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游览哈素海
深秋游览哈素海趁着深秋的凉爽,郭玉英领着妻儿,领略塞外湖泊的美丽风光,观赏芦苇丛中的鱼鳖虾蟹,荡漾在碧波浩瀚的湖光山水,去游览陶醉土默川赛江南的哈素海。
土生土长的郭玉英,给妻子周喜鹊与儿子郭志凯介绍哈素海的发展变迁:素有“塞北西湖”之称的哈素海,北依大青山,南滨古黄河,宛如一块美玉镶嵌在土默川上。它位于大青山南麓,东距呼和浩特六十三公里,西临钢城包头八十一公里,湖泊面积三十二平方公里。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辽阔的土默川平原上。
哈素海因临近哈素村而得名。沿海四周,牧草丰腴,牛羊成群;海堤岸畔,柳暗花明,林木成荫;一望无垠。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牛轭湖,属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淡水湖泊。过去曾称陶思浩西海子,俗称后泊儿。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水深两米左右,湖底杂草丛生,水质肥沃,盛产草、鲢、鲤、鲫、武昌鱼等鱼类及河鳖虾蟹。湖面芦苇荡内繁衍着各种鸟类,凌空起飞时盘旋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岸边凉亭水榭柳绿成荫,碧水青山相映成辉,组成一幅十分壮观的图景。
儿子郭志凯兴奋异常地说:“哈素海还有好多传说,我们的地理和语文老师都讲过哈素海的传奇故事......相传在大青山脚下,美丽的土默川平原上,有一处和平幸福的牧民浩特(“浩特”蒙古语就是城镇的意思),这里世代传用着一只宝玉碗。这只玉碗玲珑剔透,碗内的水甘甜醇美,永不干枯。牧民们把它视作生命之源,奉若神灵,宝物的名声也远传千里。有一天,一伙强盗来劫夺玉碗。为了保护这宝玉碗,蒙古族少年哈拉乌素与强盗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搏斗中,宝玉碗不幸打碎了,碗里的水顿时化作一片汪洋,浪潮不仅吞没了强盗,也吞没了英雄少年。自此以后,这里出现了一处碧波荡漾的海子。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勇敢视死如归的少年,就将烟波浩渺的海子命名为哈素海。
周喜鹊老师善于寻根问底,那么波光粼粼的一湖碧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土默川东北高海拔一千零六十米,西南低海拔九百九十米,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哈素海位于西南部的低凹地区。哈素海北部的大青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源源不断的山泉水从山上流下,汇集到平原的低凹处,形成了哈素海的雏形。一九六零年引黄河水入哈素海,使哈素海的面积扩大到三十多平方公里,成为一个风光秀丽的湖泊。
郭玉英兴趣盎然地述说着哈素海的壮丽景色:哈素海自然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湖水中亭亭玉立的一丛丛茂密翠绿的芦苇。如果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是西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那么与碧水回环相连的茫茫芦荡可以说是哈素海的一绝了。正是这占湖面五分之一的青青芦苇,把哈素海点缀得如诗如画。在广阔的湖面上,自然错落而生的芦苇丛使空间流通,视觉舒畅,隔而不绝,层次丰富;湖泊中芦苇迷离摇曳,远空蓝天白云飞游。这自然天成的景色,让人看不透也望不够。置身在碧波荡漾的湖泊中,犹如跨入烟波浩渺的仙境里,脚踏云雾好像置身世外桃源!
郭志凯饶有兴趣地道:“每年的夏秋季,老师都会组织我们到哈素海游玩。哈素海的鸟类繁多,品质优良。每到夏天,成群的鸟儿来到这里栖息生活,场面宏大。芦苇荡是鸟儿们的水上乐园。哈素海之所以出名,还因为哈素海的鱼很有特点。与其他地方产的鱼相比,哈素海的鱼通体明亮有光泽,鳞片晶莹发亮,肉质紧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在返回的路上,周喜鹊心旷神怡用诗歌赞美哈素海:
烟波浩渺极胜游,碧波荡漾赛龙舟。
黄河播撒璀璨湖,织女抛赠彩锦绸。
快艇溅起白浪珠,芦丛飞出红嘴鸥。
金钩银线作诱饵,青鲢红鲤急摆头。
主播简介:雪球,出生于辽宁,生活在天津。每日行色匆匆,仍不忘对诗和远方的向往!追求简单的快乐与丰富的人生。感恩这路上所有的遇见!
作者简介:范天云,内蒙古察右中旗人,生于一九五三年。在人民公社和旗公安局工作三十多年,退休后仍笔耕不断。编著《百官明鉴》、《百案惊奇》、《百状奇闻》三部纪实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后山儿女》一部,农村红楼梦百万字长篇小说《土默川》正在编撰修改。在《漠北劲草》、《察右中旗人的故事》、《辉腾锡勒文艺》、《华北官网》、《呼市头条》 、《江山传媒》等网络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百余篇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