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与读书
文/刘艳
朗诵:雪琴
说起我与书的渊源,要追溯到我的孩提时代。因为我的外祖父和父母都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也算是出生在书香门第吧。从小父母对我们兄妹三人就严加管教,尤其是在学习上更是抓得特别严格,长大以后,渐渐理解了父母那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据母亲回忆,在我周岁的时候,父母让我抓周,在我面前摆上点心、算盘、玩具、人民币、笔、书等让我抓,看我先抓什么。当时,我一把就把书抓在了手里,让父母着实高兴了一回。

在我的记忆里,与书结缘是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次发下崭新的课本,怕弄脏了,我总会先用牛皮纸给每本书包上书皮,然后再翻开带有油墨香的新书,细细地品读,徜徉在书的海洋里。为了保留书的香气更久一些,我会采来带有香味的花和叶子夹在书里,每次翻书,总会闻到阵阵香气,学习也更有劲头。从此,新学期发新书成了一件我最为高兴的事情。
刚识字,我就爱上小人书,尤其是反特的和打仗的,反特的像《黑三角》、《雾都茫茫》等;打仗的像《鸡毛信》、《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尤其是《闪闪的红星》尤为扣人心弦、振奋人心,让我心潮澎湃。那催人奋进的歌声依然在我的耳畔萦绕:“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是啊,是那红星的闪闪光芒照耀着潘冬子幸福快乐地成长,是那红星的战斗精神激励着潘冬子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再长大些,我就开始读小说了。记得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通过记述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与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我最喜欢里面的这段话——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宝贵的精神食粮,在那时更是稀有资源。每当得到一本好书,我都会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反复读上好几遍。是啊!对于成人来说,读书或许是为了获取一项生存的技能,或许是为了获得心灵的感悟,亦或是为了得到精神的宁静;对于孩子来说,书是他们认识并感知这个世界的第二双眼睛,书中有他们熟知的日常生活、亲情友情,也有他们不曾领略过的大千世界、喜怒哀乐和奇幻瑰丽。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读者的精神世界,让心灵变得更加纯洁清净、自然洒脱,让人生变得更加精彩绝伦、魅力无穷。

作者简介:

刘艳,国家税务总局乐陵市税务局公务员,曾任《乐陵税务人》编辑,自幼酷爱文学创作,曾在《山东税务纵横》、《山东税务》、《德州日报》等刊物和“税徽闪耀党旗红“等网络发表多篇文章。
作者简介:

段学琴,网名雪琴,党校教师,喜欢朗诵,歌颂新生活,传播正能量。
