我们学做一个敬贤爱贤学贤的人,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做一个气度超脱的人吧!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7.8


魏称心老师点评:
“讲课就像作文,摁住一个主题,然后‘俯瞰式’去提溜这些名句、名人、名著材料,而不是仰望式去一个一个分析名句。这样,整个材料讲解才能浑然一体,统领在主题之下,避免散漫。 当你学会了‘俯瞰式’讲课,就会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你是元帅,你是世界之主宰!”这是卓尔老师对我进行作文教学指导的一段话。我想用“俯瞰式”来点评卓尔老师又一力作。你会发现,卓尔老师就像站在峰顶的世界之主宰,纵横捭阖,胸有成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手下无数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名人事例乖乖听他安排调度。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看卓尔老师如何写材料作文。
如何立足材料提炼主题,又如何超越材料生发开去,把古今中外大量素材统领在这个主题之下。文章既出入自由,摇曳生姿,又文脉贯通,毫不游离。
第一段是立足材料,提炼主题。依然是用极简省的文笔,表明要谈齐桓公,明确主题“霸主的胸襟”。入题既快又准。这一步做的极好,干净利索。

第二段先以问句开头阐释胸襟含义。
接着用法国大文豪雨果和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句进一步佐证伟大胸襟包容万物,物我两忘的可贵之处。两个名句囊括古今中外,既有纵向历史的穿透力,又有横向空间的跨度,既典型又形象。然后从宰相和明君的不同角度,高度概括拥有伟大胸襟对国家前途社稷稳定的重要性。最后以哲理性的总结句收束本段。这是超越材料,用名人名言围绕自己主题论证。

第三段又回归到材料本身,夹叙夹议的语言向读者展现齐桓公霸主胸襟。
行文以时间为序,以霸主胸襟为轴,从齐桓公对待鲍叔牙和管仲的态度,具体体现高度评价了齐桓公作为贤君拥有扩大胸襟。议论性叙述,抒情式描写,历史事件的分析句句不离主题 ,材料和主题紧紧融合在一起。你细细去读,全段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句游离主题。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交叉使用,作者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悟情怀,符合演讲稿充满激情的文体特点。

第四五两段又抛开材料,站在历史的高度,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拥有伟大胸襟才是一代贤君称霸天下的必备品质。
众多历史名人事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具有厚重的历史感,穿透力。正反对比论证,使文章更具有鲜明的说服力。这是从材料生发开来,从历史长河中撷取一朵朵浪花,使之跳跃在“霸主的胸襟”这一主题周围。“悲哉”感情跃然纸上,与读者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结尾段再次彰显演讲稿的文体特色。号召同学们从读史中汲取思想精神营养,塑造人格。并再次升华主题,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不仅仅是指贤君名臣,我们每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都应如此。又一次跳出原材料的窠臼,超越到更新的高度。
最后总结,写这种历史人物的材料作文,既要立足材料又要超出材料本身,生发挖掘,抽象提升,从历史山顶俯瞰,贯通历史,体现穿透力。这样的文章才是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